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本就是他的真面目,個被吹起來的聖君。

所謂的聖君?真面目是什麼,不過只是個建立在老爹的資本下,以及有個被黑的一沓糊塗的好兒子,收拾爛攤子的昏庸之君而已。

以下幾點,都出自於正史。

所謂的明憲宗是昏君,不外乎與這幾點,第一寵幸萬貴妃,導致後宮不穩,外戚權勢滔天,囂張跋扈,以及求丹問仙,大興土木建造道觀、宮殿。

然後再看看所謂的明孝宗,在外戚和求丹問仙上,究竟怎麼樣吧。

原文:

李夢陽,字獻吉,慶陽人。弘治六年舉陝西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

十八年,應詔上書,極論得失。末言:「壽寧侯張鶴齡招納無賴,罔利賊民。」鶴齡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張氏」語,誣夢陽訕母后為張氏,罪當斬。時皇后有寵,後母金夫人泣訴帝,帝不得已係夢陽錦衣獄。尋宥出,奪俸。金夫人訴不已,帝弗聽。左右知帝護夢陽,請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憤。帝又弗許,謂尚書劉大夏曰:「若輩欲以杖斃夢陽耳,吾寧殺直臣快左右心乎!」他日,夢陽途遇壽寧侯,詈之,擊以馬棰,墮二齒,壽寧侯不敢校也。

以上出自於《明史.李夢陽傳》。

弘治年三月,給仁和長公主三河縣莊地二百一十五頃。 弘治三年四月,賜瑞安伯王源順天固安莊地二百二十五頃。 弘治三年九月,賜淳安大長公主饒陽縣莊田一百六十頃。 弘治三年九月,賜秀府順義郡主永清縣莊田二十七頃。 弘治四年正月,賜岐王祐棆永清縣信安鎮地五百七十五頃弘治四年四月,賜岐王劉武營地九十頃。 弘治四年五月,賜茂陵神宮監太監陸愷定興縣地一百七十二頃。 弘治五年二月,賜益王望軍臺地二百頃。弘治五年九月,賜秀府順義郡主東安縣地二十七頃。 弘治六年五月,以豐潤縣,加南等社莊田五百頃賜衡王管業。 弘治七年二月,賜重慶大長公主通州田十三頃 弘治七年四月,再賜衡王地一百五十頃。弘治八年三月,增賜順義郡主東安縣莊地三十一頃。 弘治九年九月,賜汝王玉田縣望軍臺莊田七百頃。 弘治九年十月,賜岐王德安府觀灘店田三百頃。 弘治十年十一月,賜德清長公主冀州莊田四百七十四頃五十五畝弘治十一年二月,又賜衡王平度州及昌邑壽光二縣地一千頃。 弘治十一年三月,賜德清長公主衡水縣地一百三十頃。 弘治十一年六月,賜岐王德安府田三百頃。 弘治十二年六月,賜榮王豐潤縣田五百頃。 弘治十三年正月,賜壽王四川保寧府田四百三頃。弘治十三年二月,賜興王湖廣京山縣近湖淤地一千三百五十餘頃。 弘治十三年七月,再賜岐王德安府田六百一十二頃。 弘治十五年三月,賜衡王祐楎山東壽光濰縣地一千二百十四頃。

這些都是明孝宗賞賜外戚,臣子的田地,最少都是一百畝以上,歷代皇帝都在遏制外戚,削弱外戚,然而這位皇帝,非但不削弱,反而還在增強。

與之相比的則是明武宗。

正德二年十二月,清查涇工田地,查出原數涇王的田地只有二百五頃,其餘七百七頃八十畝,拋荒地六百二十七頃一十二畝,都不是他的,於是被退還。 正德四年九月,查出公侯伯指揮等官張懋等,侵佔莊田地共一千八百一十八頃七十餘畝,照例起科,革去管莊人役,立案造冊。

就連被說荒誕不經的明武宗,也一直力爭削弱外戚,反而這位被稱之為聖君的,呵呵。

不過也難怪,為什麼明史裏明孝宗的記載,以及評價會如此反差了,記載是記載,評價又是評價了,正所謂喫人嘴軟,拿人手短,面對如此大方的皇帝,誰也不介意來句好話吹捧。

所以,明孝宗哪來那麼大的臉,說他父親?這位皇帝陛下,在寵幸外戚上,絲毫不比他老爹差,反而更強。

而在大興土木之上,明憲宗與明孝宗這個兒子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明憲宗登基時,有明英宗這個敗家子老爹,差點把大明滅了,一直戰戰兢兢,生活極為簡樸。

