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周平王為什麼想封西虢公為卿士,還得先說西虢國的來歷。

西虢國在周朝是一個輩分、地位極高的諸侯國,因為它的開國君主是周文王的同母三弟虢叔。《左傳·僖公五年》說,周文王在位時,他的異母二弟虢仲、同母三弟虢叔都位居卿士(執政大臣),幫助哥哥一同治國,為周族的振興出力甚多。「二虢」中尤其以虢叔更為賢能,《尚書·君奭》篇中把他列為文王賢臣之首。因此武王伐紂後把虢仲封在今天河南滎陽的東虢國,把虢叔後代(伐紂時虢叔已死)封在今天陝西寶雞的西虢國。

此後,幾乎歷代西虢公都受到周朝重用。如周成王召開「成周大會」時二代虢叔負責登記諸侯禮品,周懿王命虢公領兵反擊犬戎,周夷王命虢公領兵討伐「太原之戎」,周厲王命虢仲(虢公長父)伐南淮夷並跟榮夷公一起實行「專利」斂財,周宣王時有虢文公勸阻宣王「不籍千畝」,周幽王時任命虢石父(虢公鼓)為卿士。

前面說過,西虢國本在陝西寶雞,傳統史書說周平王東遷後,西虢國也跟著東遷到今河南三門峽市一帶,但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挖出了周厲王時虢仲(虢公長父)的墓地,證明西虢國早在周厲王或周宣王時期就已經東遷到三門峽了。

西周末年、東周初年,西虢國本是屬於幽王一派,是跟周平王作對的,東周初年虢公翰(一說即虢公鼓、一說是虢公鼓的兒子)在周幽王死後立幽王弟弟餘臣為周攜王,跟周平王爭奪天子大位。不過後來晉文侯(非晉文公)殺死了周攜王,周朝「二王並立」的局面才結束,周平王的天子地位才最終確立。

周平王遷都洛邑,本來是晉、鄭、秦等國出力贊助,因為秦國無論是血緣還是地理都遠,所以周平王應該是打算重用晉文侯和鄭武公兩人的。但晉文侯在平王東遷不久就病死了,晉文侯的弟弟曲沃桓叔跟晉文侯的子孫爭位,晉國陷入長期內戰,周平王不得不只倚靠鄭國,最終導致鄭國一家獨大。

周平王時,由於西部王畿幾乎全部丟掉,東部王畿狹小,又湧入大量西部流亡貴族使得僧多粥少,再加上週平王和外公申侯招引犬戎攻殺了周幽王導致得位不正、諸侯不服,東周朝廷一直軟弱無力。周平王雖然討厭鄭武公、鄭莊公把持朝政,但是自身沒有實力去改變,這時他不由得又想起王室幾百年來一直依賴的西虢國(這時東虢國已經在東周初年的混亂期間被鄭國滅掉)。雖然西虢國當初立周攜王跟周平王有仇,但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周平王想立西虢公為卿士,就是想分鄭莊公的執政大權,在朝廷內搞勢力平衡。但是東周初年鄭莊公實力強大,東周朝廷用度多賴鄭國維繫,所以鄭莊公一反對,周平王又不敢了,只得謊稱沒有此事,還跟鄭國交換質子。

周平王死後,他的孫子周桓王繼位(平王太子早死),又想把朝政交給西虢公,鄭莊公居然派人搶割王畿的麥子,周鄭交惡。周桓王五年(前715年),桓王終於頂住鄭國壓力,任命西虢國君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憤而不再朝周。

自周桓王封西虢國虢公忌父為卿士後,西虢國一直忠於東周朝廷,為王前驅。如晉國曲沃小宗和晉侯大宗內戰時,虢國多次奉周天子之命幫助其中一方(主要是幫助晉侯大宗);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周鄭之間的「繻葛之戰」,虢公林父以卿士的身份統率朝廷右軍參加了戰鬥;周惠王初年的王子頹之亂,也是虢公醜與鄭厲公聯手平定的;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東周大夫樊仲皮反叛周惠王,周惠王還是命令虢國出兵,活捉了樊仲皮,得以平定這次叛亂。但眾所周知,後來晉獻公假虞滅虢,西虢國最終在周惠王二十二年(655年)滅亡,最後一任西虢公虢公醜逃到東周朝廷,西虢國這才結束為周朝充當爪牙的近400年歷史。


周平王立虢公為卿士,主要是為了消減鄭國在王室的權利,想恢復王室的權威.

