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察者網

東方衛視出品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視頻工作室

觀察者網聯合支持

思想政論節目

《這就是中國》

聽張維爲說

第四集 中國不尋常的崛起

本期主嘉賓張維爲教授與觀衆

分享了中國不尋常的崛起之路

張教授認爲,中國的崛起

“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奇蹟”

我們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勇氣

甚至犧牲,取得了如今的成績

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

一個超大規模國家的和平崛起

期間我們雖借鑑了西方模式

但卻是有選擇的借鑑

這也是中國實現和平方式

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是中國成功的關鍵

當我們談到中國的和平崛起

談到中國模式

其中最關鍵的問題

不在於能否說服西方國家

而在於我們自己是否有足夠自信

附《這就是中國》第四集

張維爲教授演講稿節選:

中國崛起最不尋常的地方是,從整個世界的歷史角度來看,它的最大特點是和平。

我們都懂得“第一桶金”的概念。現代化始於工業化,工業化就需要第一桶金、第一筆財富、資本積累、原始資本。西方國家無疑是通過血液、戰爭、殖民來獲得,只有中國沒有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沒有掠奪別人,而是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勇氣,甚至犧牲,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一個超大規模國家的和平的崛起,應該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奇蹟。

回看世界歷史,西方崛起的過程幾乎就是一部動盪與戰爭的歷史。從歐美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19世紀中葉開始,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1848年,也就是馬克思所處的年代,整個歐洲幾乎都爆發了動亂和革命。到了19世紀中半葉,英國、法國等西方大國已經把整個非洲瓜分完畢,期間西方國家之間的衝突戰爭幾乎沒有中斷過。

而在非洲以外,1854年,英國、法國、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1858年法國侵佔了印度支那,於1865年實現了對其完整的控制。1860年,英國、法國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攻佔了北京,掠奪和焚燒了圓明園。

我自己曾經做過粗略的計算,當時英格蘭人口很少,僅有1000萬左右。英國僅憑這兩場鴉片戰爭,從中國拿到的賠償,足以給當時的英格蘭建一個完整的養老系統。他們通過掠奪發了大量的戰爭財。

在北美洲,美國的崛起也是血與火的歷史。1846年到1847年,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爆發,美國獲勝,所以美國今天獲得了包括加州在內的大片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

所以今天特朗普想在美墨邊界修牆,我有些墨西哥的朋友會說:我們無非是回到我們自己的家園去。他們覺得那個土地過去是自己的,你看那地名都是我們西班牙文的。這是歷史的原因。

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就是對印第安人的大規模的屠殺。186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法案,驅逐印第安人,建立所謂的印第安人定居點,所以美國人開始移居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草原。到1883年,也就是這個法案通過後的15年左右,上千萬的印第安人已經被殺戮了,美國無償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資源。

我們要知道,當時美國也是個農業國,農業國最大的資源就是土地,美國無償獲得大片大片的土地,獲得了農業社會最重要的資產。

當時我們的華人命運非常悽慘。如1870年的時候,華人曾經佔到愛達荷州人口的1/3,因爲他們幫助修建美國的東西鐵路。但和黑人一樣,他們沒有土地,沒有自由。所以我們看的美國西部片,那些自由是屬於歐洲移民、男性移民的,跟黑人、亞洲人、中國人、華人沒有關係。

我和大家回顧這段歷史,實際上是要幫助大家看到,中國這麼一個超大型的國家崛起,是非常之不容易。

西方國家崛起的時候,這種侵略和掠奪之血腥,貧富差距之大,社會公正之少,貪污腐敗之嚴重,可以說是令人髮指的。

張維爲:這些大國今天指責中國

自己的崛起哪個不是血淋淋?

