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 是 “C2B逆商業時代” 的推薦序, 作者是 梁春曉(阿里研究院高級顧問)!!
全文摘錄如下: (分享給大家, 以激發不同的思維)
【推薦序】不立不破:從後天到明天 文/梁春曉(阿里研究院高級顧問)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在90%的年代,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極其緩慢,都不大需要思考未來,因為未來10年、20年甚至100年都不會有太大變化,下一代人將要面對的世界與上一代人所經歷的世界也不會有什麼不同。但是,當人類處於另外10%的年代,情況則迥然不同,比如200多年前工業革命的年代和當今訊息革命的年代。與工業革命一樣,以互聯網為核心的訊息技術引發的這場訊息革命,不僅是技術、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更是一場技術、經濟和社會的典範大轉型,工業時代的典範正在瓦解,訊息時代的典範正在湧現。
  這就需要我們對未來有一個全新的思路,不能從今天規劃明天,而要從後天規劃明天。如果僅僅從今天規劃明天,規劃的目標、思路和思維方式都會受到今天的資源、人才、模式和流程的束縛,很難有所突破。反之,如果圍繞新典範展開想像,遠見迥異於今天的後天,基於後天規劃明天,就可能有所顛覆和創新。這就是我這些年常說的「後天觀」:
為了抵達明天,必須遠望後天,否則明天只是又一個今天。
  從今天到明天很難,從後天到明天較易。
  知易行難。在典範大轉型的時代,束縛我們遠見後天的是一整套工業時代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和基本假設,是無處不在的被工業時代格式化的感知和經驗,是我們久已固化而不自覺的見識和思想。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常會以自己的見識和思想做成一口井,陷進去,局限自己的眼界,以井蛙之見看待世界,對待別人。井底之蛙不可怕——我們每個人無一例外都是井底之蛙,但應該做一隻有自覺的井底之蛙,努力不斷地從井底往上跳,突破自己,拓展視野,展開想像,走向未來。
怎麼走?指望所有的井底之蛙一齊往上跳並不現實。指望一二三齊步走,傳統企業同步轉型也不可能。指望鬥垮舊經濟,然後發展新經濟更不對路。新生事物大多是邊緣革命的產物,往往是先有一個新的、小的、甚至微不足道的增量,然後增量逐漸崛起,推動和催化存量轉型或者消解,最終完成整體轉型。
  關鍵是「立」,而不是「破」。不立不破。立字當頭,破也就在其中了。
  20年來,在以雲網端(雲計算、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為核心的新基礎設施、以數據為核心的新生產要素、以大規模協作和共享為核心的新結構等三大動力的推動下,湧現出以網商和電子商務平台為代表的新的商業主體,以網絡零售為核心的新市場,和以電子商務服務業為核心的新的商業模式、商業形態和商業生態,平台經濟由此崛起並催生出亞洲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經濟體,以個人、消費者、創業者、小微企業和服務商等在線協作和共享為特徵的「自由連接體」正在進入主流。淘寶網就是在這樣的大潮中「立」起來的。淘寶網上,擁有約5億消費者,約20億件商品,1千多萬個商家,每天產生約3千萬件包裹,2016年雙11,一天交易額是人民幣1,207億元(折合新台幣約5431.5億元)。淘寶網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集市」。
  訊息時代的經濟形態正在成型。從中觀看,正在形成微經濟、共享經濟和平台經濟「三位一體」的訊息經濟形態。從宏觀看,經濟體系正在從工業時代的「三次產業」和橫向分工,向訊息時代的「三層生態」和縱向共享轉型。三次產業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是基於橫向分工劃分的;三層生態即基礎設施、平台和自由連接體,是基於縱向共用劃分的。當世界以這樣的速度、力度和顛覆度展開典範大轉型之時,最重要的問題是:
  後天的世界,有你的位置嗎?
  盧希鵬教授長期致力於互聯網、電子商務和管理創新研究,在海峽兩岸聲名卓著,是唯一擔任過全球十大網商評委並在網商大會主旨演講的在臺專家,對阿里巴巴、網商、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等均有深入研究和卓越見解,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際提出「隨經濟」這一極具創新和極具啟發的概念和理論,影響深遠。
  《C2B逆商業時代》是面向後天,以立為本,以C2B為軸心,率先分析和展望「五新」經濟的力作,系統闡述了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能源和新技術等近來引起廣泛關注的五個新,並輔之以豐富詳實的案例,恰逢其時,對於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地區如何找到和確定其在後天的位置,如何跳出井底、拓展視野、走向未來,都是很好的借鑒和指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