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後表現會如何?值得投資嗎?

新聞快訊

在小米即將在香港聯交所IPO的前一天,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發表公開信。「小米IPO發行價 17元港幣,估值 543億美元,已經躋身有史以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而且是香港資本市場第一家「同股不同權」創新試點,這是屬於所有小米人的巨大成功!」

但是小米上市還是留下了很多懸唸的

小米明天上市3大懸念待解 雷軍:上市是為更好地奮鬥?

finance.sina.com.cn圖標

相關問題

如何看待小米 IPO 招股次日出現抽飛(取消認購)近 17 億港元?為何會遇冷,將產生哪些影響?


這是篇寫給不太懂股票的想投資小米的投資者的答案

小米作為首家在港股上市的新經濟公司,目前的市值儘管是雷總一降再降之後的結果,但目前還是有些貴,小米CDR招股書在披露「境內外信息披露差異」章節中,介紹了小米在報告期間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3.03億元、18.95億元、53.62億元和16.99億元(2018Q1)。鑒於手機市場一季度是淡季,小米今年Q2-Q4各季度的凈利潤將會更多,我們暫且忽略這一因素。小米經過大漲後7月10日的收盤市值是425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593億),那麼小米目前的動態市盈率是53倍。若剔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影響,小米的股東權益達343億元,小米的市凈率是10.48倍。據小米CDR招股書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營業收入為344.12億元,小米的動態市銷率為2.61倍。以上三個指標都能夠較好的看出一家公司的估值水平,當然,這些指標還是要和其他優質公司比較一下。

你不能拿小米和一堆市盈率10以下的鋼鐵股,①小米和他們不是一個行業②小米的主要產業是手機行業,雖然競爭激烈,但是目前還是朝陽產業,而鋼鐵是夕陽產業。(中國鋼鐵產量都世界第一了)

那找找同樣是科網股的票子吧(還得是大市值,和小米同個行業)故篩選條件:在中國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市值超過1000億港元的科網股

改自自己最近的一篇文章,欺負了一下小米,就小米用的是今天大漲的數據,其他公司用的都是前天的數據(其實是因為懶)

小米市盈率升序排列49/84(排除虧損股票的加權市盈率平均數為65.94,中位數為41.28小米為53),小米處於中等水平。小米市銷率升序排列為24/85(加權市銷率平均數為6.5,中位數為4.52,小米為2.61),小米處於上游水平。小米市凈率升序排序為62/85(排除資不抵債的公司的加權市凈率為8.61,中位數為6.69,小米為10.48),小米處於中游偏下水平。這可以看出小米的估值屬於中等水平。以上幾點就能看出小米的屬性了,小米的市銷率偏低,與雷總常常強調的「新零售」相符合。市凈率偏高,說明瞭小米的「輕資產」模式,許多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這種模式使小米的效率提升。這種新經濟公司的買點就是看重了其卓越的成長性和商業模式,比如騰訊,Netfix。

那麼問題來了,小米的核心商業模式是什麼呢?就是雷軍常常提到的小米鐵人三項——「硬體+新零售+互聯網」,硬體板塊的業務依然是小米自身三大硬體體系:手機、電視、路由和外部的生態鏈智能硬體;互聯網板塊的業務包括了MIUI、互娛、雲服務、金融、影業;而全新出現的新零售板塊則包含小米商城、全網電商、小米之家、米家有品四項。這個模式的主要缺點就是——燒錢!如此長的鏈條,需要不斷的造血輸血,而且很多人認為消耗小米現金流最多的是手機業務,其實其他業務都有強大的造血能力,是很健康的,剝離小米金融業務後,小米的經營現金流是正58億元,而小米金融一個就消耗了68億元現金流,所以小米未來有將小米金融這個吸血的傢伙給獨立上市的想法。

