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個飽讀詩書的人,為什麼會一步一步變成流浪者?後來又如何走上了神壇?也許這個題目更為正確,用倒推法以終推始、就能知道一切的利憋與因果聯繫!

1、沈巍從小本來就是一個愛學習歷史的人,因為父親的反對、在不得不違心的選擇下,在高考時把歷史專業改為了審計專業。

2、由於本身對審計不感興趣,小時候常有撿破爛去賣,然後用賣破爛的錢來買書,在工作單位中也延續了這一良好的習慣,卻被單位同事領導判定為精神出了問題,所以在工作單位太壓抑,總是顯得格格不入,所以不得不逃離苦海,以隱士的心態流落到大街上去撿破爛為生,目的是希望在沒有父親及單位同事領導的打擾下能安心的自由的讀書,在二十六年間沈巍沈先生讀了一千多本書,讀的國學書籍最多了。

3、在這街頭淪落撿破爛的二十六年中,可想而知沈先生也是受到太多不平公和委屈的,國學本來就包含了哲學,因為沈先生坎坷的經歷加上對國學書籍的閱讀和理解,自然而然對國學的內容已瞭然於心,以平淡平凡心的處世之道來生活,自然能對國學有獨特的見解,也正是這些見解的表述,讓年輕人認為沈巍是一代"大師"。

4、沈巍、上海人,父親大學畢業生、自己也是大學畢業生,今年52歲、在26年前曾是上海審計局公務員,在上海大街上撿破爛了26年,以撿破爛為生。

5、在2019年3個月份,經過了網路人的炒作與挖掘、在二十天內成名爆紅於網路,被很多年輕的網紅及漂亮的大姐"師娘"追捧為"沈大師",前兩天已經"出山"了、將會有一段時間是網路紅人和流量明星。

6、沈巍將來的後半生生活將取決於沈巍先生將來這兩個月的表現,如果能夠堅歷大起大落大紅大紫而堅持初心、鑽研國學,沈先生將有機會成為一代"大師"走上神壇。

7、我送沈先生幾句話、借用古人云"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改初心、方得始終,此為大丈夫也!""真名士、自風流"!


一個飽讀詩書的流浪者,名沈巍,52歲,公務員!從2011年開始流浪至今已有26年。沈巍肚子里的「料」還真不少,中華五千年文明,他都能說出個道道,從經典國學,到野史三國,乃至於對近代當代的名人名家,都能知其一二,甚至知其三四五六七八。能夠做到這一點,還真是常人所不能及呢,不要說我們普通老百姓,就連一些高等院校的講師,也未必能比沈先生博學多才。

3月份沈巍在幾個短視頻平台走紅,被網友貼上了「國學大師」、「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等標籤。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開始,3月20日,近百名主播微商聚集,許多網紅美女都爭先跟流浪大師合照,並且在網路上迅速傳播,並出現一大批「乾兒子」「沈師娘」……

一個流浪者,緣何走上「神壇」?在大家的長期的印象中,流浪漢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沒有文化且不勞而獲的人,而沈巍因為讀過大學,外加公務員身份,這種強烈的反差,獵奇心理,讓大家給予了很多的關注!可是這種關注是慢性消耗,利益驅動。

趨之若鶩的商家,主播要的是流量,是人氣,不是倡導垃圾分類,不是告知垃圾分類互聯網?……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北京就已經開始提倡垃圾分類收集處理。

1993年,北京率先制定《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要求對「城市生活廢棄物逐步實行分類收集」。到今天的互聯網?垃圾分類……網上說1993年沈巍因垃圾分類和大家意見不同,而離開家庭,離開單位,大家覺得合乎情理嗎?他可是公務員!為什麼流浪,我們真的需要去刨根問底嗎?為什麼為了流量去打擾一個原本清凈生活的人。

透過這個問題,我們看到一部分默默看笑話,不出手制止;一部分炒作,炒的一地雞毛……

以下為他本人自述:

我的父親是我反思人生的樣本。他是(上世紀)60年代的本科生,學的航海專業,從江蘇到上海後,他的人生遇到了挫折。

我出生在上海,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但父親和外婆的關係不好,不知何故父親常遷怒於我。即使這個樣子,我也沒恨他。

我喜歡畫畫,也喜歡讀歷史之類的書,但他深惡痛絕。有時候,我賣了垃圾買了書,回家時,只能悄悄藏起來,不讓他看到。直到晚上,等他睡覺了,我才敢在被窩裡偷偷把書拿出來看。

那時的語文老師說,我有壓抑感。是的,我在父親面前無所適從。

學審計專業是我這輩子的遺憾。如果父親很客氣地交流,我一定不會選擇這個專業。我會選擇中文系或者國際政治研究。

畢業後,我進入上海某區審計局。我沒有名校背景,對審計專業也不喜歡,但在父親的約束和壓力下,我才做的這個選擇。

這輩子,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遺憾。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一份符合自己意願的工作,和文化掛鉤,而不是數字。

沈巍說,現在他每天有兩件事,撿垃圾和讀書。

這次網上走紅真是不虞之譽,沒想到。不過,這不能改變我的命運。我一輩子沒想過成名,人要實至名歸,做到了自然就出名了。

看到這段話後,請大家放過這位高素養的流浪者吧……


腹有詩書氣自華。亘古不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