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聽了這張專輯有什麼想法呢。

這次無論是MV還是收錄曲我都忍到今天才點開來聽,因為不想被中斷、想好好的聆聽這張專輯。

其實我一直在想該怎麼表達聽完這張專輯的感想,好像又回到了最初最初,聽了At the end 被深深吸引的那瞬間

眼眶不時就會有淚湧上來,一邊聽一面覺得"果然是李昌燮啊、是你的色彩呢、我好好的聽到了、聽到你想傳達的情感了"

無論編制還是呈現都是當初讓我一見鍾情的模樣

 

所以這張專輯,我好像比較難以單純評論樂曲的方式來寫,因為充滿太多私心了哈哈哈

但我還是會努力((((


 

BTOB成員李昌燮在韓國的首張迷你專輯<Mark>,在12/11號正式發行了。包括主打歌<Gone>和其instrumental在內,總共收錄六首歌曲。

每首歌曲李昌燮皆有參與創作,是一張以流行樂元素結合樂團編制、呈現李昌燮個人色彩的專輯。

 

>>> Way

前奏一出來輪鼓從右到左滑過去我眼眶就濕了會不會太誇張

有著90年代的vibe、一首很簡單純粹的slow pop-rock

兩把clean-tone的電吉他分別做了solo和打底的單音和絃進行,貝斯和鼓組則都走得很簡單

pre-chorus和副歌李昌燮自己的和音實在美到哭泣

尤其副歌的和音真的很好聽很好聽,我甚至喜歡和音勝過主弦律(欸

 

進到第二段後的鼓組就變得比較電子效果一點,貝斯一直都在很後面,吉他則走了跟第一段不樣的,有點walking的感覺?

進入bridge節奏上做了一點轉換、bridege過後的副歌多了KB還有人聲進來

整體而言是輕快的歌曲、有種很正向的前進節奏。

收尾則是以李昌燮乾淨的純人聲作結。

 

我還蠻喜歡這首的,作為主打應該很不錯,但可能稍嫌普通了一點

但感覺是李昌燮喜歡的形式

 

>>>Miss You

最近的Cube很認真在做聲道(笑

這首是之前在演唱會上就公開過的歌曲

乾淨的木吉他刷弦和李昌燮的聲音一直都很搭

不知道該說是木吉他放在偏左的聲道、還是說左邊的聲道是比較低的頻率、而高一點的人聲和吉他高音弦的部分被擺在右聲道

總之主歌一出來的畫面很特別

 

這首歌的韓文翻譯是"縫隙",歌詞一聽就喜歡上了

"有你的我和沒有你的我  我在那之間的縫隙"

那種  對的歌詞配上對的弦律對的vocal  的瞬間  好像就是這種感覺

 

副歌出現了很多東西

一開始的副歌只有李昌燮的聲音,加上木吉他x弦樂器(聽起來像是中提琴/大提琴?)的組合

後半出現了鼓的部分,用了revarb很多、空間感很強的效果打鼓邊+大鼓,聽起來像在有水潭的山洞中敲擊的感覺

 

副歌後的間奏出現了Rock中不可或缺的吉他distortion(自己講XDDD

這段突然變得很標準的搖滾編制XDDD 

仔細聽的話在兔比的團體音樂中很少出現破音踩這麼多的音色(我懷疑任作曲家是不是喜歡破音XDDD

因為是李昌燮自己的專輯,才能聽到和BTOB在樂器使用上的不同選擇

當時剛出消息時我就有跟好友E說不知道這次主打會不會是炫植寫的,畢竟炫植有答應過要寫一首歌給他哥XDDDDD

但其實我自己在私心上不太希望他幫李昌燮寫主打,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這樣會染上炫植的色彩吧

炫植的色彩太強烈了,應該說兔比作曲line個人風格都非常明顯,而我很想看到純粹的李昌燮。拋開BTOB的一員、只是作為歌手的李昌燮。

<Mark>證明瞭就算使用相同的樂器、選擇的音色其實都有些微的差異,而我們現在聽到的就是適合他的嗓音、他喜歡的風格、李昌燮自己的色彩。

 

想提一下這首歌的貝斯

大概是Cube有史以來最認真的一次編製了?

