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有德/上海採訪報導

5坪大的店面,隱身在虹橋路地鐵站旁,這間「烘蛋森林」是朱昱成6年前從台灣進軍上海早餐市場的「起家厝」,也是他夢想起飛的第一站。今年40歲的朱昱成從「快餐車」發跡,曾經騎摩托車環島,研究各地的台式早餐,最後決定將「烘蛋」帶進上海。

▲40歲的朱昱成從「快餐車」發跡,以「烘蛋」吐司挑戰上海早餐市場。(圖/記者魏有德攝)

▲40歲的朱昱成從「快餐車」發跡,以「烘蛋」吐司挑戰上海早餐市場。(圖/記者魏有德攝)

朱昱成剛到上海的時候,對環境不熟悉,悶著頭開完店,身上只剩人民幣幾百元。他表示,「反正房租已經付三個月,做做看,能成就成,不成再回台灣,至少機票錢還留著。」

幸運的是,朱昱成開店的時候,碰到不少貴人相助,而他口中的「貴人」,竟然是騎著電瓶車,靠著送「外賣」認識的客人。他表示,上海很大,顧客習慣叫外賣,幾年前外賣都得店家親自送,為了增加客源,硬著頭皮也得上。

▲幾年前,大陸外賣平台還沒興起,朱昱成以送外賣的方式,讓生意越做越火。(圖/記者魏有德攝)

▲幾年前,大陸外賣平台還沒興起,朱昱成以送外賣的方式,讓生意越做越火。(圖/記者魏有德攝)

「老闆你幫我送一下外賣,就在附近而已。」朱昱成回憶起親自送外賣的日子,他認為,當時因為人手不足,得先把店門關上,送完再回來繼續營業,然而就是這種做法,慢慢建立了客群,「附近上班族很喜歡我的東西,越點越多,生意就慢慢火起來。」

▲朱昱成提醒想要西進創業的台灣人,選對地點,一開始投資不要太大,多給自己一點壓力。(圖/記者魏有德攝)

▲朱昱成提醒想要西進創業的台灣人,選對地點,開始投資不要太大,多給自己一點壓力。(圖/記者魏有德攝)

「烘蛋森林」門口的一張圓桌是朱昱成最喜歡的位置。他解釋,剛開始創業,從一早忙到中午便會坐下來看著路人、休息、甚至打個盹;至於為何喜歡坐在這邊,因為「感覺很舒服」。他說,當初對面是個空地,現在辦公樓快蓋好了,「三棟耶,你想想會有多少人,有1/10買我的早餐,就不得了了。」

儘管餐飲業入行門檻較低,但對朱昱成而言,在上海經營早餐店,挑戰可不小。首先要面對的是「飲食習慣」,當地40歲以上的中年人喜歡吃傳統的「四大金剛」,也就是油條、飯糰、豆花和燒餅,再加上鍋貼、生煎包等上海小吃,選擇特別多。

他表示,有些民眾不知道加熱的三明治,口感會這麼好,一般而言,當地消費者只有在便利店、西式餐廳、麥當勞才會吃到三明治,「而且是冷的」。對我們來說,熱的三明治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很方便的早餐」。但要如何把熱的三明治推廣出去,還得用口味去征服顧客的味蕾。

▲朱昱成在上海經營早餐店,「飲食習慣」是首先要面對的挑戰。(圖/記者魏有德攝)

▲朱昱成在上海經營早餐店,「飲食習慣」是首先要面對的挑戰。(圖/記者魏有德攝)

「烘蛋森林」的品項不多,三明治、蛋餅、鐵板麵,都是台式早餐的精隨,從中再做一些變化。客人的創意,有時卻讓朱昱成哭笑不得,他提到,一個蛋餅,可以加五種材料,薯餅、雞腿肉、肉鬆、培根、再加一顆荷包蛋,「老實說,蛋餅都包不起來,這怎麼捲阿!」。

也有客人的堅持,讓朱昱成印象深刻,甚至用他的名字和習慣吃的口味,放進菜單成為一道新的產品。有一個叫做安東尼的學生,一整年只吃雞腿肉加杏鮑菇,當時菜單上並沒有這口味,學生畢業離開後,朱昱成為了感謝他的堅持,就出現了「安東尼土司和蛋餅」。

▲位在上海虹橋路地鐵站的「烘蛋森林」,是朱昱成的第一家店。(圖/記者魏有德攝)

▲位在上海虹橋路地鐵站的「烘蛋森林」,是朱昱成的第一家店。(圖/記者魏有德攝)

選擇從上海做為他的出發點,朱昱成看上這個城市擁有的「無限可能性」。他認為,上海之所以被稱為「魔都」,全因變化快到讓人無法捉摸,機會跟風險也並存,假使沒做好準備便投入太深,容易爬得高、跌得快」。

創業6年的時間,「烘蛋森林」曾經迅速擴張,全盛時期有10間加盟店,卻也收掉了8間。朱昱成重新整理思路,決定踩穩腳步、打好基礎。他提醒想要西進創業的台灣人,只要選對地點,一開始投資金額不要太大,給自己多一點壓力,不管大陸市場模式變化有多快,穩紮穩打才能走得更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