排放物不符合環保要求、NVH表現不符合供需關係,這兩點決定了乘用柴油汽車離我們很遠。

首先說明排放物的問題:柴油發動機燃燒有的排放物以顆粒物為主,在超高壓縮比的壓燃試點火中溫度會讓排放物的比例更大,因為空氣中用以吸收熱量促進充分燃燒的氮氣比例較小,柴油機又多以增壓近期為主有富氧燃燒的狀態,燃燒火焰的溫度過高超過氮氣冷卻溫度的能力,柴油車冒黑煙本質是燃燒不充分、根本原因也就是高溫和冷卻的比例。

過多的顆粒物排放無法有效處理,中重型客貨運車輛可以通過DPF顆粒物捕捉器一定程度緩解,這種捕捉器理論上可以小型化,但是小型化之後的製造成本仍舊很高。而普通汽車的製造成本只相當於指導價的40%左右,一個五位數的顆粒物捕捉器會大幅提升造車成本,即使能夠量產柴油汽車價格也會高於汽油車,而對於小排量本就油耗不高的汽油動力乘用車而言,這一差價需要多少年才能節省回來呢?低排放柴油機沒有市場,高排放柴油機會被直接淘汰,否則PM2.5都不同一。


第二點:NVH表現的問題。

柴油發動機的運行原理是壓燃,通過20左右的超高壓縮比直接加熱空氣後引燃柴油,且壓縮衝程幾乎接近氣缸頂端,工作容積非常的小;這種設計也讓燃油爆燃後產生的震動更大,而震動又是噪音的源頭,所以柴油發動機的震動、噪音和聲震粗糙度相當不理想。

國內的汽車消費仍屬於奢侈品消費,作為奢侈品當然期望能夠選擇到最理想的使用體驗,即使用車成本稍微高一些也能接受,在實際表現與心態的促使下柴油機想當然被乘用車淘汰。

其次還有一點是汽油發動機的技術進步加速柴油機淘汰,柴油機的特點一直被認為是低扭強大,然而增壓器也不過是在1000轉左右發力,技術相當不錯的柴油機也只是在1400~2500轉之間持續輸出,3.0T的大排量柴油機峯值扭矩也只是400N·m+,稍微落後一些的2.5~2.8T峯值扭矩僅在300N·m左右。

汽油發動機隨著增壓技術的進步,增壓器的介入轉速也能控制在1000轉以下,峯值扭矩的發力區間可以從1500轉覆蓋到5000轉;以駕駛體驗為主兼顧性能的汽油發動機會在2000~2500轉爆發峯值扭矩,這也和一般柴油機的動力曲線類似了。而2.0T排量的汽油增壓機也有峯值扭矩炒過400N·m的理想動力,有這樣的汽油機可以選擇,震動明顯噪音大的柴油機自然排名靠後。


以上是柴油發動機不被認可的主要原因,如果市場能夠接受柴油,源頭必然會更原因接納柴油,因為柴油產量高。

原油分餾的出油率汽油僅為30%、柴油為50%左右,以正常方式提煉是由柴油的產能要多的多;而且汽油容易發揮對運輸貯存的要求更高,而柴油不易揮發能夠有效的降低運輸成本,所以理論上市場能夠接受那麼源頭自然更期望使用柴油,但受到排放物與NVH的制約決定了供需關係不需要柴油。

所以柴油的定義也就成為了生產油料以及戰略用油,適用的車輛主要針對營運性質的大型客貨車以及汽車列車,這些車輛是承載公路運輸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其次戰略用油也以柴油為主,這是國家安全的保障。

柴油發動機未能被市場接納的原因就是這些,事實如此是無法改變的。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僅代表個人觀點;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



隨著科技的發展,汽車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大型車載著許多貨物(包括一些大型物件)在公路上馳騁。那麼,這種車為什麼能夠裝著如此重的物體在公路上馳騁的呢?

