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新人而言,你還沒有了解規則,或是還不能適應規則的時候,何談去改變規則呢?

在沒適應規則前,先別談改變規則

2019年開始了,有不少運營人都跟我吐槽工作難搞,打算開年(領完年終獎)就跳槽換個新公司,有的已經談完就等入職,有的正在瘋狂的參加各種面試。

其實大家工作難搞,其實主要集中在:

  • 小公司組織架構不完整,很多工作找不到配合部門;
  • 大公司招人修航母,進去其實就是擰螺絲,總感覺自己的成長被毀了;
  • 公司的業務模式自己看不懂,不理解,甚至於反感;
  • 公司存在明顯業務/流程上的問題,自己提意見又沒人聽。

這些其實很多過來人都有經歷,本文也分享點我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經常看足球的話,你肯定知道梅西巴薩體系論的說法。同樣的梅西,在巴薩和阿根廷兩支球隊的表現,簡直是天差地別。

梅西能力並沒有變化,而變了的只是環境。離開熟悉的TIKITAKA(巴薩的足球風格)環境,進入到一個不瞭解,不習慣的環境,梅西立刻水土不服!

世界巨星都是這樣,何況我們這種職場小白乎?

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處在一個外部環境/規則裏,即使我們的能力變化不大,但由於環境和規則的不同,帶來的職業生涯也幾乎完全不同。

那麼,如何和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規則進行協作呢?這裏面有3個漸進:

一、瞭解規則

即使是同樣的運營職位,在不同的公司的環境/規則下,表現形態也各有不同。

就拿同樣來做公衆號來說,儘管都是新媒體編輯/運營,但如果是在這兩家公司,那可能邏輯完全不同:

如果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經營N個大號,要求每篇都要10W+,以此去賺各種廣告費之類的,那很可能你的主要精力就是:

  • 選題:看看哪個話題最火,大家目光都放在哪裏。(比如最近幾天,狂噴權J肯定能吸引大量的目光,而關注轉基因可能相對就涼了)
  • 洗稿:相信我,除了準一線以上的大號,大多數號的內容基本都是洗稿而成,這是大多數內容創業的主要套路。這類的內容,基本都沒什麼啓承關係,上一篇說的是執行力是成功的惟一條件,下一篇就說成功的惟一條件是站在風口上了。
  • 搞標題:幾乎這類的文章大多都是標題黨、震驚體,你懂的。
  • 刷量:這個話題就不談了,懂的人都懂,不懂的可以私下聊。

如果公司的主要業務是2B的項目,爲固定的小圈子客戶/用戶提供內容服務,那你的主要精力通常是:

  • 選題:通常有一個基礎的出發點,可能是產品、服務、固定話題、行業等,很少追着熱點去寫不相關的內容。
  • 思考:深度的思考很重要,你不想寫人人都看過的大路貨。於是你就開始嘗試,爲了不一樣而不一樣,慢慢的你就發現不一樣成了一種核心競爭力。(這個參考李叫獸的公衆號,對比三年前後的文章你就可以發現)
  • 寫作:這很可能是最核心的競爭力了,我也是新手上路,沒啥太多的可說的。
  • 標題:重要的是貨要對版,內容是啥,標題就是啥,很少搞標題黨。(你看看小馬宋的公衆號,要論寫文案,標題黨相信他絕對是半個祖師級的,但他就很少這麼搞。)
  • 傳播:順其自然就好了,有更好,但也不過於強求,閱讀量三五百的公衆號,有那麼五六個轉化的客戶就OK了。

還有更多類似的情況:

  • 賣貨型和品牌型電商的運營工作,雖然都關注GMV,但內在邏輯和業務重點完全不同。一個重心在供給端,而另一個則在需求端。
  • 同樣是知識付費的創業公司,有的偏向於大路課程如何裂變快速起量,有的偏向於精細打磨追求口碑自然增長。一個重心在營銷/玩法,而一個則在口碑/內容。
  • 針對你所在公司,你一定能找到很多這樣的情況。

你看,其實搞清楚兩者之間的業務邏輯,工作就會好乾的很多。

然而現實情況是,哪有一個公司的業務邏輯是這樣非正即負的,大多數的業務項目是混沌的,所謂的混沌,可能有以下幾個特點:

  • 業務在不同時期,表現方式不同。
  • 業務的不同表現方式,並沒有明確的分界點,穿插進行。
  • 業務的多變性,有可能是創始人本身沒想好左右搖擺,有可能是多變的市場。(實際上,這是最可能存在的情況)
在沒適應規則前,先別談改變規則

所以,對於大多數運營人來說,要儘快搞清楚公司的運營規則是什麼,可能包含:發展計劃、關鍵時間點、業務邏輯、創始人背景、團隊作風文化。

具體怎麼幹呢?分享點我自己的小經驗:

  1. 多聽:多和老員工交流,有時候光聽大家講,都能聽明白很多事情;
  2. 蹭會:多參加各種會議,無論與自己有沒有關係,能蹭就蹭;
  3. 八卦:雖然這不是個好習慣,但瞭解關鍵部門的協作人員的從業背景、工作習慣、性格特徵這些絕對會對工作有幫助;
  4. 創始人交流:作爲運營人,如果你直接彙報對象是CEO、創始人,那麼有必要多和這些人交流交流一定有意想不到的好處。(那些說下了班就不要再聯繫的,要不就是行業的頂級大拿,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清高的傻子)

