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與杜鵑》的寓言故事,與當下很形象,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在生活中,在職場上,包括在頭條上遊盪的各位主兒,標榜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除外,其餘大部分扮演著公雞或杜鵑。相互吹捧的同時也在自吹自擂,這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常態。

《公雞與杜鵑》的寓言故事警示大家不要相互毫無原則地吹捧別人和自己。

讚揚別人是一種美德,過度讚揚就會演變成為拔高吹捧,結果害人也害己,得不償失。在生活中當有人在誇讚我們的時候,應當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我們回贊別人的長處時也不要過度,實事求是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要把握好這個度,首先內心不能嫉妒賢能,如果讚揚者心底無私,那麼這讚揚會讓被讚揚者進步。反之這種讚揚就是毒藥。

公雞打鳴聲:「喔喔-喔。」

杜鵑鳥的叫聲:「布穀、布穀。」又叫布穀鳥。


謝謝邀請!

如果我說得沒錯的話,《公雞和杜鵑》是一個來自俄羅斯的寓言故事,說的是一隻公雞和一隻杜鵑鳥相互恭維的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清晨,一隻早起的杜鵑鳥遇到了正在高處「喔喔」報曉的大公雞,杜鵑很客氣地飛過去跟公雞打招呼:「親愛的公雞先生,你真是一位天生的歌唱家,謝謝你每天早晨為我們唱歌,你唱得多麼宏亮,多麼莊嚴堂皇啊!」

  「哦,我親愛的杜鵑,你的歌唱得纔好呢,那麼甜蜜,那麼悠長!在我們這片大森林裡,再也找不出一位像你這樣的歌手了。」

  「哪裡,哪裡!你那美妙絕倫的歌聲蕩氣迴腸,真的令人陶醉啊!」

  「然而你呢,美麗的姑娘,你的歌聲更令我著迷,我可以發誓,你閉口不唱的時候,我一直在等呀等,等著再次欣賞你那美妙動人的歌聲。我不知道你是從哪裡學來的歌曲,真是太純粹,太柔和,太動聽了!雖然你天生是隻身材不大的小鳥,可是,如果論到音樂,夜鶯怎麼能和你相比呢?」

  「我謝謝你的誇獎!朋友,你一忽兒低唱、一忽兒高歌,那聲音比極樂鳥還要美啊。隨便問什麼人吧,誰都不會否認的。」

  這時,從不遠處飛過來一隻小麻雀,對著聊得正熱乎的公雞和杜鵑嚷道:「你們儘管互相恭維吧,哪怕把嗓子都說啞了,你們的音樂仍舊惡劣不堪!」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恭維另一個人,不是因為喜歡那個人,而是因為他整在恭維自己。這種恭維看似很有禮貌的有來有往,其實是一種很不道德的低俗習慣,它影響了公序良知,打擾了別人的生活,脫離實際,低級趣味,是我們現實土壤中不能給予生存空間的壞習慣,我們應該約束自己「從我做起」,培養高尚的社會道德和情操,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讓文明、樸素、和諧、自然的社會風氣有更大的空間和市場,讓風清氣正成為社會主流。


感謝邀請!

《公雞與杜鵑》的寓言故事說的是一隻公雞和一隻杜鵑互相吹捧的故事,其實互相吹捧在現今社會上很常見,但是人嘛,我覺得還是真實一點好。

我有個嬸嬸,為人比較刻薄,但又很喜歡別人誇她。為什麼這麼說她呢,舉例說明:

