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蚂蚁金服公众号推送了一条公告:「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

视力不太好的我,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仔细看看才发现原来「保」变成了「宝」。

伴随著改名,相互保这个2000多万人已经参与的网红,可以说真的凉了。

表面上这次是简单的升级,但本质上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先看看它这次升级的「优化」:

1、明年每位用户总分摊费用不超过188元。

2、管理费从原来的10%下降到8%。

3、未来如果「相互宝」的参与人数低于330万,计划也不解散,继续提供一年的大病保障。

乍一看是好事啊,费用设上限、管理费降低、计划更稳定。

但再认真看下去,就知道这次的「优化」也让相互保从信美人寿旗下转为蚂蚁金服(支付宝)旗下。

这种服务提供的变更,是因为马云爸爸也顶不住监管的压力,低头了。

信美人寿接到监管部门约谈,「相互保」涉嫌违规,产品必须下架。

所以迫不得已,马云爸爸只能把这个东西转到蚂蚁金服这个「无牌机构」名下。

新的「相互宝」不再由保险公司背书,只能算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换句话说,它就和水滴互助、轻松筹这些一样,属于私营性质的互助产品。

私营的东西嘛,大家都懂,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有风险的,早在2015年保监会就风险提示过:

不过好在「相互宝」背后是马爸爸背书,跑路肯定是不会,但今后这个计划能持续多久就不好说了。

我常说,重疾险这种东西注重的是长期保障,短期搞个心理安慰意义不大,最多只能做个过渡。

「相互宝」未来的不确定,使得它已经脱离了大病保障的初衷,这样一改就不伦不类了。

原来说它只能当个甜点,现在这样子连甜点也当不了,最多算是一个饭店门外等位时的小零食。

早在之前我就详细测评过相互保险,「相互保」产品本身不错,可以作为补充,但也没公关写得那么好,它并不能代替传统保险。

没想到,文章才写一个多月,90天等待期都还没过,就这么个「升级」了!

真正的保障,还得自己好好规划啊。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