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長城開始修建後,對遊牧民族的經濟封鎖實際上就已經開始了。

草原上的部落發現,在雙方沒有戰事時,你也沒辦法南下貿易了。

由於很難再通過正常手段去獲得很多生活必需品,也就更加加劇了草原上的搶劫之心。

遊牧民族因此也如前面說的那樣,因為長城的軍事威脅抱團組成了更大的軍事體。

這個軍事體,實際上也是貿易體。

而中原政權那邊,也由於長城的出現,壟斷了商業貿易的渠道。

但資本是逐利的,長城的出現使得南北的貿易出現了巨大的利差也因此催生了很多走私商團。

長城間的邊防軍日常巡查有兩個關鍵任務。

一個是巡視長城的工程質量和敵情。

另一個就是打擊本國打算走私的商人!

長城不僅防外人,後來更變成了防自己人。

一旦中原開始壟斷商路,遊牧民族你再想跟我貿易,就得看爺的心情!

兩個文明間,在不劍拔弩張的時候,政權之間也開始談判。

你們長城建起來了,我們知道你們牛X,咱們還是貿易吧,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我出牛羊和你們稀缺的馬,你拿你們的鹽鐵手工業產品跟我們換。

這就形成了政權之間的大宗貿易。

草原上的小部落不能搞自主貿易了,必須要把自己的商品集中到盟主那邊,由盟主統一前往邊境互市。

倆原因。

第一,你最緊俏的商品是戰馬,出口的目標就是對方政府。

第二,你必須依託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把你的商品要上價來!

你必須有大單於談笑間灰飛煙滅的架勢,才能讓鬼精的中原政權讓出更多的利來。

後來即便秦、趙、燕的長城全都完善成體繫了,其實遊牧民族仍然有餘地。

因為國際貿易的對手多。

比如我匈奴去年鬧災了,搶了趙國一把,現在老趙家跟我打貿易戰玩封鎖,我還可以跟秦國去貿易。

聽說你最近在打趙國,我也在打,你看,我又給你提供了這麼老些匹馬,趕緊咱哥倆熱乎熱乎。

過兩年,匈奴又跟秦鬧崩了,沒關係,又找趙國去了,咱爺們誰跟誰啊!這一匹匹新出爐的飛毛腿,趕緊騎上打秦國人去!

但這一切,隨著嬴政書記統一全國後,都作古了!

十多年間,各遊牧民族突然發現,那麼長的一條上萬裏的邊境線,咋都特麼成一個領導了!

再貿易時就變成了,一個強大的,統一的,集權的,超級龐大的中原政權對很多草原民族。

中原開始用自己獨家的買家優勢地位碾壓賣方!

對匈奴人,別廢話!一口價,一個鍋一匹馬,你不賣我找東胡去啦!

對東胡人,那面匈奴人已經甩賣了啊!你降不降價!我可不是非跟你一個人做買賣啊!

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旦草原和中原出現了武力衝突,草原將面臨著上萬裏的貿易封鎖!

沒有鹽,沒有鐵,您就等死去吧。

所以說,面對突如其來的這麼大體量的唯一對手,無論是對武力的要求,還是對貿易的要求,都使得草原各部落也需要變成一個體量超級龐大的民族。

所有的部落在冒頓統一草原後沒有辦法的必須要成為一個整體,去對抗他媽的蓋了一條這麼牛X的長城的中原民族!

「團結就是力量」的嘹亮歌聲響徹草原!

我得拉出來四十萬騎,才能嚇竄你劉老三!

我得變成只有一個賣方,才能跟你這一個買方進行均等博弈!