柴油發動機

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是以柴油為燃料做功的內燃機。相對於汽油機,柴油發動機的扭矩更大(有更大的力量)、燃料利用率更高、動力輸出更直接(火花塞被噴油嘴替代,九年級人教版物理書上曾提到過),所以它比較適合幹一些重活(苦力)。大部分需要A1駕駛執照的貨車用的都是高扭矩柴油發動機。


柴油發動機在中國不受人待見的原因

現在柴油發動機的生產和研發技術也愈加成熟,柴油發動機配渦輪增壓放在小型車上也是常有的事。或許有些人的思想還停留在20年以前,那時的柴油機噪音大,結構太笨重,生產技術不成熟,大部分柴油發動機都用於工程建設上,給人一種廉價感,沒什麼牌面…這或許是大部分人對柴油發動機的誤解吧!但我相信,政府對柴油車的限制會越來越少,柴油發動機的技術會愈加嫻熟。期待著那一天…


柴油車,或者說柴油發動機,在汽車上的應用,我國主要還是大卡車,皮卡車上面應用的多,其他行業也有,我主要是汽車行業的一個狀況,而在轎車,SUV上面基本上很少很少,國內能見到的應該都是進口的,這也就是說歐美國家使用的多,也很普遍,當然這個沒具體調查,不亂髮言,略過不表。國內還是汽油車在家用車方面為主,再就是新能源車,但是這不能說柴油車有多不好,相反,發動機扭力方面柴油發動機先天優勢,大的壓縮比,點火方式也是壓燃式,不需要火花塞來點火的汽油發動機點燃式,能量轉化也比較高,相較於汽油還省油,但是在我國內不被廣泛應用到家用車上面,原因很多,我說幾個常見的,一是油品問題,這個確實差,我10-14年服務於東風大卡車,其中感受很深刻,同時段也開過長城的風駿五皮卡車,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噪音大,新車時候還好,感覺不錯,沒那麼吵,開過幾個月後,相隔幾里路那麼遠就能知道車來了,不僅我這個皮卡車這樣,我一認識的老闆買的神行者柴油版的SUV也是這德行,我這皮卡車還好,關鍵人家好歹也是個名牌豪華車,這聲音也太掉價了,老闆們也不敢開出去了啊,再加上一腳深油門,雖然不至於像上了年紀的大貨車那樣尾巴後面全是黑煙,但是也能見到一些,不符合中國消費者高貴的體驗感。第三,就是油的問題,我說的不是油品,因為油品已經第一條說了,我說的是如果在寒冷的北方或者南方氣溫降冷了,用柴油還得經過處理的,不然,這車還打得著嗎?凍住了怎麼辦?汽油車就沒有這個擔心,汽油隨便加,冷天也好熱天也好。已經很普及了。當然,不能被廣泛作用還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已經柴油車一些缺點不能很好的控制住,影響了使用者的直觀感受,這就不會太買賬了!當然,原因很多,我說的只是一些皮毛,深層次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汽油發動機,新能源纔是目前主流,已經是很大的配套產業了,就怕你柴油機繼續奮鬥在運輸業,船舶運輸業中發光發熱吧,畢竟力氣大啊,這個汽油發動機沒法比。歡迎指正補充。


國內柴油車無法普及是多方面導致的,,首先就是先入為主的觀念,早期大家都認為柴油的是貨車,很多人買私家車不願意買柴油車,還有就是柴油車在使用中噪音大,震動大(雖然和國內油品也有些關係,不過很大也是柴油機的一些物理缺陷),一開始就沒有得到很大的普及,現在環保越來越嚴格,柴油發動機,的排放主要是顆粒物,在驗車的時候不如汽油的好過。環保排放的問題,導致現在柴油私家車,普及更加的困難了。


因為油品質。一切賓士寶馬路虎奧迪。只要柴油板,進入中國必然死。所以…4s不敢再引進柴油版。之前大眾途銳,奧迪Q7,路虎攬勝,都進入過一批,現在買了柴油版的人都哭泣了


1.柴油車噪音大

2.柴油車有力但提速沒汽油車快

3.國內道路基本都是水泥路或柏油路適合開汽油車舒適一點

4.開車觀念影響


首先是柴油車噪音比汽油大,還有中國柴油不達標,還有一個就是國內冬季大部分屬於嚴寒地區,柴油車就怕凍,當然大部分高端柴油車都有預熱系統,但價格高,

這些就是國內柴油車量不大的原因


因為我國目前並不打算髮展柴油車型,政策的導向決定了一件商品是否流通。


柴油車不適合小車,尾氣處理系統還不成熟,容易造成空氣污染


我認為主要是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