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誰都無法挽救威廉二世當時面臨的局面,也就是德意志帝國戰敗以及帝制的消亡。

首先,從整個的戰局來看,德國並沒有打算打一場長久戰。但是戰線卻越拖越長,大戰剛進行了九個月,協約國就開始了針對德國的海上封鎖。這樣一來,德國當時面臨的是嚴重的物資短缺。據說當時,食物匱乏到,只能喫馬鈴薯。而1916年底的時候,德國的農業生產也早就停滯了,因為大量的勞動力、馬匹都被徵用到戰場上去。因此德國國內幾乎已經就是民不聊生了。在這種狀況下,反戰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其次,在戰場上,德軍原本的優勢也逐漸消失。1918年德軍在西線的攻勢原本有點進展,但是即便是這個最後的攻勢,也是無疾而終,因為士兵已經被連續的戰事拖垮了。美軍也在這個時候參戰,加入到歐洲戰場,相對於已經到了極限的德軍來講,美軍可以說是生龍活虎。最後就連興登堡還有魯登道夫都不得不承認,德軍已經無力再戰。因此開始策劃與協約國和談。同盟國裡面的小夥伴們,早就崩潰的崩潰,投降的投降。德國自己的士兵也不願意再繼續戰爭。最終威廉二世不得不退位,結束了霍亨佐倫王朝的帝制。

有關他的退位,還有一些故事,可以說,威廉二世算是被逼退位的。因為當時的「同盟國」對和談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求威廉二世退位,結束德國的帝制。為了趕緊促進停戰,帝國的最後一任宰相連連勸說,甚至馬克斯親王自行主張向全世界宣告威廉二世已經退位。


首先問一下為什麼要打仗?戰爭的根源是什麼?現在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易經與我一致認同:物極必反是戰爭的本源。不懂得把握度,人類最終自食其果。侵略與被侵略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唯有侵略方從內心徹底悔改,方能化兇為吉!易經說明的就是陰陽的關係,陰陽不是不變的,始終在運動變化之中,從歷史總體來看,陰陽是平衡的,叫做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因果關係,是最真的科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