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眾號:搞定百萬年薪,查看更多管理諮詢求職分享、熱門職位、MBB大滿貫課程)

感謝Welson老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好好地總結格外艱辛又收穫頗豐的2018年,分享自己從拿不到任何一家諮詢公司暑期實習的筆試和面試,到秋招被Bain錄取為Associate的心路歷程。

文章有點長,記錄了我的很多感想,希望你會喜歡。

一、暑期實習申請全線崩潰

今年3月,我網申了幾乎所有一線和二線外資管理諮詢公司的暑期實習,卻無一例外地石沉大海。別說面試,連一個筆試或Pre-talk都沒有拿到,直接掛在了簡歷關。

令我不解的是,我也有同樣申請諮詢實習的同校同學拿到了MBB的筆試或Pre-talk。細細詢問他們後才得知,起初他們也是沒有通過簡歷關,都是強行找人內推並直接聯繫到負責的HR才爭取到的機會。於是我也不甘心,通過朋友向在MBB工作的人了解具體情況。

總結下來,我各個方面的條件都稱得上失敗:我的本科和碩士都不是Target School,且沒有頂尖諮詢公司的PTA經歷。此外,我的碩士是在國外讀的,而國內每年3月的暑期實習招聘主要針對大陸學校的學生。所以就算我的碩士同學們符合本科Target School以及頂尖諮詢PTA經歷,也要通過內推才能過簡歷關。

這裡得到的第一個教訓就是:一定要與自己的同學保持良好的聯繫。同學就是戰友,只有互通消息、互相幫助、共同努力,才能夠戰勝諮詢申請。我一開始就自己一個人悶頭準備,錯過了很多消息,也錯失了良機。

了解情況後的我不甘心,想方設法地找人內推。這時候,本科不是Target School、碩士也不是主流Target School的我才真真感到力不從心。通過朋友找到的人要麼是已經離開諮詢公司,要麼是才剛剛進入諮詢行業,幫不上忙;在LinkedIn上實在找不到校友,只能硬著頭皮給不認識的人發InMail,得到的回復寥寥無幾,就算得到了回復也不好直接要求人家幫助內推,那未免也太唐突了。

二、焦慮和自我懷疑

我終於接受了暑期實習申請全線崩潰的事實,看著周圍的同學紛紛拿到暑期實習的Offer,陷入了深深的焦慮。我開始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作為非Target School的學生選擇諮詢就是以卵擊石,覺得當初放棄金融行業的招聘就是盲目自信,覺得早先放棄做PTA的機會就是一意孤行。

回想當初,我自然是明白金融行業的公司和職位比諮詢行業要多得多,卻還是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金融行業的招聘機會。原因非常簡單,在金融和諮詢都了解過之後,我意識到自己絕對不像金融行業的同事那樣對每天的經濟金融行情充滿激情,卻與諮詢行業的同事一樣,熱忱地想要了解一個公司,並通過溝通和團隊合作幫助公司解決問題。我甚至沒有再細想其他種種因素,就聽從內心的聲音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

選擇實習時也是一樣。很多小夥伴都告訴過我,PTA是通往暑期實習和全職Offer的必經之路、康庄大道,更提及在國內不做幾個PTA還想申請諮詢都會被別人看不起(說法可能略有誇張)。

但是,我又毅然決然地留在一個沒有任何名氣的公司實習,只因為招聘我的經理從前是MBB的顧問,只因為他承諾會和大老闆一起直接帶我,讓我獨立承擔一個內部諮詢項目,而這樣的Exposure是在諮詢公司做PTA不可能達到的。

申請暑期實習時,我為遵從內心的選擇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放棄了金融行業的招聘機會,把路越走越窄,意味著面對諮詢申請我只能破釜沉舟;放棄了PTA,就算做的實習再有意義,HR(或機器)篩選海量簡歷時根本看都不會看一眼;更別提還有非Target School的緊箍咒永遠都在。前途渺茫啊。