卿士是什麼?

卿士是周朝時期的官職,只有諸侯才能擔任卿士,總管王室的政事,對人的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類似於現在的國務總理,權利很大。

鄭公執掌卿士

鄭國最開始立國是在今天的陝西,第一任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少子,桓公很有遠見,當時就發現王室不穩,在周幽王時期就將族人遷到了洛水東部今河南,成為了後來鄭國的基礎,等到周王室東遷的時候,鄭國在河南已經經營多年,有很大的實力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洛邑,當時身背嗜父罪名,名不正言不順,周圍的諸侯有不少反對聲音,鄭國的第二任國君鄭武公極力扶持姬宜臼隨王室東遷,此事的王室要依靠鄭國來平定反對的諸侯,安定王室,鄭國要利用王室的名義打擊異己,為自己謀私利,這個時候的鄭國和王室之間是互相依賴的,關係很親密。

王室想削減鄭國的影響力

到了周平王姬宜臼執政後期,鄭國已經前後兩代掌卿士之位,權威極大,已經威脅到王室的地位及權威,且王室的地位已經穩定了,不需要鄭國這個打手來敲打反對的諸侯,並且鄭國在打擊異己時常常借用王室的名義,調動王室軍隊,打仗出兵是很燒錢的,並且好處都還讓鄭國佔了王室肯定不願意,也不想再介入諸侯之間的糾紛,就想消減鄭國在王室的權利,姬宜臼就把一部國政分給虢公。鄭寤生當然不幹了,就去找姬宜臼對質,姬宜臼立馬就慫了,不承認此事,最後互質人質為信,以王子姬狐送入鄭國為人質,鄭國派公子忽送到王室為人質。堂堂的王室為了取信諸侯居然和鄭國互換人質,此舉讓王室顏面掃地,權威大減。

王室為什麼選虢公來擔任卿士?

虢公是公爵,鄭公是伯爵,等級上高於鄭國。虢國立國遠遠早於鄭國,是老牌的姬姓諸侯,東虢國和西虢國的立國國君分別是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虢叔,虢國歷代國君多在周王室中擔任重要官職,一直受到王室的器重和信賴。

虢國與鄭國不親近。東虢國在公元前767年被鄭武公給滅了,兄弟國家被鄭國給滅了,西虢國肯定不會親近鄭國,因此周王纔想到任用虢公來對抗鄭國。


這個卿士不是一般的卿士,尤其是上卿,他等於是伯主,也就是諸侯長,是周王室的執政官,權力很大。但是,到了周平王的時候,也就是東周了,周王東遷,王室式微,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而周平王立西虢公之前,周王室的上卿是鄭國的國君。

鄭國之所以成為周王室的上卿國,一是兩者關係比較近。鄭國的開國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兒子,周平王是周厲王的重孫。而下面要講的鄭莊公是鄭桓公的孫子。所以鄭莊公等於是周平王的叔叔輩。

另外,兩國比較近,往來方便。最重要的一點,周平王東遷,鄭莊公也就鄭武公是幫了忙的,而且一起遷到了中原。所以周平王一向任命鄭國的國君為上卿。為什麼突然換成虢公呢?

這裡面的故事就有意思啦,而且水很深,我在今日頭條有個專欄,叫《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裡面就具體講到了這個東西。我把這個放上來,請大家閱讀。

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率領各部落推翻商王朝的暴政,建立了西周,這次革命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有明確記錄的第一次「中國合夥人行動」,周武王是創業的發起人,實施骨幹;其他部落是出資人。

是合夥人自然就要分紅。建立周朝後,周武王於外大封諸侯,用諸侯國作為王室的屏障;於內往往會任用一名王室貴族為上卿,幫助王室管理民眾,打理政務等。歷史上,在上卿這個重要的職位上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人才,比如周成王時執政的周公旦、周穆王時執政的祭公謀父等等。

姬寤生的父親鄭武公也是這個榮耀隊伍的一員,但姬寤生卻沒有遺傳父親的優秀作風。他雖然時不時派人到洛邑送點工作報告,他本人卻經常不到崗。

從地理上來說,鄭國跟周國緊挨著,去一趟也不太費事,可姬寤生就是很少去洛邑。

姬寤生的爺爺鄭桓公對周王室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父親鄭武公也是任勞任怨,在王室搬家的過程中出錢出力,後面也經常丟下鄭國的事情來打理周王朝的政務;但偏偏姬寤生對待周王室卻很消極。

