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日軍給國人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他們不僅殘暴兇悍,陰狠狡詐,而且戰鬥力遠強於我軍,每每與之對抗,我軍總要付出數倍的代價。

  說起日軍的優勢,那可太多了。首先他們的武器優於我軍,自產的半自動步槍三八大蓋,射程遠精度高,比我軍手中雜七雜八的武器強太多。更別提還有飛機、坦克、大炮等各種重型武器在後方壓陣,我軍的火力輸出完全不能與之相比。

  其次,士兵體力和作戰技巧優於我軍戰士。戰爭初期日本人伙食好,訓練時間長,所以戰鬥時更佔優勢,往往能一個打我們三個。

  這兩點在雙方進行白刃戰的時候看得最清楚,一個日本兵拿着裝有長刺刀的三八大蓋,能讓三四個八路軍戰士無法近身,想幹掉他必然要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

  戰爭初期,我軍在於日軍拼刺的時候總喫虧,別的不說武器就已經差太遠了,日軍使用的刺刀不僅長而且十分堅韌,不像大片刀一樣容易捲刃,是戰場一個不起眼的殺器。

  那時候我軍也很想裝備這樣的刺刀,奈何當時軍工水平差,手工鍛造刺刀又費時質量又不好,所以戰士們只能湊合着拿着大砍刀上戰場拼殺。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日軍步槍裝配的刺刀上,還有一個很奇怪的設計,在刀柄附近,有一個回彎的小鉤子,這是做什麼的呢?

  首先,它可以起到一個護手的作用,可以架住敵方武器,防止對方刺刀劃過來的時候直接削到手上,導致戰鬥力受損。

  其次,增加刺刀寬度,防止在拼刺過程中因爲用力過猛,將槍口刺進敵人體內。一方面可以便於快速拔出,另一方面防止槍口受損影響射擊精準度。

  再者,這個小鉤子還可以幫助士兵撬彈藥箱或是物資箱,充當一個撬棍的作用。二戰時期各國的軍需都是放置在扣壓嚴實的木箱中,徒手是無法打開的,只能用工具借力。有了這個小鉤子,日軍可以輕易打開這些箱子,不需要再另外帶撬棍,省了不少功夫。

  最後,作爲一個鉤子,它自然也有普通鉤子的功能,那就是掛東西。一般日軍在行軍途中,會將一些輕便的物件掛在小鉤子上,十分方便實用。以前一些抗戰電影裏也常有這樣的鏡頭,日軍搶了老百姓的雞後,就將雞掛在槍頭帶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