三、心態和Networking換來了秋招面試

在平時專註實習、空閑時專註焦慮的狀態下,我熬到了9月,秋招終於還是來了。我逼迫自己調整了頹廢的心態,該做的網申、CV和Cover Letter一個也不能少,該瀏覽的網站和該參加的Networking也一個都不能落下。

時間有限,再加上機緣巧合,我重點Networking的對象是Bain。半個月的時間裡,我與泰國的Partner、新加坡的Consultant和波士頓的HR吃了飯,與迪拜的Associate通了電話,聽了芝加哥的Consultant做公司介紹。我對這家公司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非常喜歡他們的文化,也非常喜歡接觸到的每一個人。

很多關於求職的文章都說「找工作就像談戀愛」,我原本get不到這句話的精髓,但是在集中參加了幾場Networking後,突然有點理解了其中的玄妙之意。

就像談戀愛一樣,求職時最好不要廣泛撒網,而是要挑出自己感興趣的公司,集中精力應對;要與所申請的公司多多接觸,就算沒有機會也要通過各種途徑創造機會,這樣就可以了解公司是否適合自己,可以通過 Networking爭取內推,在交流或面試時也能自如地與公司的人聊天;不用改變自己、萬般討好公司,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和背景尋找與公司的要求和文化相匹配的地方,並著重提高和展示這些特點。

在網申和Networking的過程中,我的心態逐漸放輕鬆了。不再被已經拿到MBB Offer的同學所帶來的Peer Pressure壓迫;不再對MBB懷有執念,覺得若能進入二線的諮詢公司工作也是極好的;不再強求自己畢業前一定要找到工作,就算畢業後要Gap一年也沒有關係……把這些問題想開後,頓時沒有了重重束縛和壓力,不僅人變得開朗了,秋招的過程也變得順心了許多。

9月底,突然收到了Bain的面試,一時間有點兒恍惚,此前所有的挫折和努力也都有了意義。

個人猜測,秋招能拿到面試的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通過海外渠道申請,避開了大陸渠道的激烈廝殺,HR小哥哥小姐姐也有更多的時間和耐心來細看簡歷;二是實習和海外經歷比較豐富,在多個行業的實習經歷和在不同國家的學習背景終究有它們的價值;三是Networking時可能給公司的人留下了比較積極的印象。

四、Case是一種思維習慣的培養

毫無疑問,接下來就是全力以赴練Case。說來慚愧,在今年3月之前,我只是在出身MBB的經理的指導下梳理了Fit Questions和Case的類型,並Mock了幾個Case。在3月申請暑期實習時,由於很早就知道拿不到面試,就並沒有花費很大力氣準備Case,只是整理了一些參考書的框架,與小夥伴視頻Mock了幾次而已。而9月接到面試通知後時間緊迫,我依然只來得及與朋友視頻Mock 幾次,再與Welson老師Mock,並獨自刷了某本Casebook的15個Case。

我練習過的Case實在太少,在面試時由於經驗不足而犯了錯誤,最終面試成功有比較大的運氣成分,真真慚愧,絕對不值得提倡。眾所周知練習Case是最重要的,如果讓我重新參加一次秋招,我一定會提前拿出更多的時間好好準備,以求萬全。然而,每每看到各種求職文章說什麼不練習50個甚至100個Case都不夠資格參加諮詢面試,又讓我有話不得不說。

首先,練Case在於質量而不在於數量。

數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質量,質量差的Mock就不要拿來湊數了。質量的關鍵在於選擇Case和選擇與你練習Case的人。

Casebook就那麼多,大家都有,但最好要根據你面試的公司的風格來選擇Case,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同時,Case的質量參差不齊,選擇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做Case時也不要迷信答案。用Welson老師的原話:Casebook就是商學院學生總結的面經而已!

