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無限延伸。越過山丘,跨過河川,穿過漫無邊際的青青草地,恣意伸展……從一個村落到另一個村落,從一個小國到另一個小國,一邊迷着路,一邊開始一個遙遠的旅程。

很多人是因爲《旅之繪本》認識和喜歡上安野光雅的。他的水彩畫淡雅細膩,兼具自然氣息和藝術感,同時洋溢着溫柔可愛的童趣氛圍,是獨具特色的“安野風格”。

《旅之繪本》第1冊出版於1977年、安野光雅51歲時,到2013年共出版了8冊,目的地從中歐、意大利到英國、美國、西班牙、丹麥、中國,最後回到日本。而5年之後的2018年,安野光雅又出版了《旅之繪本》的第9冊瑞士篇。

2018年對安野光雅意義非凡,這一年,他迎來繪本作家生涯的50週年。除了《旅之繪本》新作外,他還出版了隨筆《思考的孩子》,書裏呈現了他的種種思考:關於孩子的思考、對學習這件事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靈感。他說:“思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凡事需要自己做判斷,去辨別真假。”

實際上,“思考”貫穿起安野光雅的創作,他的很多作品都自某種“思考”起,用溫潤的畫面和平和的文字娓娓道出,留給讀者的是綿延的餘味。他知識淵博,在藝術、文學、建築、數學領域都有頗深造詣,他思考人文、數學,也像他同時代的繪本作家加古裏子、鬆居直那樣,反思社會和環境,關心孩子。

安野光雅的繪本作家生涯從1968年出版《奇妙國》開始。在歐洲他第一次接觸到荷蘭現代派畫家莫里茨·埃舍爾的畫,埃舍爾擅長將平面與立體、二維與三維空間交錯安排,建構出現實中不可能存在、卻又詭異地合乎邏輯的幻想世界。安野光雅興奮極了,也開始嘗試畫“不可思議的畫”,在鬆居直先生的鼓勵下,《奇妙國》問世。

《旅之繪本》緣起於他初到歐洲旅行時的感受,飛機下降時,他意識到,自己將要去的是一個語言、文字、服裝……所有的一切都截然不同的世界。但實際到了之後,才發現相通之處其實更多:房間都有窗戶,人們在市場賣蔬菜、賣肉,鄉下也有人種菜……由此,他想到創作一本用俯視的視角,描繪人們的生活的書。

安野光雅的每幅畫裏都有很多很多細節,卻沒有文字,初看好像有點難,但如果你願意放下文字的束縛和學點兒什麼的期待,像本就不識字的孩子那樣靠眼睛去看,一定會有被觸動的感覺。因爲畫中各處都是鮮活的生活,對相同與不同文化的體察,對人類共通情感的體驗,纔是更能打動心靈的所在。

如果說《旅之繪本》讓人折服於“安野風格”之美,那《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就讓人想要感嘆,還有什麼是安野光雅不懂的呢?這本書名爲“數學”,但不講數數、不講計算,卻由兩個小人兒帶着孩子做遊戲,小狗、小豬、撲克牌悉數登場。看完之後才意識到,不是他沒講數學,而是我們很多人,即使從小到大一直在學數學,也還是不太明白數學是什麼。

安野光雅說:“如果只是要教數字和圖形的話,好的數學書有很多。但我想,有沒有那種書呢,不僅講算術,還講所有學問普遍適用的思考方法,並且能夠從中分享發現和創造的喜悅,偶爾還會讓人產生困惑,這樣的書該多有意思啊。最後我發現,這樣的書便是數學書”。原來,一直以來困擾人們,讓人覺得很難學的“算術”或“數學”,並非數學的本質。

在繪本里,安野光雅只是和孩子一起去思考,絕不領導他們。他不故作高深,相反非常幽默童趣,或許這種藝術化和孩子氣的思辨,正是他的作品的魅力所在。安野光雅深知,孩子纔是獨具慧眼的思考大師。

安野光雅從小喜歡畫畫,畫畫時他無憂無慮,沒有任何雜念。從沒上過美術學校的他,小時候曾想,“哪怕只能在車站前賣畫,也要當個畫畫的”。後來,家鄉津和野車站前當真修起了一座安野光雅美術館,並於2001年3月20日,安野光雅75歲生日這天開館,裏面收藏了2000件他的作品。

2017年6月,又一間安野光雅美術館——“森林之家”開館,位於京丹後市久美浜町,從京都站出發,大約三個小時可以到達。這座與森林的綠色融爲一體的黑色杉木建築由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安藤忠雄說:“安野光雅的作品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愛,溫馨而細緻,所以我想建一座被森林環抱,讓人能安靜地身處其中的美術館,前來的遊客可以在優美寧靜的自然環境中欣賞安野的作品。希望這座美術館能在人們心中留下一片新的風景。”

安野光雅一直在積極地創作,用細緻、柔和的水彩畫向讀者傳達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美的追求,93歲依舊如此。

一直一直在思考着和創作着的安野光雅,93歲生日快樂,健康開心。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2018年8月號《MOE》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