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滿樓

  昨天也就是4月1日愚人節,日本新年號出來了,曰“令和”。

  乍一看,這新年號蠻違和的。因爲按照咱們中國人的理解,“令”的意思很容易讓人想到命令,既然是命令,又如何能“和”呢?

  在咱們中國人的概念中,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從來不是靠命令來完成的,而是要看天意、看地利,最後是人的努力,直通通的命令,是不行的。

  這不,日本這新年號一出來,網友們就立刻調侃上了:

  有人說,別叫令和啊,直接叫永和不是很好啊,順便買個油條豆漿啥的;

  有人說,叫令和不如叫令狐,笑傲江湖裏的大俠令狐沖,多好啊!

  還有人,令和、永和、令狐都不好,不如改名叫永狐……您瞧瞧,這都什麼事啊。

  不過呢,也難怪,咱們的國技麻將,每逢喊“和了”,不是很多地方都叫“胡了”嗎?那令和要叫起來,還真就成了令狐了不是?

  玩笑話且放一邊,先來看看日本官方是如何解釋這個新年號的。

  據日本官方發言人的介紹,“令和”這次詞來自日本著名的詩集《萬葉集》,其中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中,就有這麼一句,曰:“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由於日本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的年號也基本來自中國的古代典籍,以近代的幾個年號爲例:

  “明治”來自《易經》中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一句;

  明治之後的大正年號,同樣來自《易經》第十九卦,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而之後的昭和,則取自《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

  昭和之後的平成年號,這個就更多了,《左傳》、《尚書》、《史記》等都曾出現類似詞句,最典型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之句。

  有人說,日本這次打定主意不在中國古典典籍中出年號,這次總算如願以償,從其本國的詩集《萬葉集》裏選了一個。

  但是,很可惜,這個官方解釋出來還沒有半個小時,馬上就有人指出,這個“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一句也並非日本原創。

  道理很簡單啊,東漢張衡的名篇《歸田賦》中,就有“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這麼一句,你看,兩者的字句和意思是不是十分接近?

  很明顯,《萬葉集》裏的這首詩其實就是對張衡名篇名句的一個化用。所以說,日本起新年號想要避開中國古籍,這個難度是比較大滴。

  不過也是沒轍啊,日本文化本就來源於中國,別的不說,就日文中就還有1800多個漢字,而且,日本人一向以漢字爲典雅尊貴,如果用片假名之類,反而顯得不莊重呢!

  您看,日本哪個年號用的不是漢字?哪個正式的機構名稱甚至人名,不是用的漢字?

  所以說嘛,小小島國,豈能逃出我中華文化的魔爪……

  此外,倒是NHK有個報道值得聽一聽,據其所說:《萬葉集》中“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句是在福岡太宰府天滿宮的一顆梅樹下誕生的。

  而這個天滿宮,是專門祭祀日本學問神兼雷神菅原道真的,後者是日本“神佛融合”的代表。此外,菅原道真的祖上還是日本相撲的始祖。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894年,日本停派遣唐使,真是根據這位菅原道真的建議而實行的。

  如此說來,日本這次絞盡腦汁想了一個不從中國典籍裏出年號的做法,還真是有那麼些意思呢!

  從近代來看,日本自從明治維新後,確實一直在鼓吹“脫亞論”,企圖搶在其他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之前“脫亞茹歐”,借用歐洲的先進技術征服亞洲,成爲亞洲的主人。

  可惜的啊,日本僅僅是個島國,其體量十分有限,支撐不起這麼大的野心和夢想。

  再說了,就算日本想全速擁抱歐風美雨,天天喊着要“脫亞”,可實際上,一個人難道能夠自己提着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提起來嗎?

  人如此,國家何嘗不是如此?

  最終,日本還不是得尊重並保護自己的文化,而日本的文化,其本質又何嘗不是中國文化。歷史和文化是一兩千年形成,又何苦爲難自己呢?

  當然,以上都是題外話了。在新年號公佈後,“令和”也將成爲日本的第248個年號。

  同時,這也意味着,在4月30日明仁天皇完成退位儀式後,用了31年的“平成”年號將完成其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此外,再補充一個知識點就是,“令和”的“令”字,並非是“命令”的意思,而是“美好”的意思,所謂“令月”,就是美好的月份,如陽春三月之說。

  再如,去年熱播的《延禧攻略》中的令妃娘娘,這個“令”字即出自《詩經.大雅.卷阿》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

  在這句中,圭與璋都是古代玉製禮器,而“令聞令望”是美好的名聲和品德的意思,乾隆給魏佳氏這個封號,主要是比喻其氣質高雅,名聲好,品德好,使人仰慕效仿。

  所以,“令妃”、“令和”的“令”字,並非是如“命令”的簡單粗暴意思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