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王者榮耀視頻吧,每天給你不一樣的遊戲解說!↗

上賽季坐冷板凳的夏侯惇本賽季異軍突起,在kpl有選手使用後,排位屢見不鮮,在kpl的使用比更是高達第三之高。那麼為什麼夏侯惇勝率不那麼高呢?

①容錯率低:

夏侯惇的技能控制容易被躲掉,比如一技能的二段控制有後搖,當你放出的時候,敵人已經走出控制範圍;大招的鉤子控制更是難以把握,一個不注意就容易空大,需要勤加練習。

②輔助坦度不夠:

相比於其他坦克,夏侯惇壓根談不上肉,一沒有免傷,二二技能的cd略長,很難抗住一波傷害,容易被秒。

③可替代品多:

當前版本可使用的輔助上單非常多,夏侯惇談不上第一梯隊,往往在kpl登場都是輔助被針對的情況下選擇。可以用白起蘇烈這種開團英雄代替。

那麼夏侯惇應該怎麼玩?

銘文:

藍色:調和*10

綠色:虛空*10(輔助)/鷹眼*10(邊路)

紅色:宿命*10(輔助)/異變*10(邊路)

出裝:

救贖之翼+影忍之足+紅蓮斗篷+不死鳥之眼+極寒風暴+霸者重裝(輔助)

影忍之足+紅蓮斗篷+冰脈+不死鳥之眼+黑切/破軍+霸者重裝(邊路)

技能選點:主二副一,有大點大。

以上內容為王者榮耀視頻吧於4月2日原創,碼字不易,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哦!

長都長的那麼帥,點個贊再走唄!


感謝邀請,大家好我是天黑君~

夏侯惇這個英雄在加強之後徹底從原來的下水道英雄變成了熱門,無論是邊路還是輔助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在kpl比賽中選用率排在所有英雄第三位,但是勝率只有可憐的36.6%,為何如此之低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技能前搖過長

夏侯惇的技能機制其實不錯有控制有護盾,有真傷有位移。不過缺點就是技能前搖實在太長了,大招還可能被打斷,這導致夏侯惇作為輔助的話控制不穩定,作為邊路又很難切死後排,屬於全能但每項都不是頂級。只能為團隊提供抗傷,作用相對於其他熱門邊路有所欠缺。

2.選手和英雄不契合

在kpl中優秀的邊路一般都喜歡偏秀的英雄比如花木蘭,楊戩,關羽這些。拿個夏侯惇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們的操作空間,當他們想像以往一樣切到後排,發現一個一技能抬手對面已經跑了,這種感覺顯然不會讓他們喜歡這個英雄。

3.qghappy貢獻了很多失敗場次

qghappy本賽季拿了十場夏侯惇只贏了其中三場,勝率相當的低。一般夏侯惇都是給到fly,對於這樣一名選手給他一個夏侯惇實在是大材小用,任他再秀拿這種偏笨重的英雄也很難有發揮空間,也是qg本賽季戰績不好的原因之一。

大家認為為什麼夏侯惇的勝率不高呢?這個英雄的強度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看了回答不要忘了贊和關注哦,祝大家上分愉快????


專註遊戲二十年。三歲玩積木,四歲霸王大陸扔爆炎,五歲戰紀走雷道,六歲吞食借東風,七歲帶黃金斯拉姆…最近專治王者:抽風,癲癇,癡獃等,各種疑難雜症。

夏侯惇作為肉盾偏戰士的角色在KPL上出場率名列前三,但是勝率相對其他角色(到4月2日共45個英雄登上KPL賽場)低了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夏侯惇作為坦克,又有比坦克高的輸出,作為戰士又比戰士高的生存,突進,團控,生存能力都是團戰必備的,算是G10比較突出的坦克,所以KPL上場率相對較高。從這些官方數據看到夏侯惇被禁少,出場多,局表現一般。這個官方數據表中蘇烈和夏侯惇位置相似,KDA高了很多,其他前六的都是戰士,法師,刺客等熱門角色,一場比賽肉和輔助得MVP機率比較低,所以KDA(局內表現)低,不能說明肉和輔助作用不大。下面看下其他坦克排名可以看到KDA比夏侯惇高的只有蘇烈和白起,白起團控比夏侯惇差,單控比較強。賽場單抓比較難,一般都是團戰,也就造成夏侯惇比白起更容易上場。蘇烈是本賽季熱門,團控,輸出,被動都很強勢,他一被選中,對方就很難找到能和他相制的坦克,夏侯惇就是除了蘇烈的熱門人選,用來和他在團戰中對抗,很明顯,夏侯惇輸的比較多,如果換成其他坦克勝率也不高。總結,夏侯惇出場高是因為團戰要求,勝率低是因為對抗角色強。感謝閱讀,覺得說好了點贊,讓更多人看到,謝謝!


先看看這些數據, 生存能力和技能效率都比較低,雖然不能說這個數據就是準確的,但也不是空穴來風。

夏侯惇還是有優勢的,兩個帶控技能,被動回血,帶護盾,但是想要打出高傷害,必須要在經濟上壓制對方。否則在同等經濟下,只能當個輔助坦克,而經濟一旦落後,傷害度就低,也不夠肉,保護不了後排又扛不住前排,只能淪為團滅發動機。

夏侯惇也手短,除了大招算個位移,容易被放風箏。技能前搖長,大招給後排的話又容易與團脫節,而被集體圍毆。快節奏的團戰也不能給夏侯惇足夠的回血空間。

以上是小姐姐的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