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高達10.8%,也就是說,大約有上億慢性腎臟病患者,而且分佈於各個年齡段,其中不乏年輕人!而慢性腎臟病發展至最後階段,腎臟功能完全衰竭,即所謂的「尿毒症」

慢性腎臟病(CKD):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腎臟損害病史大於3個月),包括腎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及影像學檢查異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1.73m2)超過3個月,即為CKD。

腎病的幾大誤區

  • 尿中泡沫就是蛋白尿

如果尿中有蛋白,尿液就會起泡,久久不易消散,但無蛋白質的尿液,有時也會起泡,但一會就消散了,因此尿中有泡沫,最好查個尿常規。

  • 尿頻、腰痠=腎病

腎病,特別是腎炎,可出現腰痠,但一般不會腰痛,大部分腰痠、腰痛是腰椎的問題,腎病不一定尿頻,但可以出現夜尿增多,有尿頻要考慮腎病,但如果尿頻、腰痛一起出現,尿路感染可能性更大。

  • 腎虧是否等於腎功能不全

腎虧即是中醫所說腎虛,與西醫的腎功能不全不是一回事,當然腎功能不全可以出現腎虛的表現,腎虛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或者只是亞健康狀態。

  • 喫腎補腎

喫腎補腎不適合所有的腎病情況,對於腎功能好的腎炎病人,補充動物內臟是有好處的,但對於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會使腎功能惡化的。

  • 下肢浮腫就是腎病的表現

下身浮腫首先考慮腎臟是否出了問題,可以查個尿常規,但心臟、肝臟有問題的話,也會出現水腫的。特別是中老年女性朋友,出現水腫,大部分與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

如何保護我們的腎臟?

  • 健康飲食,尤其是低鹽

腎病患者最常提起的飲食注意點就是「清淡」。喫得鹹與腎臟有關,尤其是合併有高血壓,或者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人類長期處於缺鹽的狀態,使進化帶給我們「重口」的飲食喜好,這使得我們需要在「美食」和健康之間尋找一個平衡。

年輕人特別要注意,大量外賣給「低鹽」飲食帶來巨大的挑戰。據統計發現,我國每人每天食用鹽的量高達10克左右,遠遠的超過了健康人的標準6克以下的食鹽量。

圖片:unsplash
  • 重視體檢,關注血壓

再再再提醒一遍,年輕人的腎臟病,很多是「沉默的殺手」,可以沒有水腫,沒有所謂泡沫尿,沒有腰痛。所以體檢非常重要,尤其是體檢中的尿檢和血壓,可以早期發現腎臟的異常情況。千萬不要嫌麻煩而忽略尿檢,覺得自己身體棒棒的,就馬虎對付。甚至遇到有些時候,腎臟出了嚴重問題,回頭再翻以前的體檢報告才發現早幾年腎臟就已經發出了警告。

  • 適量運動

久坐不動的危害已經為多數人熟知,「三高」都是腎臟病的高危因素。而肥胖本身也可以造成腎臟損傷。

但很多人不注意的是,「逞能」式的過度運動同樣可能造成腎損傷。常年不運動,一朝覺醒,就希望通過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彌補回來,這並不現實。

  • 戒煙以及避免二手煙

吸煙會導致肺癌,這已經深入人心。吸煙的危害僅僅這麼簡單麼?當然不是。研究顯示吸煙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應激增加,導致腎臟進行性損傷,表現為尿蛋白排泄量增加,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到了腎功能不全的程度。煙中有超過4000種腎毒性物質,如尼古丁,鉛,鎘等重金屬。

在公共場合不吸煙是對他人健康的基本尊重
  • 作息規律少熬夜

熬夜是對腎臟直接的傷害,因為腎臟的功能是排毒和過濾有害細菌,向樓上所說的這個時候需要排毒如果還要熬夜,必然十體內毒素不能排出,長期積聚勢必體質下降,腎臟功能就會損壞損害臟器的自主節律,對腎臟的損害表現為轉氨酶升高等。

圖片:unsplash
  • 多飲水不憋尿

大多數的我們沒有喝水的習慣。渴了才喝水,甚至渴了也只喝飲料。事實上,喝水不只是為瞭解渴,重要的是我們身體需要它參與新陳代謝,加速廢物的排泄。喝水少了,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影響重要臟器的供血量,包括腎臟。

而另一方面,現在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導致人們非常珍惜時間,當自己有想要排尿的感覺時,但是因為工作繁忙,就會想要忍一忍,再忍一忍,知道膀胱受不了才會去把尿液排出。這也會導致很多問題,容易讓細菌找到可乘之機引起「尿道感染」;可以使尿中的物質在腎臟沉積,形成腎臟結石。

圖片:unsplash
圖片:unsplash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email protected]

部分內容整理於邵逸夫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