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

〔記者吳柏軒/臺北報導〕行政院推出少子化對策計畫,但私幼團體卻控遭污名化,旗下四千二百傢俬幼不敢加入。家長團體擔憂準公共化幼兒園若只剩經營不善者加入,政策成效大打折扣。

中華幼教協會理事長蘇傳臣說,該政策未與私幼業者團體協商,「補貼業者」的傳言使私幼背負圖利罵名。但事實上,即使加入準公共化,私幼的營收並沒有增加,只是從家長端收取的學費變成部分由政府支付;但政府從未替私幼說話,因此預計四千二百多傢俬幼將抵制政策、不敢加入。

幼教聯合總會會長何明德擔心原本每月可從家長收費,改由差額須從政府領,業者恐有現金周轉問題。而契約禁止漲學費,還要將教保人員等調薪,將連帶造成司機、廚工調薪等其他營運成本增加,政府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喫草,私幼為何要加入?

臺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很多家長不敢詢問保母或私幼是否加入準公共化,怕被貼上「搞怪家長」標籤。家長不能促成業者與政府簽約,最後只有經營有困難的私幼才會加入。以臺南市推行經驗來看,政府希望七成私幼準公共化的目標過於樂觀。

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評論,該政策缺乏清楚立場,不是要幼教全面公共化,也不是市場化,建議專一走向幼教公共化;拿這些補貼經費逐步擴大公幼數量,可從五歲幼兒義務教育開始逐歲向下。每年拿一百卅億元來補貼,恐嚴重排擠其他教育預算。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說明,準公共化幼兒園是為擴大平價的教保服務,所以設計家長每月繳費不超過四千五百元等上限,家長繳費與私幼原來收費間的差額,就由政府代付。至於私幼擔心的資金周轉,因差額給付的經費,會預先估算私幼學生數,並在學期開始第一天(八月一日)就先核撥總數一半,剩下一半在九月撥,等於業者可提前取得經費,應不會有周轉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