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快照 2018-06-22 下午1.01.39.png

不要上班就有收益,躺著就把錢賺了,現在有個專門的詞彙叫睡後收入,不要想歪,這是很正能量的詞語。

互動百科上面對於睡後收入的解釋是這樣的:

睡後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

比如我們平時上班工作,一旦你停止幹活,收入也隨即停止了,但是睡後收入是指你睡覺的時候還在賺錢,你的收入不隨你停止工作而終止。

說白了,就是你哪怕在睡大覺,仍然有東西能夠為我們持續創造收益,所謂躺著就把錢賺了就是這種感覺。

當你在睡覺的時候,你銀行裏的錢在增加;

當你在旅遊的時候,你銀行裏的錢在增加;

當你在陪家人的時候,你銀行裏的錢在增加;

當你什麼也不做的時候,你銀行裏的錢,依然在增加!

這就是睡後收入的魅力。

 

 01

童話大王鄭淵潔,有很多讀者給他寫信,信太多了,家裡裝不下,於是他在北京買了十套房子來裝這些信件。

他當時買房的時候,北京的房價還只有1400元,而現在這些房子上漲了差不多一百倍,鄭淵潔就算現在不寫故事了,靠這些房子的收益,也可以富甲一方。

 

別人需要上班纔有錢,而他睡覺也有大把的鈔票進入自己的口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要真正快速積累財富,不要總想著靠那點死工資去賺錢,而是要努力增加自己的睡後收入。

 

02

 

暢銷書《管道的故事》中,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AB他們二人都得到一個工作,就是需要長年累月把河水運到村廣場的水缸裡。

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都抓起兩隻水桶奔向河邊,挑水到村廣場。

可是幾天過後,兩人漸漸有了不同。

A依然是每天挑水去村廣場,但是B白天提水,晚上和週末利用休息時間挖出了一條輸水管道。

幾年後,B不工作了,他每天躺在家裡睡大覺,但是他依然能獲得來自管道的收益,而且比依舊還在挑水的A收入多N倍。

A只會用自己的蠻力幹活賺錢,而B早就學會了利用管道賺錢,他拼的是睡後收入。

我們總習慣於走進一個誤區,只想著單靠自己賺錢,而從來沒有想過讓別人幫自己賺錢。

自己一個人賺錢,賺起來非常難,而僱傭一幫人幫你賺錢,你睡覺的時候依然有收入,這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區別了。

老闆和員工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一個是用錢去買員工的時間,一個是犧牲時間去賺老闆的錢。

以前聽過一個笑話,說的是比爾蓋茨如果有一百美金掉到地上,他是不會去撿的,因為在他彎腰浪費的那一瞬間,他創造的價值遠遠高於這一百美金。

 花時間彎腰去撿這一百美金,在經濟學上叫主動收入,什麼事情都不用乾就有收入,在經濟學上叫被動收入,也叫睡後收入,而想要真正獲得財務自由的人,一定要在被動收入上多花心思,靠自己主動收入實現財務自由的過程實在太漫長了。

03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的格局,他的格局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

電影《1942》裡,地主和長工都破產了,兩人外出逃荒。
地主對長工說: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而長工對他說:東家,到時候我還是給你當長工。

地主還是地主的心態,長工依然是長工的心態,地主的心態和見識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超出長工太多太多。

馬雲到底多有錢?就是一個普通人天天買彩票中500萬的大獎,也要地連續中76年才能趕上他。

他在《開講啦》回答網友提問:如果一夜之間讓您失去所有,您競爭得過現在的年輕人嗎?

馬雲回答說:我現在體力、知識結構可能不如你們;但是心態會比大家好,你可能十槍纔打中兩槍,我可能十槍只拔出來一次就會打中。

一個人的思維,決定了他所在什麼階層。

你以為你和別人差的是錢,其實最大的差距是思維。

04

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有過一個相當經典的描述:我們缺的就是柏波羅這樣的一個管道思維,可以隨時隨地為你賺錢,所謂躺著也能把錢掙了,這才叫牛逼。

第一、通過投資理財獲得的複利,讓錢生錢,這是相對比較普適且投入精力較少的生財方式,在有閒置資產時最大化優化資產配置,進行投資。

第二、選擇創業致富,現在這年頭創業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第三、工作+副業,時至今日,在現在的社會大環境下,你聽過的歌,上傳過的文檔,說過的話,回答過的問題,客廳有閒置的沙發……只要你有所有權和使用權,加上你願意共享出來。這些都可以成為變現的通道,不過前提是你有時間去打理和經營。

個人財富的積累需要時間、需要資源,更需要信心和個人的思路能力,才能實現個人的經濟自由、時間自由,選擇稅後還是睡後,這不僅是一時的決策,而是決定了你的後半生是否可以過得足夠體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