在鋪張浪費上,明孝宗還是和他爺爺,明英宗極為相似的。

頃歲工役太繁,內而壽安,欽安宮,西土所毓秀亭之修建,外而神樂觀太倉城樓及皇親屋宇之創造,近者又於興濟縣建真武祠,使三軍壯氣耗於轉輸之勤,萬民膏血浪為十木之飾。

關於這一點,實在太多了,也懶得一一羅列,因為沒什麼意義,以下則是明孝宗,在求仙煉丹上的花費。

十四年秋,帝以軍興缺餉,屢下廷議。健等言:「天下之財,其生有限。今光祿歲增供數十倍,諸方織作務為新巧,齋醮日費鉅萬,太倉所儲,不足餉戰士。而內府取入,動四五十萬,宗藩貴戚之求土田、奪鹽利者,亦數千萬計。土木日興,科斂不已,傳奉冗官之俸薪,內府工匠之餼廩,歲增月積,無有窮期,財安得不匱?今陝西、遼東邊患方殷,湖廣、貴州軍旅繼動,不知何以應之?望陛下絕無益之費。躬行節儉,為中外倡、而今羣臣得畢獻其誠,講求革弊之策,天下幸甚。

出自於《明史.劉健傳》。

因為明孝宗鋪張浪費,甚至就連邊鎮的將士們的軍餉,都無法給出。

關於明孝宗,在求仙煉丹上的花銷,也不再多說,只能說在明孝宗當皇帝時,國庫所用的開銷,比明朝歷代皇帝的開銷,整整多了四倍,這還是明面上的賬。

因為在明武宗繼位時,劉健等人便上奏摺。

內承運庫放支銀兩,全無印簿。支銷二十年來,累數百萬,以致府藏空竭。承領之人,豈無侵克本庫?內官自請查弄,豈可不查?司鑰庫收貯銅錢,亦數百萬,託稱內府關支,其實置之無用。若洪武等錢不行,則新鑄弘治通寶,亦為虛費,豈可不用?」

以上的一切,在明孝宗那短暫可笑的一生之中,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只摘取寥寥的記載,以供參考。

忠上疏言:「臣先後招撫流民復業者九十三萬餘人,賊黨遁入深山,又招諭解散自歸者五十萬人。俘獲百人,皆首惡耳。今言皆良家子,則前此屢奏猖獗難御者,伊誰也?賊黨罪固當死,正因不忍濫誅,故令丁壯謫發遣戍。其久附籍者,或乃佔山四十餘裏,招聚無賴千人,爭鬥劫殺。若此者,可以久居故不遣乎?臣揭榜曉賊,謂已殺數千,蓋張虛勢怵之,非實事也。且圭固嘗身任其事,今日之事又圭所遺。先時,中外議者謂荊、襄之患何日得寧。今幸平靖,而流言沸騰,以臣為口實。昔馬援薏苡蒙謗,鄧艾檻車被徵。功不見錄,身更不保。臣幸際聖明,願賜骸骨,勿使臣為馬、鄧之續。」帝溫詔答之。

這是明憲宗時期,項忠的奏摺,其中所記載的則是,他招安了近乎九十三萬的流民。

在明憲宗時期,百萬流民皆被收服,招安。

然而在明武宗實錄,第十八卷有這麼一段記載。

提督撫治鄖陽等處都御史孫需,奏續凊出荊襄、鄖陽、南陽、漢中、西安、商洛等府州縣流民,一十一萬八千九百七十一戶,願附籍者九萬二千三百七十戶,戶部言附籍者當給與戶由從之。

這一段記載,出自於正德元年,公元1505年,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照繼位成為皇帝,第二年改年為正德元年。

而這一段記載,則是明武宗繼位不到兩年,究竟需要多麼荒唐,才會出現百萬流民呢?

所謂的弘治中興,居然在末尾出現百萬流民?這百萬流民的鍋,實際上則是明孝宗的鍋。

明憲宗擺平的百萬流民,結果在他的時期,再度出現風波,還好有明武宗收拾爛攤子。

在明孝宗時期,京師根本之地而軍士逃亡者過半」,「其錦衣騰驤等衛軍士不下十餘萬人,又不繫操練之數,近年雖立團營,而役佔賣放者多。

武備松馳,導致被異族打成狗,他老爹明憲宗好不容易打下的河套,居然被他拱手相讓,漢朝為了河套大生打死,到他這裡,卻輕輕鬆鬆被送出,導致異族進可攻退可守,明朝後期一直被動....