但是和中國相比,它們可以把這些矛盾全部轉嫁到外邊去,把罪犯出口到澳大利亞,把異教徒出口到美洲,持不同政見者出口到美洲,然後自己還可以制定整個世界的政治規則、經濟規則、貿易規則。貧富差距大於中國現在幾十倍也沒有關係,因爲當時幾千萬的黑人、奴隸、華人的苦力,當時都是屬於合法的。

但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必須在自己的土地上完成整個工業化,而且要化解這麼大規模的工業化帶來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

英國18世紀工業革命的時候,它的人口才1000多萬,少於今天中國任何一個大城市。法國19世紀工業革命的時候,人口只有2000多萬,而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接近14億人口的大國。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進行這麼大一場大規模的工業革命、社會革命,在境內消化所有的矛盾,沒有發動戰爭,沒有對外掠奪,而是給多數百姓和世界上多數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而且中國成了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非同尋常的。

張維爲:總有人提日本人素質高

卻忘了他們比中國早100年消除文盲

有一次我在北京做一個講座,談中國崛起,有一個年輕人問了個問題。他說中國物質財富方面成就巨大,但你看我們的市民素質還比較差,特別是和日本相比。他覺得日本市民素質比較高。

後來我就講,歷史是我們中國人的宗教,我們有一點歷史感。我承認我們市民文化、市民素質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但你不要忘記兩個事實:第一就是中國是剛剛經歷過世界最大規模的城鎮化。我們一半以上人口,甚至超過一半人口,都是第一次做城裏人。昨天還在田頭種地,今天已經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了。這樣人口密度比較大,就需要一些新的規矩,比如要排隊,講話聲音輕一點,上地鐵先下後上等等。

管子2000多年前就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有時候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然後素質慢慢會上來的。而且實際上這方面中國進步還不算慢,特別是越年輕的人好像這方面素質越好,值得年長者學習。

我覺得還有一點不能忘記,就是如果你要比較中國和日本,一定要了解日本現代化的原始積累、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19世紀下半葉,明治維新成功之後,日本馬上就加入了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對中國發動了甲午戰爭。

擊敗中國之後,中國當時給它的戰爭賠款是2.3億兩白銀,2.3億兩白銀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當時的中國政府的三年的財政收入。日本用這個錢又來發展,方方面面又上了很大一個臺階。所以到1900年的時候,日本基本已經消除了文盲,比中國要早一個世紀,我們是到2000年左右基本消除文盲的。

有時候我就在想,現在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把美國三年的財政收入送給中國,讓我們來發展,來改善我們的市民素質,再給中國100年,那肯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市民素質了。當然這是一個假設。這是爲了說明,這個問題,實際上要用歷史的角度來看。

日本在現代化的原始積累,以及後來發展的過程中,榨取了中國人多少血汗、資金、資源,傷害多少中國人的生命,應該說是罄竹難書。相比之下,隨着外敵入侵,白銀外流,中國變得國庫空空,走向了衰敗。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的時候,中國又被迫支付戰爭賠款4.5億兩白銀,從此真的成了東亞病夫。

在中國近代史上,甲午戰爭前後,九一八事變前後,實際上還是中國發展相對比較快的時候。日本發動的兩次戰爭,使中國現代化事業突然夭折,經濟倒退數十年,無數生靈塗炭。

中國確實最後是從一貧如洗的這個基點上一步步地出發,走向民族復興,終於走到了今天,所以真是非常不容易。

現在我們有現代經濟、現代國防、現代科技,實現了對日本經濟規模的真正的超越。如果根據官方匯率計算,中國經濟是2010年超過日本的,現在是接近三個日本了。

80年前,抗戰開始時,日本的鋼產量超過中國100多倍。今天你看一下,這個鋼產量的排名很有意思:全世界最大的鋼產量當然在中國,第二是中國河北省,第三是河北省的邯鄲市,第四是日本。當然我們也有自己的問題,現在要去產能,或有一部分產能要轉化,這是後話。

所以我想到這一點,我們確實是感慨萬千。

40年前鄧小平訪問日本的時候,他曾經指示隨行的央視的攝影師攝像組,說你們多拍一些日本普通家庭的生活。當時我在大學裏唸書,看到日本普通工人的家庭都有電冰箱,感到不可思議,簡直是太震撼了。實際上鄧小平希望就通過這樣的方式,使中國人真的知道,並激發我們的鬥志,努力工作,“趕和超”,趕上和超越。

4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崛起了,物質生活也好,生活條件也好,真是全面趕上來了。關鍵是,這一切都通過和平方式實現,不是戰爭手段,所以我們真的引以爲自豪。

編輯:趙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