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人士既然看不到希望,又是靠什麼作為支撐自己工作和學習的動力的呢?難道是自欺欺人?

用勃學理論應該怎麼解釋?


建議你好好看一下「幾個解釋」,不同的勃學派系對此的理解不同。

積極勃學主張在認清自己失敗的同時努力提升自己,但同時無論怎麼提升自己也還是要認清自己失敗的本質。說白了就是要把自省進行到底,不能因為自己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或者相對環境而言的成功而否定自己的失敗,這種主張也是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主張。

消極勃學則主張由於不可能獲得成功,所以所有的失敗人士應該研製同步自殺儀同步zs。關於為什麼要同步zs而不是先醒悟的先zs,則是因為如果不能同步zs,那麼勃學勢必無人傳播,廣大失敗人士還要繼續受苦受難。同時由於不同步zs會導致進程緩慢容易收到阻止並且使得一部分成功人士退化為失敗人士,所以需要同步zs。

但是這一主張顯然沒有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同,大部分人所認同的還是積極勃學或中間勃學。

關於如何定義積極勃學,也是下一步需要深入討論的重要課題

摘自《對幾個解釋的理解》


靠深夜在淺色牀單下哭泣活下去
每天打開手機看曾老師(和勃學家們)的動態。回答曾老師提的問題。期待看到勃學的思考與發展。
失敗人士在等待全球同步自殺儀完成的那一天。等到了那一天,全世界的失敗人士聯合起來,同步自殺。這樣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失敗人士。


一有空閑時間,像吸毒一樣刷著知乎
等勃勃研發出來全球同步自殺儀來
大概所有失敗人士所做的事,於本質上講都是一樣的吧:都是通過把自己的精神代入與自己無關的場景或者情況下來暫時避免面對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聽歌,刷劇,看動漫,玩遊戲,刷知乎或者社交軟體,喝酒大概都是這個道理。

恰恰相反,真正的失敗人士是不知道自己看不到希望的,也就是覺得自己很有希望。能覺得自己失敗的失敗人士已經算失敗人士中的成功人士了。

勃學理論只能拯救腦袋靈光一些的失敗人士,對於更多的失敗人士。比如經常去拼多多把假貨當真貨的這種失敗人士,勃學也無能為力。


失敗人士的生活不需要支撐,因為每天都止步不前或下墜。

失敗人士如我懶惰而愚蠢,衝動而少謀。每日渾渾噩噩,沒常性,下定決心做點正事,3分鐘以後就開始打爐石或者吸屁股了。

就像是困在了局部最優解,或者叫所謂的comfort zone。

不過失敗人士的 comfort zone 不過是個糟糕不堪的黑暗角落,連自己都覺著厭惡。

勉強維持著生存,夜夜在淺色牀單上哭泣而已。

甚至失敗到我這樣了,沒心沒肺,連哭都懶得哭了。


壯麗的幻覺!

靠知乎live


失敗人士多勃學,而今邁步從頭越。

失敗人士要多上知乎接受先進性成功再教育。


生活的慣性
靠成為勃學家的意念活著。
想著既然不能讓自己「幸福」,那起碼不能讓自己痛苦啊。
想像自己成功的樣子
勃勃是靠思考著到底該哪一天用怎樣的方式自殺度日。我是靠著思考到底還要學到哪些知識才能讓我有足夠的優秀去自殺度日。其他人嘛,比如說 @徐國曦 ,大家都知道他die完bug就自殺。逃)

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


為了去北極的路費


邀我幹嘛,難道我已經被系統自動識別為失敗人士了。。。。。。

與命運奮力搏鬥然後失敗的人是可敬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