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調味是一個經驗累計的過程,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把他們量化,香料A+香料B=某種味道,諸如此類的公式,這樣豈不是可以大大縮減學習廚藝的經驗累計時間? 比如十三香,五香粉,等等,按一定比例調和成新香料。


可以,當然可以,但只適用於廉價的連鎖飯店,像麥當勞真功夫,他們的調料比例都是標準化的,但是對於頂級餐廳,調料標準化了還怎麼體現廚師個人的風格,甚至對於每天買到食材質量的不同都要對調料的比例進行微調。

首先我們要知道,香料的作用不單單是增香,還有去腥、去異味、防腐抑菌、刺激食慾、染色等作用。

作為香料的同時,它同樣也是中藥材,比如丁香和桂皮,有治療腹瀉、調理腸胃的作用,丁桂兒臍貼就是以這兩味料為主,製作的。

既然它們既是香料又是中藥,我就可以說「中藥有多複雜,香料就有多複雜」。

下面回到問題上,用料高手們普遍認為:煮肉製品的香料以去除主料的異味,發揮主料的香味為主要作用。

而香料本身的味道不能太過明顯,也就是說可以有香料味,但你不能蓋過主料的香味,否則就是喧賓奪主了。

按照「香料味道不蓋過主料味道,突出主料香味」為標準製作的菜肴,就是成功的。

經驗豐富的師傅自然知道一鍋湯需要放多少香料,他們可是從來不會拿秤去秤量這些東西,都是下手抓,除非一些批量生產的東西,比如火鍋底料。

提到了十三香和五香粉,這兩個味道太經典了,同時也太熟悉了,熟悉到爛了,所以廚師們基本都不碰。

上面提到---中藥有多複雜,香料就有多複雜。

有句話說,會了不難,難了不會。即便是中藥也有固定的方子治療相應的病。

香料也是一樣,比如白芷去腥膻效果好,放在羊肉或者雞肉裡面自然是絕配,桂皮放在牛肉里激發了牛肉的味道

當你真真正正的了解這些香料的時候,你也就不需要這些公式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專註餐飲二十餘載,獲得詳盡的香料的知識

還有19G八大菜系視頻教學


不可以吧,同樣的菜,我媽炒出來好吃,我炒的時候我媽幫加調料都不好吃。。我覺得炒菜不僅要看調料的搭配,還要看火候的掌控和炒菜的手法,三樣都能把握好,就能做出好吃的菜了

公式化不是不可以,現在很多包裝配好的香料包也是這樣的原理,只是說,這只是服務於方便的,單一的菜式,很多菜的烹飪方法和個人口味之間怎麼平衡,這就是公式化不能變成大眾化的原因,而且菜式也有不斷創新,人的口味也不斷在變,所以這個還是靠個人經驗去調配更好


其實作為調香師來說,調料公式化比較不合理。食品基質不同,加工工藝,最後對香料的要求就有所不同,比如說烤雞有烤的不同程度,那麼調料就不可能相同。比如說蜂蜜檸檬,飲料和糖果不一樣。但是可以有個初步的base,再在基礎上根據最後定格的方向調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