其中的記載,罄竹難書,所羅列的到此之外,以上僅供參考。

「咦,這不是明孝宗麼?請問你榮登明君席位,有何感想?」

答:「能成為明君,首先感謝太祖皇帝,因為沒有他,就沒有明朝,其次感謝文皇帝.......沒有他的靖難,也就沒有我這一脈的事情。」

「隨後,最感謝的則是我老子憲宗皇帝,以及我兒子厚照,一個給我留下繁華的國家,供我鋪張浪費,奢華無度,一個則是能夠收拾我的爛攤子,令我列為明君席位!」

「咦,這不是憲宗皇帝麼?嘶,還有武宗皇帝,您們兩在角落做什麼?」

答:「呵呵....還能做什麼....」

「您們兩,榮升為昏君,有何感想?」

明憲宗扯了扯嘴皮,茫然道:「這一切,我要感謝我兒子,朱佑樘!」

明武宗低頭沉思良久,畫了個圈圈道:「這一切,要感謝我老子,明孝宗!」

論悲催爺孫組合,莫過於此,有能力、有政績卻淪為昏君,而真正的昏君,卻成為了聖君。


因為朱佑樘被抬高了,而他那個被污衊為昏君的口吃老爹,其實能力超羣。在《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裡面,把明憲宗朱見深描繪成了一個磕春藥的無能之主,這真是非常冤枉。朱見深接手的大明王朝,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

他那個被俘虜又復闢的父親朱祁鎮,在復闢之後基本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死的時候,全國各地烽煙四起。在北邊,蒙古軍隊佔領了河套平原(寧夏),建州女真第一次崛起(努爾哈赤是後話),進犯遼東,吐魯番佔領了哈密。在南邊,荊襄地區百萬流民揭竿而起,揚州的鹽商也和朝廷兵刀相見。可以說局面堪比晚明崇禎。

而當時,土木堡之變後,國家軍威不振,朱祁鎮血洗北京保衛戰的有功之臣(于謙等人),更是讓文臣武將寒心。而朱見深一步一步,一個難題接著一個難題,在去世之前,基本都解決了。

首先,平反了于謙等有功之臣,還給景泰帝恢復了名譽,改革武舉制度,改革鹽業和稅制。軍事上,收復了河套平原,對建州女真進行了大清洗(成化犁庭),直接斬殺了女真首領李滿住和董山,先後平定了南方各地的叛亂。可以說,中興之主不為過。

而他所謂創造「弘治中興」的兒子朱佑樘,其實真能說的上號的功績幾乎沒有,最大的優點就是「聽話」,是一個相當符合文官期望的皇帝。《萬曆十五年》裏有這麼一句話「朱佑樘越是對文官們言聽計從,文官們就越是稱頌他的聖明」,多少有些嘲諷的意味。順便說一句,萬貴妃沒有迫害其他妃子的兒子,《明史》裏萬貴妃是個賢妃,還撫養過朱佑樘,所謂朱佑樘幼年的坎坷經歷完全是後來的文人寫小說,連乾隆都吐槽過。


朱見深時期取得的幾項政績,任用賢臣,政治清明,安置荊襄流民,要知道這個問題可是從元代就開始存在的。對外取得了威寧海大捷、成化犁庭等,並收復了河套。朱見深上位期間力挽狂瀾,把搖搖欲墜的大名帝國拉回正途,雖設立西廠,皇莊,終瑕不掩瑜。

朱佑樘在位取得了什麼政績呢,翻遍書籍,記載的大多都是朱佑樘多麼多麼勤政,並沒有留下什麼比較突出的政績,而且還把老爹收復的河套給丟了。他縱容皇后外戚作亂,張後的兩個弟弟賣官鬻爵無惡不作,是明朝禍害最深的外戚家族,這點萬貴妃可比不上比不上。

朱見深因寵愛萬貴妃而廢后等等,都與傳統的皇帝不同,因此遭到文人的詆毀,在史書上矮化這名英主。朱佑樘雖然勤政但是從小不受重視,性格懦弱,容易被大臣捏在手裡,所以很受當時臣子的歡迎,特意拔高他的形象,其實朱佑樘充其量算個守成之君,喫的當然是他老爹朱見深留下的老本了。


一夫一妻實踐者,作為皇帝只娶一個老婆,令人讚歎!


