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提問。我感覺你的問法令人不太好接受。啟功先生已經是著名的學者書法家,也是德高望重的已故大師。

我們問「近距離」、「真跡」、「水平如何」感覺非常彆扭。

書法看真跡就是「近距離」看的,不是近距離,怎麼看真跡?

此外,「水平如何」一般不太適合對知名書法家評價。

而且,看書法作品的「近距離」這個詞,是非常外行的說法。

觀看書法作品,因字大小不同,相對距離是不一樣的,所以,叫觀看或者觀賞比較合理,這樣說既不是吹捧也不是貶低。所以,我們要學會書法交流的一些基本社交語。

如果是小楷,當然會在一兩尺的距離觀看,如果是四尺中堂對聯,至少一米觀看。更大的大幅作品,就需要更遠一些的距離。

對他們的書法,不是水平如何而是成就如何。所以,我們應該有一種敬畏的心態去觀賞大師的書法作品。

啟功先生的真跡,我見過好幾個作品。

啟功先生的作品用墨不是很濃,也不是淡,一眼看過去,就會感覺筆底下的豪氣躍然紙上的感覺。

用墨的水分也不是很大,枯潤適度,所以有一種非常乾淨的書卷氣。

優秀書法家的作品,我們不用說,一眼看過去,就有一種氣場吸引人,所以,一般真的是一個字一個字,一筆一筆來看作品的。

這就叫看「門道」了。因為你只有從書法家的一筆一划看過去,就像我們臨帖一樣看作品,你才看出什麼叫啟功的筆法。

題主的意思大概是說,真跡不如我們網上看到的啟功書法作品好看吧?

這就大錯特錯了!好的書法,一定要看真跡。

因為只有真跡,你才會看到書法家的氣脈是什麼,而書法的氣脈,我們在照片上根本看不到的。

什麼是真跡的氣脈?這就是書法作品的整體氣韻和書法作品上的所有細節信息了。

比如說,紙的質感和用筆的力度,以及筆墨與紙的摩擦感,這些細節看起來非常有味道,也非常過癮,這些東西,是照片上看不到的。

所以,真跡給人一種書法作品的「立體感」的美的。

那麼,好的書法作品,這些細節清新自然,而不好的書法作品,就非常生澀不自然,也沒有愉快的自然而然的作品「立體感」。

啟功先生一生閱覽古代名帖成百上千,他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的作品之中就非常追求這種自然的書法書卷氣。

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有一種清新的風格,他的筆畫非常有表現力。

過去有人形容五代書法大師楊凝式的《韭花帖》寫出了韭菜的香味。

我感覺啟功先生是書法,寫出了蘭花的幽香。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書法作品能夠給人帶來愉快的想像,說明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是非常大的 。

雖然不是說書法作品有一種蘭花的幽香,就是高雅的標誌,但是,人家能寫出這種藝術境界,才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們也希望書法有天光雲影的美,也希望書法有風雲變幻的美。

但是,真正能夠用藝術的感染力,給人帶來藝術的想像力,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近距離觀賞啟功先生的書法真跡,水平如何?

此題目,顯然對啟功的書法,似乎持有懷疑,其水平如何。

當然老幼皆知的好書法。我一如大家一樣喜歡崇敬已故的書法大家啟功。在世的時候老人非常可愛,人品,書品都高。

其一人品,做事一絲不苟,為人為事業都是大眾口碑,自己謙和,總說自己的書法不如人意,也就是說不好,懷有藝無止境的高雅境界。

其二書品,啟功早年就有魏晉南北朝碑學研究與臨寫。對唐法度有很深的感悟體驗,書墨娟秀含筋骨,挺拔勁力,又具有魏晉遒勁妍美。這已經足讓人佩服敬重。其書法景觀是帖學與碑學的合二為一。當今雖有臨摹,但是總未達到啟功學識淵博的書墨底蘊。

其三,書學,鑒賞,詩詞,竹畫,都有一定的成就,屬於一生追求學問,文人卷氣的書法藝術家。

其四,對書法史的貢獻,糾正了很多偽書,並且自己創了楷書結體方法。

和藹可親的老人在世期間,寫了大量的書墨,他對書法見解有獨到之處,對書法看法沒有高深莫測,而是認為,把字寫好需要臨帖,又不要窠臼,首先寫的字讓人看懂,中國書法不單單是欣賞,依然還有識讀的實用性。啟功體的形成了獨有的書風,給人一種心神愉悅的感覺,一如潺潺流水,如沐春風,哲學家認為簡單的東西才是真,複雜的書論僅僅是過程,而哲理總是平易近人的。沒有高大至深玄奧。啟功的語言詼諧有哲理。有辯證法,臨帖不像,才是真正的繼承發展的學習書法。看看啟功書體,視為真正的自己的書墨形式,熔鑄了古書法的深邃。而孕育了自己的時代風神。

通過學習啟功書法,知其書法應該是讓人識讀,讓人愉悅,才是好書法。此理就是簡單。是謂哲理。


啟功先生和我恩師當代瘦金第一人郝幼權先生生前是好友,多有書信往來並曾有過合作創作。8幾年我曾在恩師家見過他給恩師寄寫的"萬壽無疆"四字。他們那代人詩、書、畫文章皆能。是我輩學習的榜樣。他們依仁義禮智信、謙和做人。至於書法,他們依傳統筆法自幼習書、用筆師之古法且都名師傳授。啟功先生也曾對瘦金書有所研究並取其結構特徵,用筆相對均衡、突顯橫豎陰陽對比形成了自己的又一風格。他的學識和書法是至今少有左右。恩師幼權先生曾教誨我多看別人的優點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不要找別人不足說三道四、對我們自己沒什麼意義。我也把這句話送給專研書道的朋友共勉!清明節快到了,也藉此感謝前輩們的在天之靈,祝他們在另一空間繼續人生前緣再合作,拜上!


啟功先生的字,筆法遒勁,結字如鋼筯鐵骨,松柏干枝。寫他的字得有腕力,否則難以駕馭,我很喜歡。


啟功,中國書法家,書畫鑒定家。字元伯,又作元白。滿族,姓愛新覺羅,雍正帝九世孫,長於古典文學,古文字學的研究,曾在輔仁大學任教。1949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等職務。總體感覺文學功底深厚,但個人認為書法水平一般。仁者見仁吧!個人的一點愚見,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遠觀近看都符合大師的水準,啟功的書法傳統功力還是很深厚的,比時下的一些江湖書法高出不知多少倍。當然啟功書法也有它的缺點,線條過於瘦硬,書法字體大小姿態變化上欠缺一些,但是瑕不掩瑜,在當今書壇也是公認的書法大師。


當然是大家風範。但如果你不喜歡他的字體,那就……,你懂得的!


看來啟功老先生是在傳統中下過很大功夫的。


與印刷品是不一樣的感覺,筆鋒沒那麼凌厲,線條也沒那麼英朗,速度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