其實這張在貝斯的音色選擇上一直很接近樂器的原來的聲音,Miss You裡貝斯在後面做了很沉穩的鋪墊、但又能聽出是有經過設計的彈奏

關於吉他和貝斯的術語我不是很瞭解,但進副歌的滑音還有slapping都是第一次在Cube家的歌裡聽到

簡單來說就是乍聽之下不特別華麗但cover起來要用上許多技巧的bass line

 最後收尾,大概是把balance拉回跟開頭時的accoustic一樣、收尾時李昌燮的vocal突然變得很清晰很大聲嚇我一跳XDDD

 

 

>>>Shelter

開頭就忍不住微笑:)))

感覺和Way十分相似的歌曲,90年代搖滾,但整體又有slow rock的感覺

聽到這首歌我就在想李昌燮應該是真的很喜歡90's美搖吧

(私心大爆發期待他下一張solo可以收錄個90's英搖 XDDD)

一支破音及他一支clean tone、清爽的小鼓和hi-hat、穩穩當當的貝斯

我不知道還可以說什麼,如果這次solo演唱會上用了樂團編制下去伴奏聽了一定很滿足(((((

樂團主唱李昌燮啊啊啊啊

 

>>>Ever

李昌燮寫給自己的歌曲。

很適合安靜的、仔細咀嚼歌詞聆聽的歌曲。

風格上比較偏上韓式的抒情曲但採用樂團的配置

這首歌對我來說,很像另一首At the End

無論是在意境上、還是整體的編制上,都十分相似

有種首尾呼應的感覺,如果說At the End是期許,那麼這首歌便是答案吧。

 

 

>>>Gone

開頭充分利用了李昌燮intro妖精的優勢

但比起在兔比歌曲中的空氣感,反而是更低沉、沉穩一些的嗓音

We are gone, we are gone, gone away

聽到這裡感覺自己呼吸都屏住了(((

李昌燮整首歌幾乎都是用真音在唱,雖然不知道在編制上是不是考慮到他現在的聲帶狀況,但依舊展現了他在抒情曲上的優勢

我很喜歡第一段副歌,只有鋼琴和李昌燮的聲音,後面加入一點電吉他和鈸做襯。

進入第二段主歌前的轉換通常是用吉他或是貝斯之類的樂器做,結果他竟然自己用ad-lib唱出來,我大概把那裏重播了十遍吧XDDD

 

 

一邊聽一邊思考他將這首歌選為主打的理由

希望以這首歌的模樣作為我們記住的樣子

每次只要到了We are gone的地方就會忍不住微笑又很想流淚

這種又是告別又是感謝又是再會的感覺,既心痛又溫暖。

隱約覺得好像有什麼要消失了、再也找不回來了,會 永 遠 失 去 現在的李昌燮,而他也深知這一點

所以不太能整理好自己的情緒(笑

結果這首歌比他入伍的消息給我更多的情緒起伏,其實對於喜歡的哥哥入伍頂多就是捨不得罷了,可是不知為何聽著聽著,除了釋然和感謝的情緒,還有種莫名的不安

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告別太溫柔了吧,溫柔地讓人連呼吸都刺痛


 

 

而instrumental版本的Gone和有李昌燮vocal的Gone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

少了李昌燮的vocal做主弦律,柔的的鋼琴聲非常清澈地傳入耳中,整首歌的配置非常簡單,沒有什麼突出的效果,就是平凡地進行

該說是主打的習慣嗎(笑) 副歌總是要來點弦樂

 

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但我一直覺得李昌燮的聲音是樂器。

整首歌的instrumental給我的感覺不是少了vocal、反而是少了一項主奏樂器的版本

比起vocal、他的聲音更像是以唱著歌詞這樣的形式在歌曲中流動、是樂器的一部份

很舒適、很融合。

 

 

聽到最後,我也試著回想當初為什麼會喜歡上這個人

其實關於這張專輯還蠻多有趣的事啊、像是all the kpop對於solo回歸消息下的標題"I('ll) see you at the end(of the year~)" 用了At the end的歌詞梗我滑到整個爆笑還截圖給朋友看

或是噗尼概念照拍的超級好看、初瓏歐逆友情出演MV還是任炫植還是沒給他哥寫歌之類的,但最後不知道為什麼還是用很emotional的方式寫了

 

所以到底是為什麼呢

除了At the End之外,最重要的契機大概就是那次的talk show了吧

我很喜歡真摯的李昌燮。

對我來說他不需要搞笑,無論是用歌聲、文字還是話語,又或是像這次以<Mark>這張專輯來傳達的方式,我都喜歡

說真的徐恩光跟李昌燮這兩個,雖然不常顯露,但真摯起來都是非常可怕的(笑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時間不算長,但在那時候遇見了真的非常感謝。

心裡有很多話想說,但還是留給自己好了。最後說出來好像都只剩下感謝。

 

謝謝你成為BTOB的李昌燮。謝謝你成為歌手李昌燮。謝謝你成為唱歌給我們聽的李昌燮。

謝謝。

我們到時候再見。

 

 

 

FI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