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句老生常談開篇:“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賦予了人類思緒一種可以傳承的形態。廣義上講,書籍承載着人類文明,將歷史編載成冊;對於個人來說,一本書甚至一本日記,都是自己想法的承載者,一個人將喜怒哀樂傾盡在書中,在書的世界裏,他是自由的。


而大大小小的書店也”隸屬“於你的自由世界,多元的文化、思維匯聚在這裏,有身臨其境之感。那時你就會明白爲什麼會有人願意一整天都泡在書店裏,也會明白一家書店存在的意義



敲下這些字的時候,我的思緒回到了上大學的時光。


當時的我從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上來到北京,對一切充滿好奇。在家鄉有兩家我經常遊蕩的書店,一家是國營的新華書店,一家比較小的、擁擠的私營書店,已然忘記了它的名字。在那裏,除了要購買一些老師要求的參考資料,最讓我開心的莫過於看那一排排、各種類型的課外書,想到那時候在書店裏的回憶,我才知道博爾赫斯那句話說的真沒錯,天堂真是圖書館的模樣。


遠離家鄉、初到北京,唯一能讓我感覺到一絲安慰的就是大望路的一家書屋(現在已經沒了),沒課的時候我一定會出現在那家書店,大學二年級一半的開心時光都在那裏度過。


逐漸我自己的書店地圖開始“擴張”,而記憶裏的這些書店改變了我對鋼鐵森林北京的印象,讓我愛上了北京。


北京書蟲漫遊指南


書店改變了我對這個城市的偏見,一家書店的價值正在於此:它可以影響你,甚至影響一座城……


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講講,那些跟書店有關的故事。



另一個叫“莎士比亞”的傳奇:

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

巴黎,法國


法國沒有莎士比亞,卻有全球知名的莎士比亞書店。


巴黎,一個讓很多人都魂牽夢繞的地方。盧浮宮、巴黎聖母院、奧賽博物館等等代表巴黎的文化遺產遍佈在塞納河兩岸。


海明威自 20 世紀 20 年代起在巴黎生活了 6 年,巴黎對於他來說是“一場流動的盛宴”,在這場盛宴之中,海明威有一個堅強的後盾。它坐落在這座城市的市中心,一個讓所有讀書人都心馳神往的一個地方,那就是莎士比亞書店。


背對巴黎聖母院,左手過橋你就到了塞納河左岸。丁字路口向左轉路過兩家餐廳,向右看過去,黃底招牌、綠櫥窗的莎士比亞書店就到了。 


《午夜巴黎》劇照


書店的門臉小而古舊,走進亦是舊舊的裝潢,樓梯甚至都磨得渾圓。這樣老舊的書店估計在別的地方也不難找,然而發生在莎士比亞書店裏的傳奇故事卻是絕無僅有。


1919 年,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西爾維婭·畢奇創建了這家令人矚目的書店。創店初期,書店除了售書還會提供圖書租閱,爲囊中羞澀的作家、學者提供了保障。


1926 年 Ernest Hemingway (右1)  Sylvia Beach (右 2)


一戰結束後,無數的藝術家、學者彙集到巴黎,生活捉襟見肘的他們投靠到莎士比亞書店,畢奇也心甘情願傾其全部支持他們。


當時,巴黎到處是才子,而我的書店似乎把他們都吸引過來了。
——西爾維婭·畢奇


1920 年,畢奇偶然間結識了自己崇拜的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當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因讀者抗議,出版希望渺茫。畢奇決定幫助喬伊斯出版發行“無刪減完整版”。1922 年,長達七百三十二頁的《尤利西斯》問世,這本書至今仍在加印當中。



對學者、藝術家的無償支持導致書店經常收支失衡,難以爲繼。二戰期間巴黎淪陷,莎士比亞書店的故事也到了一個段落。


直到 1951 年,另外一位美國青年喬治·惠特曼在巴黎創立了 Le Mistral (米斯特拉)書店。這個書店是現今莎士比亞書店的前身。惠特曼和畢奇一見如故,畢奇將“莎士比亞書店”店名贈與惠特曼,1964 年,莎士比亞誕辰四百週年之日,書店正式更名爲“莎士比亞書店”。