事件一:她給她侄女介紹對象,事先女方對男方家不瞭解,她就和她侄女說:男方人挺好的,男方爸媽也忠厚老實,雖然不是很有錢,但一家人都能掙錢,而且忠厚老實的人對你肯定會很好的。哦,對了。男方家是她兒媳婦家的親戚。她還私下悄悄告訴她侄女,說男方家很快要拆遷,會有一大筆補償款。然後一臉快誇我快誇我,看我多為你考慮的表情。最後沒成,主要原因是因為就見了兩次面,男方就催著要定下來,要結婚。女孩子覺得太急了。次要原因是男方每次見面都吹噓自己現在工作很好,還不停說要考公務員什麼的,一副我很厲害,我很上進,快抓緊我,我好優秀的樣子。其實人又不幽默,又和女生聊不到一起。所以沒成,事後我嬸還怪她侄女,說她不懂事,這麼好條件的男生不珍惜。當然這不能說明她為人刻薄,主要是很久以後大家知道了,根本這些年都不拆遷,而且男方爸爸當時得了癌症,花了很多錢,還沒治好。所以男方纔急著結婚,怕時間一久被女方發現了。嬸嬸早就知道,但是她為了討好她兒媳婦,不僅不說實話,還故意把男方家說得很好。反正事情沒成,大家也都不說破,都不想畫面太難看。但嬸嬸這些年每次一提起介紹對象之類的事情都要把這事拿出來說一說,自我吹捧一番,這麼為侄女考慮,還沒成,太對不起她一番苦心啦,嘰裏呱啦嘰裏呱啦嘰裏呱啦。。。。於是大家也都順著她說,你真好,對侄女真不錯,小姑娘年紀小,看不懂你的苦心。嘰裏呱啦嘰裏呱啦嘰裏呱啦。。。。。

事件二:我嬸的兒子,我堂哥這些年一直在外地,我嬸就和大家說,我堂哥在外面開公司,每個月能掙多少多少,又給家裡多少多少錢啥的,他們都花不完。於是大家紛紛誇堂哥厲害,能賺錢,優秀,讓人敬仰。她很開心。見我們一次說一次,於是我們見她一次誇一次。其實都知道堂哥開了個淘寶店,生意很胡扯。花了老丈人不少錢投資,實力坑老丈人。我們家就缺一隻說真話的麻雀,拆穿公雞與杜鵑的謊言,活著,真實點,挺好。


謝邀。

《公雞與杜鵑》是俄國的寓言故事,但這個寓言故事卻揭示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在一個和平日久的社會裡,沒有了對錯.沒有了是非,只剩下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互相吹捧,對一件錯誤的事情,你指出了他的錯誤,眾人對你羣起而攻之,你被定性為了「槓精」,因為你破壞了互相吹捧的遊戲規則。

有一個錯誤的觀點在誤導大眾,你提出了你的觀點,便被人視為「噴子」,原因也是你破壞了遊戲規則。

因為遊戲規則就是互相吹捧,只可惜,歷朝歷代都是在這樣沒有原則的互相吹捧中走向了滅亡。唉,不說了。


謝邀。

這個故事之中說的是一種生活常態,我們生活的空間中存在著太多太多這樣的人了,他們互相恭維,互相抬高身價,從而達到一種身份地位提升的目的。做人做事不夠實誠。倘若是一味地恭維卻胸無點墨的話,終究會被識破,所謂的身價也會一落千丈。

其二,是我的個人愚見,故事之中還出現了一個麻雀。公雞,杜鵑,麻雀三者而言,前兩者再怎麼互相吹捧都比後者有真才實幹。

這個故事原意是批判諷刺沙皇專制統治階級的專橫無知。

但寓言故事可以解讀成諸多意思。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故事放在現在來說還是可以找到相對應的人與事,就像是兩個商業互吹的明星把對方吹出了超過對方的水平,正好路過了一隻小噴子。


1,過度的互相吹捧要不得。公雞與杜鵑一直不斷互相吹捧下去就會越來越離譜。脫離實際,令人感覺尷尬和不舒服。

但是,認可別人讚揚別人是很有必要的。人與人之間,根據他人的出彩之處讚揚別人並沒有什麼恭維下作。尤其是同事朋友之間的讚揚,可以取到人際溝通的潤滑作用。

2,難道兩個當事人不知道這令旁人不舒服,令人作嘔嗎?不,他們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信對方的話,只是在向外界表達各自的態度罷了。某些酒過三巡後的場景是不是很相似?

做好自己就對世界最好的貢獻。

有個奇怪的現象,喜歡用假的東西去證明真的東西。就比如寓言故事教育。藉助動物什麼的表達一種觀點,然後去教育尚未成長的孩子。難道因為合適正能量就拿來用嗎?牽強附會總是不對的。比如,孩子長大以後還得再去打碎以往的某些觀點。那之前的寓言故事教育意義何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