時間一長,姬寤生的消極怠工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按照周武王當年的規定,諸侯要每年派大夫來洛邑彙報工作,以及交納貢賦,三年要派國中的上卿來,而五年,諸侯應該親自來。這種貢賦是王室的重要收入來源。作為王室上卿,主要工作就是督促大家及時納貢,如果有不來的,上卿就應該組織軍隊武裝繳貢。具體來說,一次不來朝的就降職,再不來就收回其自留地,三次不來則要點起兵馬將他從地球上抹去。

因為姬寤生的消極不作為,搞得諸侯基本上都拖欠貢賦,如此一來,周王室的聲譽受到了嚴重削弱,王室收入直線下降,直接影響到了王室的正常運作,使王室成員的生活水準降到了歷史最低位。

最後,周平王先生實在沒辦法,只好決定再提拔一個能管事的人上來。

周平王找的人是西虢國的國君虢公忌父。這位忌父也是周王朝政府班子的一員,職位沒有姬寤生高,但工作態度很好,沒事就往洛邑跑。周平王對他印象不錯。周平王挑中他,應該還有一些不能擺到檯面上的原因。

首先,忌父的虢國就在周國附近,以後打起招呼來方便些。其次,虢國是個小國,方便周平王控制。最後,還有一些歷史上的原因,忌父的父親虢石父是周幽王的親信,是「烽火戲諸侯」這齣戲的始作俑者。

起用這種父輩有政治污點的人,一來可以體現周王室的寬大胸懷,二來也更加能夠讓虢公忌父感恩戴德,全心全意為王室服務。

另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我們留到後面說。

周平王宣來了虢公忌父,聊了聊家常,順便發了發姬寤生的牢騷。周平王沒有注意到在批判姬寤生時,虢公忌父的反應並不那麼熱烈,這個疏忽也導致了後來一系列的問題。

最終,周平王說出了這次宣見的目的:

「我想提拔你為上卿。」

說完,周平王滿懷期待地望著虢公忌父,對方臉色通紅,說不出一句話來。他大概是受寵若驚吧,周平王想到。於是,他告訴虢公忌父不要有心理負擔,回去好好考慮一下,明天再答覆他。

第二天,周平王沒有等到虢公忌父的答覆,而是聽到一個讓他火冒三丈的消息,虢公忌父跑了!

虢公忌父的父親是個奸臣,奸臣的智商一般都比較高,虢公忌父有沒有繼承他父親的品性不知道,但智商並沒有下降,他明白周平王提拔自己當上卿並不是真的賞識自己,而是為了分姬寤生的權,氣一氣姬寤生。而姬寤生這種人怎麼好惹,他們家一個比一個狠,鄭桓公時就硬把國家搬到了他們家附近,鄭武公幹脆把東虢國給滅了。這個姬寤生雖然還沒有惹是生非,但沖他殺弟驅母的狠勁,只怕也會成為一個橫行鄉鄰的小霸主。

聽到周平王的話後,虢公忌父一晚上都沒睡好覺,第二天一大早,乾脆收拾行李當起了逃兵。

不來上班的人請不來,來上班的還被自己嚇跑了,周平王一時之間有些心灰意冷。但很快,他的神經又緊繃了起來。

姬寤生進洛邑了。

邁進洛邑的城門,姬寤生深深吸了一口氣。

因為是新都,洛邑的城牆並不特別高大,但姬寤生依舊能夠感到這座城池隱藏的王者之氣。

他的第一感覺,是自己來晚了。

事實上,姬寤生早就想來洛邑了,他之所以遲遲不來,倒不是捨不得給周平王的見面禮,而是他實在抽不開身。繼位二十多年,他的目光一直死死盯著京邑的弟弟,家中還有一個隨時準備造兒子反的母親,這讓他半刻也不敢離開新鄭。

現在弟弟死了,母親也像個母親了,姬寤生總算有時間到洛邑見一見周平王了。

來之前,他已經聽說了虢公忌父的事情。這也是他馬不停蹄趕到洛邑的原因,卿士這個職位,他一向沒有放在心上,但真要除了名,就等於丟了自他爺爺就傳下來的鐵飯碗,對不起列祖列宗不說,在各國當中更會造成很不好的政治影響。

連大家都不搭理的周平王都敢將你拿下,你姬寤生還有什麼威信呢?

