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45分,200多萬德軍士兵越過邊界蜂擁進入蘇聯境內,開啟了二戰的重頭戲——蘇德戰爭。德國入侵蘇聯的計劃被命名為「巴巴羅薩計劃」,其名字來源於德意志歷史上的著名君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他的外號叫作巴巴羅薩,意思是「紅鬍子」。

【圖1:巴巴羅薩行動】

巴巴羅薩是霍亨斯陶芬王朝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兒子,1122年出生,1147年襲爵被稱為腓特烈三世(此處三世指的是士瓦本公國的)。1152年,在德意志國王選舉中,巴巴羅薩當選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羅馬人民國王」,其實就是德意志國王。巴巴羅薩是幸運的,3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歐洲大國的國王。如果他止步於此,就只會成為歷史君王列表上的一副畫像。但命運給了他更廣闊的天地。

【圖2:紅鬍子巴巴羅薩】

1155年,巴巴羅薩受教皇尤金三世的請求,出兵義大利鎮壓阿諾德起義。幫教皇辦了事,教皇自然不能虧待,於是巴巴羅薩在帕維亞接過了義大利王位的鐵王冠,成為了北義大利地區名義上的統治者,並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腓特烈一世。然而,巴巴羅薩對治下子民不僅絲毫不愛護,而且縱容士兵肆意掠奪。被激怒的義大利諸城邦組成了倫巴第同盟多次反抗他,但他不僅毫不悔改,還犯下了屠殺、毀壞城市等累累罪行,最終被驅逐出了義大利。後來,通過多次戰爭,他還奪取了勃艮第王國的王冠。

【圖3: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

戴著一頂皇冠、三頂王冠,巴巴羅薩已經算是歷史上的能人了,但他再次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那就是十字軍東徵!118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應教皇克雷芒八世的請求領軍出征,向著被薩拉丁攻陷的聖城耶路撒冷前進。腓特烈一世率領的神羅軍隊走陸路,取道君士坦丁堡向小亞細亞半島進發,而腓力二世和理查一世從西西里島走水路。一場聲勢浩大的東徵就此開始。

【圖4: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的三大君王——腓特烈一世、腓力二世、理查一世】

就在巴巴羅薩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著東方前進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雖然在君士坦丁堡發生了些意外情況耽擱了些時日,但在重整部隊再次進發後神聖羅馬帝國的十字軍們基本沒受到像樣的抵抗就深入了數百公里,連薩拉丁都覺得自己危在旦夕了。就在巴巴羅薩行進到大亞美尼亞的奇裏乞亞(Cilicia,現土耳其楚庫羅瓦Chukurova)地區西部時,他卻突然間死了!

【圖5:奇裏乞亞的位置】

根據史書記載,巴巴羅薩於1189年6月10日一個悶熱的傍晚騎馬渡過薩列法(Saleph)河溺水而亡,享年67歲。但是堂堂神羅皇帝居然會溺死在一個能騎馬渡過的河裡,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圖6:古書中對巴巴羅薩溺亡的描述】

薩列法河現在被稱為格克蘇(Goksu)河,位於梅爾辛(Mersin)省錫利夫凱(Silifke)市北邊。今天看來,這條河還是挺寬挺深的,不像是騎馬就能渡過的。但在將近一千年前,這條河可能只是小溪的水平。既然是小溪的話,怎麼可能把皇帝淹死呢?皇帝又是為什麼而落馬的呢?有學者認為,巴巴羅薩很可能是因為心臟病發作而落馬的,嗆水導致了心肺功能停止並最終死亡。這是目前比較主流的看法,大多數史料都採納了該說法。

【圖7:錫利夫凱的位置】

【圖8:格克蘇河的位置】

【圖9:格克蘇河現狀】

但也有人認為,巴巴羅薩之死跟他的盔甲有關。中世紀的君王在出戰時一般都會身著重甲,這身又重又熱的盔甲對於67歲的老皇帝來說不是很容易承受的。巴巴羅薩有可能是在暑熱中昏厥落馬並最終溺亡的。

【圖10:中世紀時期典型的十字軍盔甲】

另有一些人認為,作為皇帝,身邊必然有數百上千的侍從跟隨,就算落馬了也很快就會被救起來,不至於在那麼個小溪裏溺亡,因此巴巴羅薩可能是從橋上掉下去的。這個說法倒是挺符合現在格克蘇河的情況。巧的是,錫利夫凱市有一座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城堡,城堡不遠處正好有座橋,這座橋據說還是在古橋的位置上重建的。因此,從橋上落馬溺亡的說法就顯得比較可信,畢竟身著重甲很難從河裡浮上來,別人施救也就非常困難了。

【圖11:錫利夫凱的城堡與橋】

總之,無論歷史真相如何,東徵的主力神聖羅馬帝國軍隊在巴巴羅薩死後很快就撤軍了,腓力二世和理查一世在西西里島耽擱了幾年纔到達黎凡特地區,最終也沒取得什麼像樣的成果。就這樣,第三次十字軍東徵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圖12:巴巴羅薩時代遺留下來的古錢幣】

歡迎提問歡迎吐槽,如需轉載引用請與我聯繫~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