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的時候,我立了一個flag,要摘掉眼鏡。

但我沒想到,自己居然這麼有行動力,還沒到下半年,就已經完成了這個願望。

我緊張嗎?緊張。

忐忑嗎?忐忑。

害怕出問題嗎?害怕。

但此時再回想,覺得這一路,很值。

立下摘眼鏡這個願望後,我就網上預約了眼科醫生,進行初步檢查。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矯正手術。

不同的近視程度和眼睛狀況,適合的矯正手術也不一樣。

深刻明白了這兩點,交了費用,我就開始了檢查。

檢查費用500多,可以走醫保。

時間要用半天,來回跑了很多診室,測眼壓、視力、角膜厚度,等等等等

最花費時間的是散瞳。

(下面這一段是散瞳詳解及注意事項,不感興趣的可以跳過)

關於散瞳

散瞳需要一個小時。每隔十分鐘滴一次眼藥水,全程閉眼,所以大家記得帶好耳機,聽歌聽小說,不然那一個小時是真的難熬。(散瞳時要坐在特殊的散瞳區,家人朋友不能陪同,只能一個人)

散瞳之後不可以開車,4-7小時眼睛看東西是糊的,大家打車去醫院,或者讓朋友開車去,千萬別自己開車去醫院做檢查。

青少年驗光需要散瞳,各位有寶寶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檢查結果當場出,醫生說,眼睛狀況很好,很適合。

小老百姓自然是不明白,到底為什麼好,為什麼適合。但醫生很忙,她也沒時間跟我詳細解釋,我就拿著自己的報告上網搜相關知識進行比對。

所以本篇的第一章就是對我的眼睛狀況進行基礎分析,可能不夠專業,但是一定很客觀,大家看一看,也能對這項手術有更深的理解。

1.>>>眼睛狀況分析<<<

近視度數:400【裸眼】;散光:150。(左右眼一樣)

裸眼視力就是沒有散瞳時候測的視力,跟你去眼鏡店測的一樣。散瞳後的視力一般比裸眼視力要低25度左右。

如果是全飛秒,每100度大概要割掉17微米厚度的角膜。我是400度,所以大概要割70微米。

而我的角膜厚度,左眼584,右眼595。

矯正手術最嚴重的併發症是圓錐角膜,我不放圖了,你們也別搜,反正很恐怖,眼珠子跟一個倒著的圓錐一樣凸出來。

但圓錐角膜的病因之一是角膜太薄,低於400微米。很多人原本角膜就薄,等矯正完,割掉一部分後更薄,就引發了圓錐角膜。

所以,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本身角膜薄,度數高,做這個手術風險就比普通人大很多。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角膜厚,度數低,手術風險相對就低很多。

當然角膜太厚也不好,超過600也容易得一些眼病。正常人的角膜厚度在400-600之間,這個範圍是健康安全的。

但是,我也出現了一定的後遺症。

雖然我角膜厚(是個優勢),但我瞳孔大(是個劣勢)。

我左眼瞳孔直徑正常,3.7。右眼瞳孔直徑有點大,4.5。(具體數據我記不太清了,大概是這樣。病曆本一直在醫生那裡,我只是複查的時候有翻一翻。)

瞳孔直徑大有什麼缺點呢?

大家都知道,人在光線暗的時候(晚上),瞳孔會放大,想想貓的眼睛。

白天

晚上

而做完這個手術後,一旦瞳孔直徑超過6(還是7?),就會眩光。

而沒有做手術的話,是不會出現眩光這個問題的。

所以,原本瞳孔直徑大,出現這個問題的概率就會高。

眩光會有什麼影響呢?

夜晚的時候怕光,具體的影響就是,夜間不能開車,不能去夜店。

我到現在,夜間看強光都很不舒服,但是並不影響我夜間出行。

隨著不斷恢復,我眩光的情況在不斷改善中,一開始街邊的霓虹燈光都受不了,現在基本不影響了,也有夜間開車(開十幾公里,暫時不敢開太遠的)。

但夜間看到強光,還是會比普通人更敏感一些。

看到強光類似這樣,但沒這個嚴重

這就是我自己的基礎分析了。

我術前有充分了解,知道自己可能會發生什麼後遺症,但權衡之後,覺得眩光並不太影響生活,還是決定繼續手術。

之所以這樣詳細地分析,是想告訴大家。每一個後遺症,都有對應的發病機制,不是A得了後遺症,B就一定會得。了解後遺症的發病機制,了解自己的眼睛情況,才能客觀判斷,這個手術對於自己來說,風險是什麼。

不能聽風就是雨,什麼眼科醫生都不做這個手術之類的(這一點我後面會講),什麼誰誰誰做了手術得了飛蚊症之類的。

就跟護膚品一樣,同一個產品對膚質不同的人來說,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何況是這麼大的手術呢?