剛把家務事處理完,周王室這裡就出了這麼一件事,姬寤生很惱火,來洛邑時帶著一股怨氣。見到周平王後,他也沒心情說什麼客套話,更不說什麼廢話,而是單刀直入:

「聽說您對我有些意見,準備分我的權?」

周平王沒想到姬寤生這位稀客平時不來見自己,卻對自己這裡的情況掌握得這麼快,這麼清楚。他的心裡還是有點內疚的,畢竟搬家時,鄭國出了大力,雖然這些年姬寤生不來,但不打招呼就架空人家,畢竟有失天子風範。所以,被質問之後,周平王臉色發紅,第一個反應竟然是斷然否決。

「你聽誰說的?沒有的事!」

這樣的解釋蒼白無力。姬寤生也不是這麼好忽悠的,眼見周平王裝糊塗,只好把話說開了:「我聽說您宣見了虢公。」

天子你也別裝了,事情我都知道了。

「我確實宣見了虢公,但他已經回虢國了。」周平王低聲說道,意思是,確實有這麼一檔子事,但不是還沒實施嘛,人家都嚇跑了。

按理說,要讓領導公開承認錯誤不太現實,讓領導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夠了,但姬寤生感覺自己大老遠從新鄭跑到洛邑,只是搞清楚事實有點不甘心。為了擴大戰果,他甩出了殺手鐧。

「您提拔虢公也是對的,虢公才能出眾,足以擔當上卿,我還是讓賢吧!」

這一招叫撂挑子,正式點說叫罷工。

周平王確實慌了,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可一日沒有上卿,換到今天,人家會認為你組不成內閣,進而懷疑你的合法性。於是,周平王馬上否決了姬寤生的辭官請求,並耐心細緻地做起了他的思想安撫工作,讓姬寤生不要輕信謠言。

但兩句話是打發不了姬寤生的,姬寤生一臉誠懇,對自己這些年的工作失職進行了深刻地檢討,表示實在不好意思再幹下去了。

如此刻意地作秀,姬寤生先生到底想幹什麼呢?他到底想從周平王那裡得到什麼?土地自然是不可能的了,周平王的自留地也不多。榮耀與職位,他已經有了。這樣看來,姬寤生頂多希望周平王能夠認識到一個強大的鄭國對周王室的重要性,然後強化一下自己在周平王心中的地位,讓對方對自己專心專意。那位虢公,你就把他忘了吧!

這樣的無預期行為導致了結果的不確定性。周平王被逼得走投無路,又被姬寤生的辭官行為搞得心中慚愧無比,情急之下,他脫口而出:

「你要不相信我,我將王子狐送到鄭國去!」

過了一會兒,姬寤生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來得太突然,他一時腦子也沒轉過彎來,下意識地說道:

「那我把我的世子送到洛邑來……」

成交!

周平王跟姬寤生互相將兒子送到對方的都邑,當然不是上演《變形記》,好讓子女互相體驗新生活,事實上這是一種稱為質子的政治行為。

事情就這樣解決了,雙方達成辯解,王子狐去新鄭來保障周平王對姬寤生的信任,鄭國的世子忽來到洛邑確保姬寤生對周平王的忠誠。這件事情在歷史上被稱為周鄭交質。

周平王無疑是這起事件最大的輸家,他本來想教訓一下姬寤生,結果非但沒有動人家的一根毫毛,還搭進去了一個兒子,這實在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究其原因還是他的實力太弱造成的。但姬寤生並不是贏家。

就結果來看,姬寤生這一次外交之行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但打消了周平王分權的念頭,還撈回了一個王子。但實際上,姬寤生犯了一個大錯。

錯在這件事情有點不符合禮儀。

在春秋,諸侯之間互相交換兒子,是增進兩國戰略互信、維護地區之間安全穩定的重要外交手段,但這種手段一般只用於平等的兩個諸侯國之間。天子跟諸侯交換質子,此舉將周天子置於跟諸侯同等的地位,破壞了周天子高高在上、眾諸侯國緊密團結於下的舊有秩序。史學家認為,這就是春秋之亂的源頭。孟子先生甚至說,春秋無義戰,什麼叫無義戰,當諸侯國不再把天子當領導,隨便出兵以大欺小,以力壓人時,就是無義戰了。