二、適應規則

搞清楚規則以後怎麼辦呢?尤其是當你發現你並不適應當前規則的情況下。

讓我們換個案例討論,C羅就是個好例子,在崇尚攻防轉換節奏極快的英超裏,C羅就是一個不斷衝刺,加速,突破的邊鋒。而在以進攻效率爲主要西甲,C羅轉型成了超級射門員和喫餅高手。

當轉會到以防守著稱的意甲,尤其是領先1球就開始養生的“老婦人”(尤文圖斯足球隊的外號)大家一致認爲,擅長進球的C羅估計要涼涼了,然而,C羅又一次在不同規則下完成了自我進化,他變成了搶點型的肌肉壯漢,現在來看數據還不錯(當然,畢竟已經是33歲的老漢了,慢慢下滑也是正常的)。

而梅西一進入阿根廷,也得根據隊員去調整自己的踢球方法。

就連這樣的超級球星來說,都需要對規則進行妥協和適應。

對於自命不凡的運營人來說,這點當然也更重要了。

當你開始看懂了第1項,瞭解了公司的運營規則後,如果發現與自己不是很匹配(相信我,這是絕大多數你可能要遇到的情況),你打算怎麼辦呢?沒錯,跑並不能解決問題,你要做的,首先是去適應這個規則。

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

知識付費現在越來越火,你想要學的技術、專業類知識,你隨便找找會發現幾乎都能找到對應的課程,雖然大多數課程都是速成課,帶你入門的,但對於應付99%的工作來說,其實就已經足夠了。

一定要抱着:運營人的肚就是雜貨鋪的想法。

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實際上,也許並不需要你自己動手去幹,但當別人乾的時候,談的時候,你要知道標準,市場價,項目週期都是啥情況,而這些都需要實幹的經驗積累。

鍛鍊自己的協作能力:

這是職場軟實力了,很多職場運營新人,幾乎都在這個問題上喫過大虧。

有個朋友曾經給我舉過一個例子:在早高峯的擁擠地鐵裏,有的人要下車,他會說:麻煩讓一讓,我要下車了。而有的人會說:勞駕擠一下,不好意思啊!

你看,其實這兩者之間,想表達的意思是一樣,但結果可能是天差地別。讓別人讓一讓的人,別人會擠着愣不讓你下。而勞駕擠一擠的,大家都會側開讓你過。

你要下車,憑什麼我就得給你“讓一讓”?

這絕對不是職場的厚黑學,但作爲運營職業,當你既無法成爲公司的知識權威,又無法成爲職位權威的時候,如何學會與其他部門協作,就成了一門交流的藝術。

而大多數職場愣頭青,當“讓一讓”無法搞定問題的時候,直接就去找CEO告狀啦!天,這簡直是把問題又向深淵推了一步。

三、制定規則

大麥是某業餘足球隊隊長,經常遇到一個鬱悶的問題:球隊來了一個球星,第一次進隊就找我談戰術:“隊長,我認爲咱們應該以我爲核心,多練練防守反擊,給我更多的球權。”

然而當球隊真爲他作出戰術改變後,發現他踢幾場就不來了。

這可真是個悲傷的故事。所以,後來我們球隊索性規定:最近半年出勤數不達到一定場次的時候,別和我談戰術問題,先跟着球隊的戰術走,能適應就適應,等你足夠適應的時候,再去一起制定球隊的規則、戰術,甚至爲你量身打造戰術都可以。

其實,很多運營人都有這個問題,一旦進入公司,發現業務邏輯看不懂、不匹配、不適應,就開始上書CEO,應該這樣那樣調整,並列舉了一大堆意見。

很多意見,表面的看起來是工作流程、內容的調整,但底層的邏輯是企業戰略,組織架構,意識形態的調整。

我的建議是:當你還沒有了解規則(你根本都看不懂公司爲什麼會這麼做的時候)、適應規則(你在現有的規則下根本無法工作)的時候,不要談去改變規則。

通常路徑是以下(這基本是我百試不爽的方法):

  1. 先在現有規則下做出成績,在基層員工、中層管理者中,樹立自己知識權威,讓大家知道啥事找你都能搞定,啥事找你都能弄個明白。
  2. 等時間久了,慢慢的大家都傾向於有啥會議都邀請你,聽聽你的意見,這個時候,你已經在公司的規則相當的瞭解和適應以後,你也慢慢拿到了職位權威。
  3. 當你開始到了總監、VP、COO這些職位上的時候,再去推動規則的變化,相信效果會更好一點。

比如,當梅西、C羅,在瞭解和適應了國家的戰術邏輯,並且表現出足夠強的權威,踢出一些成績以後,就可以針對國家隊如何選球員,給主教練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所以阿根廷隊也叫“梅西和他朋友的隊”)如果你是個替補球員,那你提意見,不光無任何作用,反而還給人留下志大才疏的印象。

以上總結,希望對你的幫助!

本文由 @大麥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