科學地了解、認識這個手術,才是對自己最負責的體現。

2.>>>術前、術中<<<

由於我不是經常戴隱形眼鏡,所以我術前一周不戴隱形就可以手術了。如果有經常佩戴隱形眼鏡,那麼需要停戴一段時間才可以手術,具體時間醫生會告訴你。兩周到幾個月不等。

術前三天要遵醫囑滴眼藥水,消炎殺菌的。術前練習雙眼盯著一個點不動,30秒。

然後就開始手術了。

手術當天不能化妝,護膚品都不能塗。

術前消毒,這一步是最難受的,醫生掰開你的眼睛,拿個管子對著你的眼睛沖水。消毒之後滴眼藥水,其中有一款是麻藥。

手術的時候全程聽醫生的指令就可以了。

不需要太緊張。

醫生會拿一個儀器撐開你的眼皮,然後把你推進有激光的地方。你眼前會出現一個綠點,盯著綠點,綠點越來越近,然後消失,眼前一片空白。

這時候,手術基本完成了。有人說會有一點點感覺,但說實話,我啥感覺沒有

然後醫生給你從眼睛取出東西,不知道是啥。最後拿眼藥水給你洗洗眼睛,拿個小刷子刷一刷。全程眼前是一片白,最後拿刷子的時候,才漸漸恢復視力,看得到刷子。這一個步驟是有感覺的,但不會覺得痛也不會難受,就普通感覺吧,還沒有拔倒睫疼。

然後視力就恢復了。全程五分鐘。

但是,當天眼睛是會不舒服的(所以別想著上午手術,下午工作,根本不可能),我下午疼了一下午,疼到睜不開。不是那種很疼,就是熱辣辣的,睜不開眼睛。回去睡了個午覺,起來就好了。

我一直記得,那天,我的眼睛是特別清澈的。沒有紅血絲,眼睛清澈的發藍,是真的發藍。我總算知道,小說裡面寫的純凈的眼睛是啥樣了。

不過,也就那一天,後面又打回原形了哈哈哈。

3.>>>術後<<<

術後多睡覺,別看電子屏別看書,我反正聽了一兩周的喜馬拉雅,聽完了好幾本小說和舞台劇。在此,真心感謝喜馬拉雅,不然我真的要傻了。

我休息了一個周末就上班了,還買了個防藍光眼鏡,醫生說沒用,我覺得好像有一點點用,看著會柔和很多。

黃色鏡片,長這樣

個人感覺,還是要休息一周再上班比較好,反正我覺得那一周眼睛不太舒服。建議大家趁國慶、春節或請年假做。

術後還有個禁忌,眼睛不能碰水,臉都不能洗。我有兩周,都是在洗髮店洗頭,洗臉就拿濕巾擦。第三周才開始洗臉。這個很重要,因為此時眼睛很脆弱,進了水容易發炎。

術後要滴一個月眼藥水,聽醫生的就好了。

術後一天、一周、一個月都需要檢查,大家記得安排好時間哦。

4.>>>好與壞<<<

好處不必多解釋。今天檢查,雙眼1.2,光想想就覺得很開心。但我術後第一周檢查的時候,分別有25度,50度的近視,今天檢查,都沒有了。所以恢復期度數不穩定是真的,需要一個月慢慢穩定下來。

很多反對這個手術的人會說:「看得見不代表看得清。」我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因為我有時候也會存在看不清的狀況。要說這種感覺,就是「對焦有點慢」。舉個例子,你拿一行小字,特別特別小放到我眼前,我會感覺一開始看不清,但是2-3S後,對焦對上了,就看清了。

說句實話,術後,精細用眼的能力是下降了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醫生不做這個手術。因為他們工作需要,是要精細用眼的。但對我,或者普通人來說,很少有需要精細用眼的時候啊,所以這個缺點,我認為沒有必要去放大。不至於看不清,但想要把每個像素都看清,的確比之前更費勁一些。

還有個壞處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眩光,但也在慢慢恢復中,醫生也告訴我,完全恢復需要三個月,不要急。所以,再等兩個月看結果吧。

5.>>>我會鼓勵手術嗎<<<

跟我寫護膚品攻略不一樣,用到好用的,我會安利給大家。但這個手術,我不會安利。不是因為它不好。我不後悔做這個手術,摘掉眼鏡對我來說太棒了。

我不安利是因為,這是一個大事。護膚品不適合,頂多就是過敏,養養就回來了,而且我安利的都是大牌子,不是什麼三無產品,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爛臉情況。

但這個手術不一樣,個體差異巨大,而且一旦有問題,後果也很嚴重。

我把我的經歷分享出來,是想大家對這個手術多一點了解,包括術前術後的注意事項,手術具體是怎樣的流程,以及術前如何客觀分析自己的眼睛狀況。

至於陰謀論啥的,我覺得大家聽聽就好了。工作原因,我大概有半年時間,深入接觸了很多醫生,都是科室主任、院長級別。目前醫生的收入,他們真的不屑於去誘導患者做手術牟利。而且,大多數醫生(尤其是公立三甲)很愛惜自己的羽毛,他們也是真心實意為患者著想。白衣天使四個字並非浪得虛名。

醫患矛盾的重點是信息不對稱,很多原理患者不明白,醫生沒時間解釋,一天上百個病人,解釋一個原理,可能會影響十個人看病,你是患者,你願意嗎?所以作為患者,我們也多點理解,遇到不懂的,自己動手多查查資料,做做功課,向醫生諮詢的時候也能問得更加精準。

多多了解,再做決定,對眼睛負責,對自己負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