舊有的秩序就這樣被破壞掉了。

對姬寤生而言,他在享受天下重新洗牌帶來的利益之前,先要承受這次洗牌給他帶來的動蕩。因為牌是他親手洗的。

他本可以跟周平王好好聊聊,承認一下自己的錯誤,然後表個態,相信周平王還是會原諒他的。畢竟,他們的血緣關係還是很近的嘛,他們的爺爺還是親兄弟。可他大概由於剛擺平了弟弟,意氣風發,不但逼得周平王低了頭,還把人家的兒子領了回來。

這一趟洛邑之旅,本是一次和解之旅,最後卻埋下了更深的仇恨。

姬寤生領著王子狐回到了新鄭,舉國轟動,別人從周王室那裡頂多娶個女人回來,你竟然把周朝的男人給弄了回來。姬寤生得意之餘,也還是很小心的。他馬上找了最乾淨舒適的旅舍安置這位王子,平時經常關心下王子狐的生活,包括夜生活。

他知道這位王子終有一天會接掌天子寶座,按周平王的年紀,這一天不用等太久。畢竟周平王已經做了四十年的天子,年近六十了。這大概也是姬寤生聽說周平王要質子時,沒有拒絕的原因。將這位王子狐接到新鄭來,大家可以培養感情,最好成為鐵哥們,等王子狐接任天子,那一切都好說了。

不得不說,姬寤生的算盤打得還是挺精的。但有一句老話:人算不如天算。

姬寤生把王子狐接到新鄭不到兩個月,周平王就死了。也不知道姬寤生跟王子狐的感情培養到什麼地步了,但人家爹死了,感情的事情還是放一放吧!姬寤生立刻安排車子送王子狐回去接班。

事情到了這一步,還不算太壞,畢竟王子狐在新鄭住了一段時間,受到過鄭國人民的熱情款待,就算沒有感情,也不至於有什麼仇恨。

但上天似乎有意要考驗一下姬寤生,王子狐大概由於一路奔波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在死了父親和馬上要當天子這兩件重大事情的雙重刺激下,突然發病,連登基儀式都沒準備好就薨了。薨就是死了的意思,天子死了稱崩,諸侯死了稱薨。王子狐沒有登基,只能享受諸侯待遇,薨掉了。

這下姬寤生悲劇了。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的孫子、王子狐的兒子林繼承王位,這是東周歷史上的第二位天子,史稱周桓王。

姬寤生鄭重其事地宣傳,周平王是天下諸侯的共主,也是鄭國人民的老朋友,鄭國對周平王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並表示如果周王室有任何需要鄭國的地方,鄭國一定鼎力相助。

事實上,周王室確實有困難。這些年,周王室在諸侯國的影響力下降,各國應該上繳的稅收也有一筆沒一筆,現在周平王死了,周王室這個本應是天下最大的財主家裡竟然國庫虧空,連給周平王送葬的錢都湊不齊。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姬寤生意識到這是拉攏周王室,跟新任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一個契機,他準備掏腰包資助一下週平王的葬禮。但很快,他收到一個很不好的消息。新任天子周桓王已經派人去魯國求助去了。

周王室怎麼會想到去魯國拉贊助呢?

從史書上看,這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在前年,魯國國君魯惠公去世,周平王特地派大夫宰咺去送了喪葬禮物,當時送了人情,現在回收也正常。但送禮那件事出了一個大大的國際笑話。

也不知道是周平王記錯了日子,還是這位宰咺半路上開溜幹別的事,等把東西送到時,已經是第二年的秋天。魯惠公已經埋了,人家哭也哭完了,埋了埋乾淨了,你又舉著喪葬禮物上門,總不能為你再把魯惠公挖出來辦一場葬禮吧!

魯國人面面相覷,可週國人的思維不是魯國人可以想像的。宰咺帶著沒趕上的遺憾表情,又掏出一份吊禮,認真地說:「這是給貴國仲子的。」說明一下,仲子是魯惠公的妻子。

意思是說,魯惠公的我沒趕上,仲子夫人的我總該趕上了吧?

何止是趕上了,簡直是提前了。

仲子夫人雖然死了丈夫,哭得死去活來,身體也一直很差,可她老人家還活著呀!

這下連一向好脾氣的魯國人也怒了,特地在史書裏記載:非禮也!

