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參加鄉鎮工作那會,我最適應不了的是事情的拖延,感覺明明一天可以做完的事情,為什麼要拖到一個星期做;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是慢悠悠的。開始,我覺得這是人的問題,隨著我在鄉鎮工作時間的增加,對鄉鎮工作了解的加深,發現沒有這麼簡單,原來這不是人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環境和制度的問題。

就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在鄉鎮工作四年來,我才發現:原來工作真的是事緩則貴,不緩不行,有時候對於有些事情僅僅是自己著急上火沒用,工作還是推動不下去;而且太著急則容易導致工作出錯,保不準還得重新返工。所以只好慢著來,緩著幹,事情也可以完成。

比如,上面要求報個統計表,然後根據領導的安排,讓我向相關科室統計,然後我迅速向相關科室主任打電話統計,就出現瞭如下情況:

甲辦公室主任主任A說:不在,明天才能回來,實際上後天回來也不錯了;

乙辦公室科員B說:自己不能做主,得等主任把關後才能上報,於是等啊等;

丙辦公室主任C說:好的,我趕緊安排人準備,弄好了報給你,於是等了兩天就過去了。

就這樣打完電話後,我就坐等消息的上報,兩天過去了,我一看不行啊,於是親自去各個辦公室跑,終於在五天過後,數據終於報了。

這樣的例子是真實存在於鄉鎮的日常工作中,存在於我的經歷中,還有這樣的例子:

新的一天來了,你準備把昨天剩餘的工作趕快乾完,不到一個小時後,領導安排下村檢查工作;下村回來後,到中午了,於是喫中午飯。到了下午後,你覺得終於可以靜下心來繼續完成未完成的工作了,可是突然來了一個上級的電話,需要下班之前報,於是你趕緊放下手頭的工作,馬不停蹄的去填需要統計的數據了。

走到今天, 所謂的「拖延」並不是鄉鎮工作人員想要拖延,而是,身處鄉鎮,你不是哪吒,沒有三頭六臂,你只是「十指鋼琴中一指」,要彈出完美的旋律,必須的十指聯動,一指只能製造噪音了。而且一個鄉鎮對照縣區幾十個局的工作,只能隨時跟上上級的牛鼻子跑,所以拖延是被動的、無奈的。

今天,身邊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工作中有這種拖延症,這對於工作的開展還是個人的成長都是不利的,我們無法改變深處的環境,改變的只有自己,自己做到今日事今日畢,能不拖盡量不拖,相信隨著制度的完善,鄉鎮工作可以高效運轉起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