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名為LOW貨,俞敏洪是也。封面上配了一張俞敏洪的照片,底下有一行小字:偏見是罪惡的開始。

說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標題纔是帶有偏見的言論,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你就知道罪惡開始了。通篇也沒有什麼實際內容,無非就是煽動情感,用富有偏見性的口吻把一個人妖魔化,如同過去水軍黑崔永元那樣。然後打著討伐無道的口號,趁機建立情感教派。

亂世出英雄,也出梟雄,當然也會有像我這樣的狗熊。每到混亂的年代,就有一批野心家打著大義的旗號,牟取自己的私利。表面上喊著替天行道,實際上做出的卻是打家劫舍的勾當。昔日打著屠龍旗號的英雄最終腐化成惡龍,然後又有新的英雄取代它,中國的封建史就是這樣周而復始。

所以古人看的開了,評價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時會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相比而言,現代社會的人就幸福太多了。雖然野心家用的套路比較老,但一樣好用,比如今天的情感教派,趁著這件鬧劇的風波還沒結束,趕緊出來喊口號收買人心。

男女平等,請多給女性一些尊重,我是站在女性這邊的!大義之所以能收買人心,就是因為聽上去這話是為了我好,所以我覺得你是自己人。歷史權謀法則就是:想要贏得人心,在道義上佔上風,必須喊出有利於大家的口號,獲得追隨者的情感支持。

但實際上只是為了從你身上獲得利益,情感教派之所存在的理由就是因為關注者,或者教眾盲目充滿偏見,只要這樣你就會一直需要情感寄託。假如有一天你變得理性和公正,那麼教派存在的意義就沒有了。所以需要讓你感覺到自己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我作為你們的代言人說些漂亮的口號,你繼續關注我,我好繼續從你身上獲得利益。

《金瓶梅》中有這樣一段劇情,蔣竹山求娶有錢的李瓶兒,入贅後說出這樣的話:娘子如同學生重生父母,再生爹孃。聽到這話的李瓶兒心裡當然會感覺到失望,這個男人並沒有多少骨氣,婚前和婚後完全是兩個表現,不過這也表現出一個事實。

沒有真正的平等,如果男方沒錢,一樣會自覺低人一等,說出的話就是帶有討好的語氣。平等都是爭取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有錢了無論男女都會感覺高人一等。教主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自己有錢纔是真的,說什麼平等不平等的鬼話,有時間不如多從關注者那裡獲取利益。

我滿足你的情感需求,你幫助我轉發文章,吸引更多的感情失意者,擴充這隻帶有偏見的教眾隊伍。以後銀子我替你們收了,廣告費拿到手軟,經常幫你們訴苦,你們心裏面求得安慰,大家一舉兩得再好不過了。

文章底下的評論大多是感情支持者,一致感謝這位看上去是為大家好的感情教主。我也試著客觀的評論,但是沒人回復我,留言自然無法被其他人看見。如同狂熱的教派中只能出現一種聲音,不合羣的聲音通通都會被剔除出去,這本身就是一種偏見(電影迷霧中的劇情,利用人們混亂的情感成為教主操縱他人)。

韓非子認為如果民眾沒有任何人發言,大家靜悄悄的,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如果只有一種聲音存在,例如傳銷的隊伍中,不合羣的要麼被孤立,要麼被淘汰出局,這樣更不正常。能聽到正反兩種對立的聲音時,這樣纔不至於存在太多的偏見和盲目。

因為我們總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希望有人站出來為我們發言,所以才會被很多有心人利用。既然你不想自強自立,那麼我繼續愚騙你好了,讓你從虛無的情感中得到滿足,一如既往的懷有偏見,變得盲目。

那些表面上為你好,打著冠冕堂皇的道義旗號,用帶有偏見的虛無情感,維持你現實生活的意見領袖,只是為了獲取流量。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試著聽對立兩方不同的意見。

這個年代誰都會為金錢說話,很少有人真正關心其他人死活。平等不是一句口號,既然你要求平等,就不要依賴任何所謂的英雄和代言人,內心獨立自強。情感依賴於他人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平等,這就像小孩子被人誤解回家找父母哭訴一樣。

不求與人,反求於己才能真正實現平等關係。因為我和你是平等的,不會依賴你的情感支持,所以也不需要情感教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