周平王的葬禮外交因為不注重細節已宣告失敗,魯國人也沒有忘記這件事,等周平王死了,魯國連追悼會都沒有參加。

有了這麼不愉快的回憶,可週桓王依然放著近鄰不找,厚著臉皮要拿自己的熱臉去貼遠親魯國的冷屁股,這不得不讓人費解了。

所有讓人費解的舉動一定有一個明確的原因,只是這個原因有時候隱藏得很深,周桓王主動向魯國發出援助的請求同樣也有深層的原因。這個原因要追溯到四十多年前的那段慘案:犬戎之亂。

四十多年前,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在烽火臺上玩火,以引諸侯來救。他還廢掉了申後及太子宜臼,並準備加害太子。太子宜臼只好逃到外公申侯家。而周幽王不依不饒,起兵攻打申國,無奈之下,申國請來了犬戎進行反擊,本來只是想保衛一下家園,沒想到,周幽王不經打,一打就敗,一敗就崩(犧牲),而申公一不小心就從自衛反擊變成了反攻鎬京。

勝利來得如此突然,那就繼續走下去吧!

史書記載,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也就是說,申國、魯國、許國共同扶立平王為周朝新任天子,平王正是太子宜臼。但據後人分析,這裡面是夾了私貨的。太子宜臼變成平王不假,申侯跟許文公大力扶持也不假,但魯侯比較冤,他是「被參與」了。

當犬戎之亂時,除了申國、許國之外,還有秦國襄公、晉國文侯、鄭國桓公(姬寤生的爺爺)、衛國武公紛紛前來拯救周幽王,魯國根本沒參與,根本原因是魯國離得比較遠,在交通不發達的春秋,距離是個問題,想參與也趕不上,但申國、許國非要拉上魯國也是有原因的。

魯國是周公旦長子伯禽的封國,在諸國之中,它有一個特殊的職能:掌天子之禮。負責王朝宗正、史官、祭祀等等有關禮儀方面的工作。所以申國、許國硬把魯國拉上,無非是表示這是合乎禮的。但魯國人對禮儀之國這個身份深感自豪,也非常珍惜這份榮譽。他們是斷然不會參與周平王這檔子事的。

因為周平王的天子之位來得不那麼合禮。

周平王是殺了父親才登上的王位,就算他是正宗的嫡子,就算他是被冤枉的,就算他是自衛反擊,但他依然是一個弒父殺君者。

姬寤生不過請母親搬到鄉下去住,就被國人批評,周平王連父親都殺了,他怎麼可以當天子呢?

魯國不但不參與,還一直拒絕承認周平王的合法地位。他們對周平王擅自使用其姓名權的做法也強烈不滿。在他們看來,支持周平王,不如支持另一位。

在申國扶立周平王同時,西虢國立了周朝另一位王子餘臣為天子(注意西虢國這一點),史稱周攜王,周平王與周攜王並立的事情在史上稱為二王並立。

這位攜王雖然不是嫡子,但他還是比周平王更具正統性,畢竟人家沒有弒父殺君嘛!

在這場天子對抗中,周平王笑到了最後。他的辦法很簡單,送土地。

故事書裏告訴我們,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拿誠信開玩笑,結果第二次,真的「狼來了」的時候,諸侯國都不來救,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明明秦國襄公、晉國文侯、鄭國桓公、衛國武公都帶著兵馬來了嘛!

當然,他們來不是為了再次傾情參演烽火戲諸侯的大戲,更不是為了勤王,他們是為了土地而來。

有一位思想者曾說,所有的政治活動都只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土地。周平王特別懂得這個道理,他將黃河西岸的地方給了晉,換來晉國的支持。最後,他的競爭者攜王被晉所滅。

而他將原先被犬戎佔去的地方給了秦,說起來,犬戎跟他還是患難兄弟,當初要不是犬戎幫忙,他早就被父親消滅了,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年的太子宜臼已經當了天子,怎麼好跟那些喫生食的野人搞到一起。

最後,他支持鄭國滅掉了東虢國,換來了鄭武公的支持。

攜王就沒有這樣大的魄力了,「攜」這個謚號的意思就是怠政外交。不會搞外交工作,等待他的只有失敗。

贏家周平王也不快樂,他將家搬到了洛邑,史學界也習慣將這一年定為春秋之始。以周平王的想法,大概也是想開創一個新局面,藉此拉近與齊、魯、宋等國的關係,可他發現自己並不太受歡迎,這也不奇怪,一來,你分了地給晉、秦、鄭,我們齊、魯、宋又沒佔到便宜,憑什麼搭理你?二來他身上還背著弒父殺君的政治包袱。

