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爲何要先搭48萬公里“鵲橋”?美網友:西方都不敢這麼玩

嫦娥四號探測器

七夕是個大家都不陌生的節日,傳說在這天各地的喜鵲會聚集在一起,用身體緊貼着達成一座“鵲橋”,而牛郎和織女就會在橋上相會。如今,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座中國製造的“鵲橋”也已搭建完成,而它要迎接的地球客人則是近期名震海外的“嫦娥四號”。可是,爲什麼嫦娥奔月卻要先搭“鵲橋”呢?

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是在2018年12月8日發射升空的,此次將挑戰在月球背面着陸,因此備受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12月29日,日本媒體稱,我國最早在2019年1月初就率先在世界範圍內首次發起挑戰,由於月球正面與背面的構造都明顯差異,因此通過挑戰月球背面着陸,中國有望在月球開發領域領先世界一步。

要知道,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正臉”,而且無法用肉眼或者機械鏡頭看到月球背面,這就更別提與地球之間的直接通信了。而且,如果單純發射探測器的話,想要實現成功着陸也存在很大的困難。於是,一座貼有中國標籤的“鵲橋”在宇宙中提前搭建好了。

嫦娥奔月爲何要先搭48萬公里“鵲橋”?美網友:西方都不敢這麼玩

“鵲橋”中繼星

衆所周知,爲了確保嫦娥四號奔月任務的順利,我國之前一直在推進全面的準備工作,其中一項就是發射在月球背面和地球間實現通信中轉的衛星,而這顆衛星就是我們所說的“鵲橋。半年多前,帶着探月中繼通信任務的“先行官”——“鵲橋”中海吉星進入軌道,爲嫦娥四號搭了一座很長的“橋”。

事實上,這並非人類首次嘗試探索月球背面,早在1959年的時候蘇聯“月球3號”傳回照片,讓人們有幸一睹月球背面的風采。但是,由於缺少中繼星在中間“牽線”,“月球3號”只能選擇被動飛行模式,在飛過月球背面的時候被迫失聯,只能眼睜睜看着飛船消失又浮現,直到繞回到正面才把照片發回地球。

通過此次飛行經歷可以得知,處於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信號會被遮擋,與地球就像是隔了一座大山一樣。簡單來說,就像兩個人“隔山喊話”卻相互聽不到,更何況這座“山”可是月球。最關鍵的是,與到此一遊的“月球3號”不同的是,嫦娥四號探測器要在上面多住些時日,斷不可與地球失聯,於是“鵲橋”中繼星率先“上路”了。

嫦娥奔月爲何要先搭48萬公里“鵲橋”?美網友:西方都不敢這麼玩

嫦娥四號探測器

當時,就有美國網友評論稱:“難度這麼大,中國不一定會成功,畢竟西方都不敢這麼玩兒。”但是,從現如今各種消息來看,美國人有些低估了中國。在2018年的最後兩天,嫦娥四號探測器已經順利進入預定月球背面着陸準備軌道。接下來,就要考驗“隊友”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了。

提前半年多發射的“鵲橋”中繼星,已經進行了多次多項在軌“訓練”,只爲等待嫦娥四號傳來的第一條月球背面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鵲橋”搭建的48萬公里通信距離,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橋”。相信月球背面將首次聽到來自地球“鄰居”的叩門聲,而那裏有任何消息,相信地球也必將“有應必答”。(叮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