惠特曼經常會把“書能讓人更長壽”這句話掛在嘴上,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2011 年惠特曼與世長辭,享年九十八歲。



他的女兒西爾維婭·畢奇·惠特曼(以畢奇命名)在 2005 年正式成爲書店掌門人。西爾維婭繼承了父親和畢奇的精神和思想,自 2003 年起舉辦的“莎士比亞文學節”吸引全世界的作家的目光,和德魯特基金會聯合開設的“巴黎文學獎”鼓勵全球作家創作......全世界喜歡書、熱愛閱讀的人都在關注着這家書店,西爾維婭仍繼續着莎士比亞書店的傳奇。


點擊書封 

瞭解更多莎士比亞書店傳奇故事



爲旅行者開放的最美書店:

敦特書店(Daunt Books)

倫敦,英國


一般來說,一家書店之所以有名並不是因爲它的裝修設計聞名,而是應該依託書架上的精良圖書。在書海中爲讀者甄選良書正是敦特書店備受喜愛的原因。儘管敦特書店坐落於被稱爲“倫敦最美街道”的 Marylebone High Street 上,但也可以說正因爲有了這家書店它才成爲了最美街道。


敦特書店誕生於 1990 年,創始人詹姆斯·敦特用自家姓氏冠名了這家“爲旅行者開放的敦特書店”



讀書和旅行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都是經歷一個新世界的過程。在閱讀/旅行當中,我們能夠和作者/同路人碰撞思想,就像結識了新的朋友。


“甄選高水準的圖書,用心上架,讓讀者容易找到,舒服地拿取瀏覽”——敦特書店聯合創始人 Brett Wolstencroft


敦特書店爲前行的人鋪平道路,它的書籍甄選主要是以充滿新奇的旅行書籍爲主。旅行書籍按照國別擺放,自成一體。歐洲、美洲、亞洲相關文學書籍亦是出色,除英語以外的其他語種書籍數量可觀,走進敦特書店,彷彿置身世界文學館。


“人們對這布袋的喜愛,不亞於對店內書籍的熱愛。”



2008 年,比利時超模 Anouck Lepere 在巴黎被抓拍到拎着敦特書店環保購書袋參加活動,和其他明星手上拎的名牌包包形成鮮明對比。一時間這種綠色環保書袋作爲新的時尚風靡,而從來不打廣告的敦特書店,也因此在世界上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順便一提,環保購書袋目前尚不支持單獨購買,需要在店內購書才能獲贈。


“好書”是所有書店立店的根本,它能使一家書店重新站起來。


英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品牌水石書店(Waterstone’s)創立於 1982 年,2011 年瀕臨破產。俄羅斯富商亞歷山大·瑪穆特出手收購水石書店旗下的連鎖,並聘請敦特書店的創立人詹姆斯·敦特出任總經理,以挽頹勢。


根據以往的選書經驗,敦特開始針對水石書店的市場進行分析解構,2014 年後水石書店的經營局面開始轉危爲安,目前能夠保持盈虧平衡。


Waterstones 書店在倫敦中心 Piccadilly 廣場的門店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靠二手書“建國”:

海怡書鎮(Hay-on-Wye)

威爾士,英國


誰都沒有想到威爾士一處偏僻的煤礦村竟然變成了舊書烏託邦。



“書籍令我癡迷。我喜歡閱讀,書籍本身就讓我欲罷不能。”
——海怡書鎮締造者 Richard Booth


1962 年,牛津大學歷史系畢業的 Booth 放棄了倫敦的城市生活,來到了這個即將被廢棄的村莊做二手書店。這在上個世紀是一個超前的理念,然而在不斷的探索當中,這個理念成爲了現實,並在全世界蓬勃發展。