周平王意識到了自己的這個先天缺陷,但在早期,他有著秦、晉、鄭的支持,尤其是鄭武王的大力支持,家裡有糧,心中不慌,也就沒有把齊、魯、宋這些老牌大國放在眼裡。但隨著鄭武王的去世,新任鄭國國君也就是姬寤生忙著跟弟弟較勁,基本上不管他,導致王室收入下降。更重要的是,周平王年紀越大,越看重名聲。

平心而論,弒父殺君這種事他也不想的,況且又過去了那麼多年,但那些姬姓大國老是抓著不放,一直拒絕承認他王位的合法性。這讓他感到很不是滋味。他發現再跟鄭國混下去,經濟上撈不到好處,政治上得不到認可,不如趁早做出改變。

周平王做出的第一個改變,就是提拔西虢國的虢公忌父,表面上看是要分姬姓的權,但實際上是向齊、魯這些大國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

不要忘了,虢公忌父的父親虢石父是周幽王的死黨,西虢國還曾經立了另一個天子攜王。周平王提拔虢公忌父,等於向齊、魯等大國投了一塊問路石,表示他對當年的事情也十分後悔,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攜王的事情也很抱歉,但事情已經過去了,我願意改過自新,大家忘掉歷史,展望未來可好?

工於心計的姬寤生第一時間猜到了周平王的小心思,這才火速趕往洛邑,展開外交攻勢,還不顧地位的差異,把人家的王子帶了回來,也就是警告周平王老老實實地待在鄭國的羽翼之下,不要給齊、魯兩國示好。

這樣的舉措,因為周平王跟太子狐雙雙去世宣告失敗。

周平王雖然丟掉了西周的大片土地,但他忍辱負重,終於開創了東周的新局面,使周王室又得以延續下去。現在,他的繼任者周桓王對他棄鄭投齊、魯的政治構思心領神會,一上臺就表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與非凡的執政勇氣以及細膩的外交手段,不得不讓人嘆服少年可畏。

周桓王不惜暴露家窮,向魯國借錢,無異於向魯國示好。

周王室親自求上門來,魯國人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現在弒父殺君的周平王已經死了,他的孫子是無辜的嘛!況且魯國想認可的攜王都變成灰了,周王室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你不認可,又能認可誰呢?魯國人綳了這麼多年,覺得也挺沒意思的,於是,借著這個臺階,大筆一揮,友情贊助了周平王的喪葬事宜。

收到魯國的贊助費後,周桓王邁出了第二步,準備再次提拔虢公忌父為卿士,這位忌父先生上次跑了路,本打算避兩年,但沒想到周平王崩了,作為長期跟王室保持良好關係的小國,忌父只好硬著頭皮來洛邑參加周平王的追悼會,想著快去快回,周桓王在辦喪事,不會有精力注意他,可沒想到,這位少年天子是搞政治的高手,剛說完節哀順變,忌父就被要求出任卿士。

忌父當場謝絕,上一回拒絕,還是下意識地避險機制起作用,最近他更是想明白了,自己要不要當這個上卿,不僅僅是個人的工作問題,也不是領導的信任問題,而是他已經成了周桓王與鄭君姬寤生,乃至鄭國與齊、魯、宋等國之間政治鬥爭的棋子。

拒絕之後,忌父想了很多的說辭,準備應付周桓王的勸說,但奇怪的是,周桓王並沒有像他爺爺那樣細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只是淡淡表示,你要是真不願意,那就算了。

忌父頓時湧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原來能被當棋子,說明自己還有利用價值,要是連棋子都當不了,纔是最無趣的。

而周桓王之所以點到為止,那是他已經達到了目的。他再一次向那些老牌的姬姓大國發出了強烈的信號,這個信號彷彿奧巴馬競爭美國總統時的口號:

We Need Change!

好了,這個問題就回答完了。如果大家對春秋的歷史感興趣,歡迎先關注我,然後打開今日頭條,搜索腦洞歷史觀,找到我的專欄,點開《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就可以了閱讀了。


周平王為何要將鄭莊公的卿士位置給虢公忌父,答曰總目標是為了能夠獨飲權力這杯味道妙不可言的美酒。

鄭國兩朝卿士,大權獨攬

鄭國從鄭莊公的父親鄭武公開始就一直在朝廷擔任卿士,協助王室主理朝政。鄭武公去世了鄭莊公又從老爹的手裡接過接力棒繼續佔據這個位置。於是他挾天子之威以號令諸侯,今天討伐這個,明天討伐那個,權力的遊戲玩得好不快活!妥妥的公器私用啊!

