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喝酒、抽煙和打牌是社會人必備的三大技能,喝酒首當其衝排在第一位。

尤其是過年這樣喜慶時刻,怎麼能少的了酒呢?

歡聚時刻,把酒言歡

情到濃時,杯杯見底

正所謂久逢知己千杯少奈何一杯就撂倒(原話啥來著)我國傳統觀念認為適量飲酒能夠舒筋活血、祛濕散寒,具有保健、治病的功效,對健康有益。正所謂小酌怡情,少量飲酒時人體免疫力增強,對病原菌的抵抗力增強,同時心腦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但是隨著飲酒量的增加,人體免疫力降低,對病原菌易感。酒喝多了就妥妥的對身體有害了。至於多少算多,取決於個人的酒精耐受力(酒量)。酒精對身體的傷害主要表現在對肝臟的傷害。

短期大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炎,長期飲酒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胰腺炎;高濃度酒精可損害胃粘膜屏障導致胃出血。

所以說,除了嗜酒如命,無酒不歡的人,其他人能不喝就不喝吧。

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對於實在推不掉的酒局,這些喝酒前的小妙招和禁忌一定要掌握。怎樣才能千杯不醉?怎樣才能快速醒酒?為了讓大家能在酒局中站穩C位,協和博士說邀請清華長庚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協和臨床醫學博士王佳,跟我們聊聊喝酒前後那點事兒。飲酒前我們服用稠一點的粥或牛奶、酸奶等粘稠液體,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胃粘膜的作用,減少酒精對於胃粘膜的損傷;進食主食,也可以避免酒精快速進入小腸被吸收,預防醉酒。

飲酒後可以服用美他多辛,加速酒精從血清中清除,有助於改善酒精中毒癥狀和行為異常。

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進展,飽和脂肪酸對酒精性肝病有保護作用。喝酒的時候怎麼能少得了下酒菜?武二爺吃酒必備二斤醬牛肉,喜歡穿長衫站著喝酒的生孔乙己也不忘來一碟咸煮茴香豆。但是,下面這些食物如果被當做下酒菜是有很大風險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薑蒜等,對胃腸的刺激性較強,與酒精協同損傷胃腸粘膜,不易通吃。海鮮與酒精共同作用,可誘發或加重痛風,不宜同吃。酒精與油膩飲食同吃可導致急性胰腺炎,不宜通吃。不同種類的酒混著喝,不僅是醉的更快這麼簡單。幾種酒混合之後的烈酒對肝和腸胃的損傷更大,相對於啤酒、紅酒,白酒更容易導致酒精性肝病。

雖然喝酒已經成了一種社會人必備技能,但是有的人是無論如何一不要喝酒的——比如正在吃藥的人。

如果在飲酒前後服用頭孢類及甲硝唑會引發雙硫侖樣反應。(軟弱、眩暈、嗜睡、幻覺、全身潮紅、頭痛、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止疼藥物也不能與酒精同服,會引發消化性潰瘍;另外治療失眠、硝酸酯類、減緩心率等藥物均不宜與酒精同服,可引發呼吸抑制、低血壓等副作用。不能喝酒的人,在被勸酒前一定要拒絕,並且說明不能喝酒的理由,畢竟現在勸酒的人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過年喝酒助興,一定要掌握好尺度,量力而行,不要勉強喝酒,也不要過度勸酒。最後囑咐一句,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