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美國軍方正在不斷拓展合成生物學技術的軍事應用。

2018年6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受到五角大樓委託,發佈了《合成生物學時代的生物防禦》報告,內容提及"製造病原體生物武器"、"製造化學品或生物化學品"、"製造可改變人類宿主的生物武器"等三大類11種合成生物學能力。在技術應用領域,美國陸軍研究室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並展示了一種開創性的合成生物學工具,可在複雜環境下將DNA編程傳送給細菌,這開拓了合成生物學在軍事環境中應用前景。此外,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還進行着多項生物技術研究,最爲典型的就是去年10月俄媒報道的"昆蟲聯盟"計劃,該計劃主要任務是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通過昆蟲傳播的病毒對植物的染色體進行編輯。

殺人於無形?美國軍方正在不斷拓展合成生物學技術的軍事應用

德國和法國科學家爲此在《科學》雜誌發文"農業研究還是新型生物武器系統",質疑DARPA的"昆蟲聯盟"項目正在研發潛在的生物武器及其運載工具,並認爲該項目可能違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早在新中國建國之出,就對中國使用過生物武器。

要知道,1941年美國就開始針對生物武器進行研究,1943年美國在馬裏蘭州的迪特里克堡建立了陸軍生物研究所,在這裏研究、研發生物武器。二戰結束後日本某臭名昭著的部隊,大量研究成果被美國接收,其中就有關於生物武器的大量資料,這使得美軍的生物武器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之後沒過幾年,美軍就將生物武器用在了實戰上。不過,當時的美軍對生物武器的使用並沒有想象的有用,甚至還非常不符合邏輯。

殺人於無形?美國軍方正在不斷拓展合成生物學技術的軍事應用

美軍空投生物武器的生物炸彈

1952年1月28日,志願軍的一名戰士在外出執行任務時,在一片雪地上發現了大量蒼蠅、跳蚤、蜘蛛。這對於當地零下10度以下的溫度來說根本不符合邏輯,於是這名戰士迅速上報。防化部隊接到報道後馬上趕到現場,採集標本,之後將標本帶到實驗室中進行化驗。經過檢驗,蒼蠅含有霍亂弧菌,跳蚤帶有鼠疫菌。而這些蒼蠅還比較特殊,在零下10度的氣溫下的試管裏就開始產卵,這說明其絕對是人工培育的。

1952年4月5日,美軍使用轟炸機在黑龍江省甘南縣投放了大量小田鼠。這些小田鼠不僅被投放在地面上,九連房頂和水井裏也有。因爲這些小田鼠與當地的明顯不一樣,而且還有不少是死的。這一下就引起了當地居民的警覺,並上報給了當地有關部門。很快檢疫部門與防化部隊對小田鼠進行清理,並在這些小田鼠身上發現了鼠疫桿菌。由於發現的早,沒有給當地居民造成大的經濟損失和傷亡。

從當時美軍使用生物武器的實戰成果上來看,其危害相比傳統熱兵器危害還是比較小的。畢竟當時傳播病菌的方式只有昆蟲叮咬這一種方法,而其投放方式也只有用飛機進行空投,這樣做攜帶病菌的昆蟲和動物就會受到損傷,並且這些生物還與當地的原有生物不同。可如今隨着技術進步,尤其是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使得可以爲敵國量身定做專屬版生物武器,這就使得其更加難以被發現,敵國也更加難以防範。

殺人於無形?美國軍方正在不斷拓展合成生物學技術的軍事應用

當然,美軍在生物領域方面的研究,並非只是運用於武器。在醫療技術上也有一定涉足,比如在腦損傷治療領域。2018年2月,DARPA啓動了"恢復主動記憶"項目團隊開發閉環記錄和刺激系統,可將腦損傷患者的記憶力提高15%。3月,DARPA的另一個團隊對喪失記憶的腦損傷患者進行記憶測試和分析,實現了腦神經刺激系統的原型驗證,使腦損傷患者的平均記憶力提高35%。此外,DARPA還啓動了"下一代非植入性神經技術"項目,意圖開發出非植入性神經接口將具備無需手術、精確度高、延遲時間短、腦信號可同時多點讀寫等優點,意圖在未來開發出士兵與武器裝備的無線腦機交互,提高士兵認知和決策能力,甚至是促進士兵意念控制武器等技術開發。

(本文爲中華網軍事原創,作者瘟疫騎士。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