關鍵是鄭莊公不僅把卿士的好處全都佔了,而且還消極怠工基本不上朝,整天就在鄭國待著,天子想讓人列印個文件給周後開個視頻會議啥的,根本找不著人。這要是不敲打他一下,他尾巴還不敲到天上去嗎?

沒有大臣之間的平衡就會造成君主失去權柄

有人開心就有人不開心,不開心的人中就包括周平王。自古至今沒有一個帝王願意接受某一個大臣獨攬大權的,最好是幾個大臣共同掌權,互相之間最好關係別太好。君主從中制衡,今天看這個血少了給張桃,明天看那個血多了給張殺,血都多了來張南蠻入侵,牌都少了給張五穀豐登。大臣們忙的不亦樂乎,皇帝纔好垂拱而治,無為而無不為也!

虢國從歷史上就很被周王室喜歡

周平王琢磨半天找了個人選——虢公忌父,我們知道周幽王的時候重用一個人叫做虢公石父,名字看起來挺像,有讀者可能會以為這倆人是哥倆,其實不然他們血緣關係估計是有的,只不過很可能是爺孫關係,絕不是兄弟關係。這涉及到古人對人稱呼的規矩和習慣,我們看機會可以開一個專門章節介紹一下,總之他們倆差的那個字纔是名字,其他都不是。

周平王選擇虢公忌父的合理性。

首先,虢國的歷史比鄭國更悠久,資歷也比鄭國更高,虢國自武王分封時便成為諸侯國。

而鄭國的周厲王時才開國,到莊公不過三代而已,從國家歷史來講虢國的歷史比鄭國早了數百年。

其次,從武王的兒子周成王開始歷代虢公均為朝廷重臣,最起碼屬於常委級別。而鄭國無非鄭武公在平王東遷的時候作為蹭天子東遷的一種藉口,幫了點忙而已。論國君的執政資歷虢公也比鄭伯要強得多。

再次,同為姬姓諸侯,鄭莊公可能從輩分上來說要算周天子叔叔輩的人,而虢公忌父未必輩分比鄭伯低。

最後,我們知道鄭國的國君其實說到底是個伯爵,而虢公好一好是個公爵。

因此,從各方面來講,周天子用虢公來壓制一下鄭伯其實都是很合理的。

(武王姬發)

慫貨遇到強人

周平王萬萬沒想到,虢公忌父是個慫貨,大概是吸收了東虢國被鄭武公滅掉的經驗,知道鄭國歷代國君都不大好惹,天子剛提了個開頭,虢公忌父腳底抹——油溜啦!這一下週平王就尷尬啦。最後沒抗住鄭莊公的興師問罪居然來了個周鄭交質,周王室的威嚴徹底被踩在地下。從此禮崩樂壞,諸侯眼裡再無周天子矣!

所以,周平王要授卿士給虢公忌父,無非利用更有資歷的虢公忌父來壓制鄭莊公,敲打鄭莊公,通過對兩者的予取予求,最後將權力奪回到自己的手中,向天下再次證明王室的威嚴,乃至恢復到武王時對天下的控制罷了,可惜他遇到了強悍的鄭莊公,和慫貨虢公忌父,最後弄了一鼻子灰,還賠上了王室最後一點臉面。

以上是作者一點看法,歡迎互相關注交流。


周平王應該是一個雄心勃勃想有大作為的人,恢復天王權威是他的目的。現在幾成定論的是,幽王死後他與攜王曾經共存了一段時間,後來他殺死了攜王,擁有了獨統天下的可能。但這時候他慾望不小,能力卻不大,所以必須緊緊依靠幫助過他的諸侯。鄭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當時對周朝比較效忠的除了鄭國還有西虢國,鄭國鄭莊公不把天子放在眼裡,平王憤怒,遂玩起制衡之術,欲立西虢公為卿士;鄭莊公憤怒抗議,認為天子能在諸侯國中有幾分薄面還不是靠我撐腰,平王為了平息其憤怒,遂質子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周朝已經淪為諸侯國喪失了號令天下的威嚴。


個人覺得當時的情況還是比較明朗的!東遷後,對於周平王的權利可謂是一落千丈,由王室直接控制權利!因此各個諸侯幾乎也不把周平王放到眼裡,特別是鄭國的鄭莊公非常之囂張!從而也改變了周平王對三門峽虢國的看法!在其去世的前一年想在王庭重用西公來制約鄭莊公!這是個人的觀點!這些


為君王統治服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