1977 年 4 月 1 日愚人節,Booth 向世界宣佈成立“海怡獨立王國”。作爲書鎮的創始人,Booth 被擁立爲“國王”,還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其實,這項活動只是 Booth 向世界宣傳海怡書鎮的營銷策略之一,有了全球關注的話題,二手書鎮開始煥發生機,成爲了全球著名的觀光書鎮。


海怡書鎮現在總共有八百多戶人家,一千五百多人。然而就在這麼小的一個鎮子上,竟然有 24 家書店、2 家印刷工坊以及二十多家藝術商店。據統計,每年來海怡書鎮的愛書之人將近 25 萬。


1988 年,由知名文學家策劃的“海怡文學藝術節”正式啓動,爲書籍而設、爲閱讀而生的藝術節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文學家和音樂家。它被《紐約時報》評爲英語圈最爲重要的盛會。書鎮的模式現在仍受歡迎,年過古稀的 Booth 仍然能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書鎮建設邀請,他也很願意繼續在書鎮建設中發揮作用。



“地球上有數以億計的二手書,我們要再次使用它們。這將是最大規模的綠色經濟。”


點擊書封

找到更多敦特書店與海怡書鎮的故事



好書店不畏流浪

單向空間(OWSPACE)

北京/杭州/阿那亞,中國


創造讓讀者享受閱讀的環境,纔是一家書店應該具備的。


然而,書店正在改變。


書店不光能買書,甚至還能買周邊,買咖啡,買日用品,書籍是這些不相干事物的粘合劑。在商品化的展示平臺中,書成爲了載體。


然而一家好的書店會將作爲載體的嚴肅對待,本本甄選,因爲他們知道書的存在本身,就已經超過了一切。他們更知道,一本書在書店出現,是帶着嚴肅的任務來的。



當然了,人也在改變……


以前,好像每個人都喜歡書店。現在,每每說到想去書店逛一圈的時候,總會有人“好奇”爲什麼還要去書店,網上不都有嗎?


是啊,都這年頭了,誰還不會網上買東西?


作家馬伯庸曾經說過,“現在買書的難點不在購買,而在想不起來買。很多書,非得在書架上看見了,才猛然想起想要,所謂書緣。所以逛書店還是有意義的。”


開店迎客、被迫歇業、東山再起的莎士比亞書店,至今仍是全球讀書愛好者最愛的朝聖地之一;身處愛德華時代建築裏的敦特書店,從透光的玻璃天花板到柞木製的書架和樓梯,處處被文字浸染,踏進書店,你瞬間就可以進入書中的世界;因爲喜歡讀書,Booth 爲自己建造了一個書的王國,擴建它並願意與世界分享他的王國......


低頭看看單向空間走過的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曾經的單向空間圓明園店


單向空間也曾是一家流浪書店:從圓明園附近的那個小院子,到藍色港灣,到曾經的花家地,再到現在的東風藝術區。好書店不畏流浪,不少讀者亦是跟着單向空間穿過了北京的東南西北。


單向空間·北京東風店  攝影:陳耕


現已開門營業的單向空間·東風店延續了花家地的美好,兩個星期前編輯們種下的爬山虎長勢喜人,那幾株薔薇花還在努力向上,相信沒過多久,書店外牆便又是一片生機。


店內,書已上架,靜待你的到來......


有時書店也很想像爬山虎一樣紮根一處,放肆生長。但現在我們似乎愛上了流浪的感覺,單向空間去了北方的海——阿那亞,又來到了南方的天堂——杭州。


在杭州,單向空間·樂堤港店像是一塊人文拼圖,嵌入了這座正以互聯網爲嶄新名片的歷史名城。


享受閱讀的樂趣是杭州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現在單向空間將杭州人的樂趣升級:



從開業最初的“單向空間書店文學獎”到前不久剛剛落幕的“瘋狂朗讀夜”,從「滯銷榜」上的好書和 12 米高的「Knowledge Map 書牆」,閱讀的軌跡從你踏進杭州單向空間開始塗畫,到你離開時,想必早已遇到和你有緣的那本書。


那麼,快來找我們玩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