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幅经典23】敦煌藏经洞的菩萨与力士

  金刚力士像 细部 大英博物馆藏

  今天为大家介绍四幅收藏于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来自敦煌藏经洞的宗教题材绘画,这几幅绘画尺寸相似,应分别来自两组系列。因为这4幅尺寸异常,所以不采用图集的方式为大家呈现。四幅绘画都应系英人斯坦因在上世纪初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掠夺走的文物。

  菩萨像 佚名 绢本设色 纵71厘米 横17.5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该图与下图类似,可能为一个粉本(即古人为壁画、雕像的草图)正反两面的样式。图中菩萨造型脸庞丰腴,整体画面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大量运用了青与红这两种对比色系,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中国壁画以至民间美术中使用强烈对比色的技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后世年画、宗教壁画所因循的一些早期传统。

  藏经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称。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约在11世纪,元代统治者占领敦煌以前的西夏统治时期,莫高窟的僧徒们,为避免战乱,将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然后外筑补壁,并绘壁画掩人耳目。

  后来此洞甬道被风沙淤塞,被尘封近8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发现了此洞,谓之“藏经洞”。

  菩萨像细部1 佚名 绢本设色 纵71厘米 横17.5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菩萨像细部2 佚名 绢本设色 纵71厘米 横17.5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菩萨像细部3 佚名 绢本设色 纵71厘米 横17.5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藏经洞出土了大量文献,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古代佛经、道经,还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等等,成为研究汉、晋、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等等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这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以下两幅《金刚力士像》也是来自其中。

  金刚力士像 佚名 绢本设色 纵64厘米 横18.5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这两幅金刚力士像分别描绘了两位不同性格、体貌的力士,一位显得性格张扬暴烈,而另一位则稳重内敛。除了流畅的线条勾勒外,创作者在面容、胸、腿、臂等部位都采用了晕染方法,与起伏剧烈的线条,共同增强了肌肉的体量感,展示出这二位护持佛法者的刚毅雄健。也形成了我们今后民间美术中,表现同样题材的一些程式与规范。

  金刚力士像 细部1 大英博物馆藏

  金刚力士像 细部2 大英博物馆藏

  金刚力士像 细部3 大英博物馆藏

  金刚力士像 细部4 大英博物馆藏

  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后,附近的富绅无人识别其中的价值,政府也未有效保护。在此后十多年中,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载去,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

  第一个来敦煌窃取藏经洞文物的是英国人斯坦因,他以不正当手段非法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敦煌藏经洞文物,成为劫掠敦煌文物的始作俑者。另一掠夺者是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他于1908年来到敦煌,以600两白银为代价,获取了一万多件最为精华的敦煌文书。此外,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队在敦煌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1924年,美国热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以野蛮的方式掠走彩塑。

  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