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唐天際 李傑

  3月30日,長沙市明珠研學200人的團隊來到平江縣喻傑故居參觀,目睹喻傑小學嶄新的教學樓,紛紛稱讚學校建得好。校長感慨道:“多虧了財政部扶貧隊員楊宇!”

  楊宇是財政部科教司一名幹部。2017年7月,他奉組織安排,到平江掛職扶貧,成爲財政部駐平江縣第14任扶貧工作隊隊員,任縣長助理,並負責協管教育工作。

  “平江是貧困縣,也是一個教育大縣,很多問題都亟待解決。”面對這樣的現實,楊宇想的是脫貧,唸的是脫貧,忙的是扶貧。平江一些幹部看到他經常跑北京,爲學校“討錢”,總會打趣地稱他是一名真正稱職的“縣長助理”。

  山區老校煥生機

  2017年9月,楊宇到喻傑小學調研。該校位於加義鎮麗江村,輻射四村、方圓5公里。教學樓是C級危房,沒有圖書室、電教室等綜合設施,完全達不到寄宿條件。現狀牽動着楊宇的心。“教育關係着千家萬戶,讓喻傑小學的孩子不僅能上學,還能上好學,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此念頭在他心裏紮根,“必須儘快辦,必須辦好!”

  很快,楊宇便準備好資料,跑北京籌資。2017年底成功向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爭取資金260萬元,2018年又申請湖南省財政廳下達專項建設資金500萬元。

  爲了加快喻傑小學的建設,他喫住在村,奮鬥在村,督促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2018年9月開學,240餘名師生如期走進了嶄新的教學樓。

  “大班額”如願“瘦身”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班額”給平江帶來的問題日益加重。新城學校是平江城區一所規模較大的學校,有48個班,師生3149人,但班上人數超過70人的超大班額卻達26個。

  爲了讓“大班額”儘快“瘦身”,楊宇又反覆跑北京,向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爭取資金。經過多番交涉,成功爭資600萬元,用於新建教學樓一棟。2018年春節,他放棄休息,對項目設計、評審、招投標、質量監督等各環節進行把關,促成該項目當年3月順利開工,秋季如期投入使用。“以前我們班上有70多個人,太擠了,現在班上就50多個人,感受已大不一樣。”一名在新城學校上學的孩子樂滋滋地說。

  讓孩子告別泥土場

  “如果有了新建的運動場,孩子們就再不怕泥土飛揚了。”平江縣三陽鄉清水中學校長對即將新建的運動場充滿期待。清水中學很多教學樓都是新建的,但由於縣財政壓力大,學校運動場還是泥土壩,晴天學生一身灰,這成了學校的“心病”。2018年5月,楊宇到該校調研,悄悄將運動場這件事掛在了心上,仔細地思索對策。

  “作爲老區,平江脫貧攻堅壓力大。看來只能厚着臉皮又跑北京了。”楊宇想到就開始幹,爲清水中學寫請示報告,頻繁跑北京,向上級領導、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多方彙報,終於又一次爭取專項資金500萬元。此時,他的肩膀傷情還未癒合,但他全然不顧:“孩子們的事就是大事,沒辦好,我是睡不好覺的。所以,我必須督促自己幹活,像蜜蜂一樣奮鬥着。”

  財政部領導到平江調研後,在《財政部定點扶貧簡報》上批示:“科教司楊宇同志在扶貧崗位上,有熱情、有激情、有思路、有組織協調能力,時間不長,即有所成就。”爲了初心使命,爲了老區教育,楊宇也記不清跑北京有多少次。但扶貧工作能得到孃家人的“認證”,楊宇從心裏認爲:爲此付出和奮鬥是值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