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後煲湯進補,究竟是喝湯更補還是喫肉更補?

給生病的人煲湯進補,是大家普遍認可的生活常識,但燉好了湯之後,到底是給病人喝湯還是喫肉?杭州市第一醫院營養科的主管營養師蔣虹說,湯內的營養成分包括肌漿蛋白、遊離氨基酸、肽類、鉀、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少量脂肪等。肉類的肌肉纖維很難溶出進入湯內,因此湯內含蛋白質極少,僅爲1%~2%。而骨頭中的鈣、鐵元素屬於不可溶性的成分,所以湯中的鈣、鐵含量也不豐富。

生病後煲湯進補,究竟是喝湯更補還是喫肉更補?

用來煲湯的肉中主要含有的營養素爲蛋白質,其次還含有維生素、微量元素及脂肪。其蛋白質含量爲15%~20%。顯然在蛋白質含量上,肉勝於湯。然而人生病後虛弱,消化不良者食慾差,攝入肉類會造成消化系統和肝腎負擔,而雞湯、肉湯、魚湯味道鮮美,能改善食慾,其含有的營養物質能被病弱者快速吸收利用,起到滋補的作用,故病弱、消化不良者,只要沒有高尿酸血癥,應選擇喝湯。

生病後煲湯進補,究竟是喝湯更補還是喫肉更補?

當病弱、消化不良者進入康復階段,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而血液中白蛋白及總蛋白含量偏低,這時候就應選擇喫肉,再喝少量的湯。

(更多貼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醫直播互動,請關注人民好醫生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