小米的生態鏈也在過去一年高歌猛進,營收達到了200億元,但這一業務已經很久沒出現一款能像耳機,移動電源,手環的爆款了,而這些爆款主要還是低價。小米生態鏈在對一些市場進行進攻時,因為這些市場原有的參與者就富有競爭力,所以小米沒能獲得像前面幾個爆款一樣的市場份額,如空調(主要對手:美的,格力,奧克斯等),冰箱(主要對手:海爾,美的),投影電視(主要競爭對手:極米),無人機(主要對手:大疆)。但是,小米生態鏈企業在進攻這些市場時,也開始積累核心技術。小米通過新零售板塊來銷售硬體產品,通過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招股書可以一窺這一模式的主要盈利點是與生態鏈企業的利潤五五分成。隨著5G的普及,物聯網將成為主流,所以這一業務的成長空間很大。手機業務的主要增長點是對中國大陸存量市場的耕耘和高端化,以及對海外業務的拓展(主要是東南亞,印度和歐洲)。小米有提升手機溢價的舉動,最近發布的低端機型利潤有了明顯提升。在印度和歐洲市場的份額提升也是個好消息,米8的百萬出貨提升了小米在中端手機市場的競爭力。這一業務是小米的基本盤,互聯網業務基本依靠該一業務帶動,成長空間一般。


所以我的判斷是:小米上市前期(1個月內)可能會出現超過30%的非理性上漲,然後迎來一波價值回歸,股價來到15港元左右,但是雷總說:「短期的股價走勢不重要。」我比較看好小米模式,我認為小米長期的趨勢是上漲的,如果是無法判斷自己是否是追高的朋友,還是選擇定投小米這條路吧。

看我辛苦碼了這麼多字,真的不點個贊嘛

PS:本回答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需謹慎!


簡單的再囉嗦一句,研發投入和企業競爭力有關係嗎,有那麼一丟丟,但是沒有必然關係。就像考了個好大學,和將來所處的社會階層有關係嗎,有那麼一丟丟。家庭經濟條件決定了所處社會階層的天花板,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最終的競爭力。

題目問的股票,那麼說一下我是怎麼安排的。我買了差不多我10個月工資的小米股票。這就是根據實際情況的決定。

至於看好不好好的,請繼續吵架。


從短期看,小米可以說被「踢出了」互聯網圈子,以一個硬體製造商的估值上了市,合情合理,雷總又沒坐上颱風口的豬。但即便是入了互聯網圈,以優信為代表的毒角首上市也已破發。

根據對賭協議看,小米F輪的投資人收益率不及銀行存款。

我們從長期看,小米的境外銷售佔比近一半,印度市場重回第一,而且對海外市場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如果你相信一帶一路的戰略,小米未來大有可為。

與其說是投資企業,不如說是投資國運。

仔細想想,小米和咱們的國情某些方面是不是還挺像的。

————————————————分割線(2018.7.11)

針對部分朋友的疑問,為什麼小米要和一帶一路扯上關係,作個人解答。

1、小米不論在國內還是出海銷量主力是什麼?不是高端旗艦機,而是低端入門機紅米。代表國內過剩的低端產能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對於我們來說是消費降級,對其他國家而言指不定是消費升級。特別是在非洲等國……火熱的傳音手機賣的最好的還只是具有「美黑」相機的功能機,都算不上智能手機。

比高端我們尚比不過歐美日韓,但我們有錯位競爭優勢。

2、為什麼甚囂塵上的CDR首家花落小米,又為什麼折戟而返,又為何在港股沒有理想估值。

背後隱約有條線。


價格是相對的

雷軍很聰明(也能說揚長避短),要對標蘋果的硬體屬性,又要對標騰訊的互聯網屬性。但這個說法漏洞百出,如果跟蘋果比硬體,毛利率輸得慘,生態鏈更別說了,app store是絕對閉環,前段時間強制統一支付模式增收,小米能做到嗎?

至於對標騰訊更可笑,沒有小米(包括所有設備軟體)對你生活有影響嗎?

以上,為什麼不買蘋果,騰訊,而去買小米呢?

這就說到估值,如果說現在有人以0.01元價格賣樂視網給你,要嗎? 當然要,因為我收了可以立即以市場價3塊多套利!

同理,我不否定小米有故事,一定的條件下還是能買的,但是不是17元!也不會是14元!也許10元以下吧

對了,還有少至7000+的員工、經銷商「大小非」,甚至創始人等套現(無論上漲獲利還是下跌恐慌),我也不知道要多大的資金才能接得住更別說望上推,至少從金融市場上難以解釋的,所以我也把中籤的1400股以16.98價格微虧離場,希望這個不是今年高位。


符合。

個人覺得還有上升空間。

之前在2000億的時候,我說800億以內,有些說絕對1000億往上,估計那些人現在都換小號了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