至此,長城的偉大作用終於說全了。

1、它以並不高的投入(相對後面持續的軍備支出),幾乎是一勞永逸的完成了對北疆的安防任務。

2、它極大的降低了遊牧民族的戰爭優勢(馬),極大的提高了中原政權的戰爭力量(雷達、長城高速、步兵堵騎兵)。

3、它成為了中原政權對草原民族的經濟封鎖線,也因此有機會成為了在草原民族衰落後趁他病要他命的最關鍵戰略性武器(東漢會講到)。

但也因此,由於長城的出現,從此也基本上將草原上本來「邦國制」的鬆散遊牧民族無可奈何的綁定成了一個整體。

它的出現,為兩個民族實際上都降了成本。

對中原政權,長城降低了政權的運營成本。

對草原政權,長城減輕了各部落間的內耗拚鬥。

但它的出現,也將兩個民族之間的戰爭矛盾拱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打起來,就是兩個文明之間的戰鬥了。

這種歷史脈絡的相互塑造,著實美麗,讓人著迷!

在這樣的歷史節點,時間來到了公元前133年!

猛男劉徹準備一戰乾死對面的軍臣單於。

王恢由於一直竄前竄後,又自詡是個匈奴專業觀察家,於是被武帝安排總攬此次滅匈籌劃總設計師。

王恢策劃了一個質量並不高的陰謀,然後派出了先前上書的聶壹前去誘敵。

公元前133年六月,漢武帝派遣精兵30萬,命護軍將軍韓安國、輕車將軍公孫賀率主力部隊20多萬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將屯將軍王恢與驍騎將軍李廣和材官將軍李息率3萬多人出代郡,從側翼襲擊匈奴的輜重並斷其退路,欲一舉全殲匈奴主力。

大網已經拉開了,要看王恢那邊是否能夠詐騙成功了。

聶壹以出塞經商為名,見到了匈奴的黨政一把手,軍臣單於(冒頓單於的孫子)。

在劉邦和冒頓的第一代交手後,重孫子和孫子開始過招了。

聶壹欺騙軍臣單於說,他有手下數百人,能斬殺馬邑縣令,舉城而降,牲畜財物可盡歸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軍前來接應,一方面搬貨,一方面防備漢兵。

軍臣單於比較猶豫,因為眼前的這個漢奸來的太過於突然,但馬邑的財物又實在是誘惑太大,仔細盤算下,決定兩手準備,一邊親率10萬大軍進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雲縣)隨時準備出擊 ,一邊派使者隨聶壹先入馬邑,辯辯真偽虛實。

聶壹隨後返至馬邑,那邊早就做好了全套戲,馬邑縣長被雪藏,然後殺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級懸掛在城門之上,偽裝為縣令頭顱。

使者回報軍臣單於:沒問題!趕緊去吧,馬邑現在處於無政府狀態。

軍臣單於得到報告後,開始率領10多萬大軍向馬邑方向進軍。

但草原上的民族,天生就和狼打交道的,基因中的警覺性讓他覺得很不對勁。

劉徹和王恢都是第一次面對戰爭這項世上最冷酷,最沒有犯錯機會的複雜事情,他們的實戰經驗都是零。

要知道,設伏耍詐的地點盡量不要選在城鎮,這是一個戰爭學通識。

原因在於,以城鎮為中心的保密工作實在是太費勁,敵人非常容易從各方面的角度發現不同往常,其中有詐。

城鎮的經濟活動多,人口流動雜,完全做到保密,幾乎不可能,總會有一個環節,讓你露出馬腳。

所以但凡設伏,中心都是在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可以以城鎮為誘餌,但萬不可以城鎮為中心。

三十萬大軍,以馬邑為中心,可以進行會戰,但把設伏作為戰略導向,打算把人家引到馬邑甕中捉鱉,從最開始,就已經幾乎預言著這次戰略目的不會得逞。

大軍距馬邑百餘裏的時候,發現沿途有很多牲畜,卻無人放牧,這種現象引起了軍臣單於的懷疑。

軍臣下令大軍停止前進,派出哨探四面巡查,並攻下了一個長城烽燧,俘獲了武州尉史。

接下來,我們剛剛討論的,戰略脆弱的保密環節被攻破,尉史將馬邑伏擊計劃和盤托出,軍臣單於聽後下令立即撤軍。

一個機密度極高的帝國戰略計劃,被一個邊防尉史知道,而且既然知道還在這麼重要的時間出現在這麼前線的哨所,30萬大軍的一系列準備就此打了水漂。

此時的王恢、李息率領的三萬大軍已經出代郡,放過了匈奴主力,準備襲擊後方輜重並與漢軍主力進行合圍,這時傳來了消息,匈奴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全線退兵。