選擇平時的Case Partner時,看重的不應是他們練過的Case數量,而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實踐經歷。因為Mock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只有本身各方面能力較強、經歷較為豐富的小夥伴才能在Mock中針對你的回答給出良好的反饋,並在結束後提出有用的建議,幫助你一同成長。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盡己所能找到不同的「業內人士」(比如有厲害的諮詢全職或實習經歷的人)來練習,因為只有他們才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你的不足之處,給出專業的建議,讓你飛速進步。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終面之前找到Welson,與他的Mock可以說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不僅讓我知道了該如何構建和使用框架、該從何處發力,也讓我在面對Partner時更加從容,因為我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什麼,也知道我有能力給。在終面之前,我還找到了公司的2個Associate聊天,詢問他們面試的準備和細節,也進一步了解了公司的要求和文化。

其次,有質量的實習經歷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重要。

曾經我也以為,實習只是為了讓簡歷好看,實習的時間短或學不到東西都不要緊,關鍵是公司的名字要響亮、實習的數量要多。然而,大錯特錯。我完全贊同在大牌公司的實習經歷對過簡歷關很重要,有個頂尖的PTA經歷也非常幫助,但這並不是多多益善,實習時更不能應付了事。畢竟,過了簡歷關後依然要經歷面試,而面試考察的可是全方位的真本事。

個人愚見,對於參加諮詢求職的應屆生來說,關鍵是通過實習積累行業經驗。結構化思考的能力可以通過在校學習和練Case提高,但Business Sense卻不行。我也曾因自己沒有頂尖的PTA經歷而喪失信心,但在準備Case的過程當中,不被大家看好的實習經歷卻給我帶來了意外之喜。

在行業公司實習時,我花費了數月時間深入了解了某個領域,在大老闆的帶領下獨自完成了一個內部諮詢項目。當我面對所有與該領域相關的Case時,從這段實習中獲得的insight和思維方式都能極大地幫助我構建框架、完善邏輯,就算是做其他行業的Case時,也常常能從這段經歷中汲取靈感。再加上我在其他行業的實習經歷,它們使我能很有效率地構建框架、突破重點、積累Case、歸納總結。此外,在長期的實習中鍛煉的溝通交流、快速學習、精鍊表達和英語應用等各方面的能力,也讓我在準備Case時事半功倍。

最後,面試時的臨場應變能力也非常重要。我在面試時犯了錯誤,但是在面試官強勢的Challenge下沒有慌了手腳,而是承認和反思了錯誤,非常快地改正,並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最終收到錄取通知時,面試官也特別提到了這一點。面試時要放鬆心態,展現出強大的抗壓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若能時刻保持思維敏捷、邏輯清晰、表達流利,那就萬事大吉了。

結語:選擇自己熱愛的職業

在文章的最後,容我再對跟我一樣涉世未深的小夥伴們熬一勺心靈雞湯:請一定聽從內心,選擇自己熱愛的職業。

儘管我在諮詢求職的路上走了很多彎路、遇到很多挫折,但我知道就算最終沒能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我也斷斷不會後悔。知乎上一個有15萬贊同的回答這樣寫道,「人的生活就像投資品價值一樣,是存在均值回歸的。那個均值,就是你內心最深處的衝動,是你真正的慾望,是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by skiptomylou)我很幸運,能用整整3年的時間不斷探索與試錯,慢慢意識到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所以我儘管焦慮,卻從未彷徨。

我接觸到的所有現在或曾經在頂尖諮詢公司工作的人,至少在求職和剛開始工作時,都是對諮詢行業充滿熱忱的。不止一個人主動對我提及,諮詢不是他們求職時的一個選項,而是他們認定的唯一。相信我,面試官都是久經沙場的人,他們能輕而易舉地看出求職者是否專註、投入。

所以,如果你有想要申請諮詢行業的工作,請在開始之前花儘可能多的時間一遍又一遍地叩問自己的靈魂:

Why consulting?

更多求職分享,請關注知乎專欄及微信公眾號:搞定百萬年薪

CAREER EXPRESS 搞定百萬年薪?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從暑期0實習到Bain offer,我的逆襲之路?

mp.weixin.qq.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