王恢看到自己這三萬人由扎口袋的確突然變成了阻擊主力,覺得自己這點人沒什麼勝算,於是撤回了代郡。

韓安國作為韓軍總司令在埋伏好幾天後不見動靜,於是改變了原先的作戰方案,率軍出擊,結果匈奴大部隊早已撤退回了草原深處。

三十萬漢軍無功而返。

就這麼糊裡糊塗的獻出了自己的第一次,卻連個匈奴毛都沒摸著,劉徹大怒。

別跟我扯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爺就是要每次出征都大捷!全軍將士高唱血染的風采!

出動了三十萬軍隊,消耗了大量的糧草輜重,你居然讓匈奴人跑了,主戰者王恢要為這次出師未捷扛責任。

更讓劉徹痛恨的是,只有王恢是有機會能幹他一傢伙的,但喊打喊殺最兇的這位面對退軍的匈奴人卻理智起來了。

王恢的辯解是這樣說的:他的人馬太少,無法與匈奴主力抗衡,他的撤退保全了大漢的三萬人馬。

但他不知道,他面對的這位主子,並不在意什麼成本,並不在意什麼人命,他要的是千古之名。

他還賄賂了時任丞相的劉徹的舅舅田蚡,但面子第一的劉徹卻根本不為所動,我是不會錯的!

攪了我的頭彩,必須有人為此負責任!

馬邑之謀最終以王恢自殺而告終。

整場戰役過程平淡無奇,也許是我們整個系列中,最沒勁的一場戰役描寫,但在這一章中,我們出場了「儒教」、「匈奴邦國制的原因」和「偉大的萬裏長城」這三個大戰前最重要的三個邏輯支柱,而且這次沒有打響的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極其關鍵的轉折點。

原因在於,此次馬邑之謀,由於劉徹鯨吞的大胃口,徹底的讓匈奴開始萌發出了寒意。

這次陰謀,也意味著漢帝國和匈奴的徹底決裂!

此後,匈奴再也不敢相信漢朝,拒絕與漢朝和親,還開始在邊境攔路實施武裝劫掠,出兵四處襲擊漢朝邊郡,劉徹則更是撒了歡的抱著跟丫拼了的態度開始了各種的大炮打蚊子,連綿不絕的惡戰到最後想停都停不下來了。

一場死亡的遊戲盛宴在這兩個民族之間展開,直到其中一個清盤離場,輸的底掉,幾乎永遠的失去了再上賭桌的機會。

這一系列的國家民族之戰,也刷新了整個中國戰爭史上的成本上限。

古往今來,在冷兵器時代,再也沒有任何一場綿延數十年的國家戰爭能夠比漢匈的這一次巔峯對決燒的四海皆荒。

這也是漢民族歷史上極其罕見的一次,徹底的完成了對遊牧民族的根本性勝利。

在那個生產力極其落後的年代,劉徹,也就是偉大的漢武帝之所以能夠完成如此功業,在於兩個不世出的戰神,一連串抽骨吸髓政策的巧取豪奪,以及數千萬人如同螻蟻般的捲入了這臺根本停不下來的戰爭機器!

大漢匈奴的世紀大戰,就要打響了!

在馬邑陰謀的佈局時,有一個年輕人,眼中閃出了興奮和絲絲的寒光。

仗一定要那麼打嗎?

如果換一種方式呢?

繼楚漢爭霸後,名將的時代,再次到來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