朱佑樘之所以被文官大讚,就是因為他比較軟弱,願意聽文臣的擺布。

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因為大部分中國人看書都不喜歡思考,都不帶腦子,看到啥就信啥,從來沒有任何去求證的想法。

今天有人說朱祁鎮是個大好人,那他就成了大好人,從來沒有人去查證他是怎麼刻薄寡恩,忘恩負義的,不說他對不對得起于謙和朱祁鈺,他對的起他老婆錢皇后麼?

明天有人說朱佑樘不僅是個大好人,還是個好皇帝是個明君,那他就是了,從來沒人去翻下正史,去看看這人到底皇帝做的怎樣。

他老爹朱見深當年辛辛苦苦打下的河套是怎麼被他丟的,哈密是怎麼完蛋的,軍制改的亂七八糟,正事沒幹成一件,長期聽像劉大夏那樣的傻叉文官的瞎忽悠,荒廢邊疆。

他是真信了儒家官僚的邪,卻只讀懂了儒家的表皮,儒家也講內聖外王啊,大明可就是在他手上導致集權敗落,國家財政也開始敗壞。看看他給他兒子朱厚照丟下的是什麼爛攤子,他爹朱見深還在的時候,狠揍韃靼,到了他手裡,被韃靼狠揍,還記得正德朱厚照幹小王子麼?這傢伙也是在弘治年代囂張起來的。退出河西河套、攪亂軍制、邊疆不斷退縮,這就是儒家官僚們所稱道的聖君?無非就是相較其他皇帝,朱佑樘比較聽他們的話罷了,可這對國家有什麼益處?

他爹朱見深當年給他是留下的是什麼太平盛世,朱佑樘又給朱厚照留下什麼爛攤子?

朱佑樘唯一的優點,唯一比較值得現代人稱道的可能就是他只有一個老婆張皇后,他要是個普通人,甚至只要不是皇帝,那我也很讚賞他這個優點,但是又偏偏那麼不湊巧,他是個皇帝啊!!!不說他寵張皇后導致國舅相當囂張,無法無天的問題,就說他只有這一個老婆,只有朱厚照一個成活的兒子的後果:他這一脈絕後了!張皇后當年過得有多爽,嘉靖時期就過得有多可憐!就不說嘉靖以外藩之子繼承皇位,掀起了大禮儀之爭,朝堂亂七八糟,對國家傷害極大這些問題了。就說張皇后自己,被嘉靖打擊報復,弟弟也被殺了,悽涼去世。當初要是朱佑樘但凡還有個庶子,張皇后都不至於混到這個地步,因為庶子也好歹要認她做嫡母,是她老公的兒子,也是她兒子,還是孝宗這一脈。而嘉靖呢?他等於是將孝宗給擠掉了,將興獻王抬上了帝位,以後的皇帝都出自憲宗——興獻王這一脈!張皇后這等於是坑了丈夫,而且還坑了兒子,朱厚照沒兒子,身後事就更由不了自己了,後人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有個親兄弟怎麼著也比嘉靖強吧。

最後,我發現凡是大明朝真正有點作為的皇帝,在某些無節操的文人的手上一個比一個爛,譬如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可笑的十幾萬人圍毆十幾天殺敵十六人)。。。。

比如說憲宗皇帝朱見深,對外作戰大勝十數次,成化犁庭剿滅建虜,對內平定荊襄流民,穩定叫門天子留下的爛攤子,更欲南下恢復交阯布政使司,當然不出預料的被劉大夏這廝攪黃了(成化年間,西廠廠公汪直,以安南黎灝敗於寮國,欲乘間取之。言於帝,索永樂間討安南故牘。大夏匿弗予,密告尚書餘子俊曰:『兵釁一開,西南立糜爛矣。』子俊悟,事得寢。)

他將瀕臨滅亡的大明朝一舉拉回來,人丁戶口增加,天下終於太平,對外作戰不斷大勝,可在某些文人嘴裡,就是隻知道寵愛萬貴妃的荒淫皇帝。嗯,這時候說他軟弱無能,麻煩查查他的文治武功好麼?可說起大開東西廠推行特務統治,濫殺當官的,任用宦官汪直如何如何,這時候又說他殘暴不仁,簡直莫名其妙!我看吶,汪直比某些官僚強多了!又說「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可為啥這些閣老尚書都成了紙糊的泥塑的,原因無外乎朱見深強勢,不想有人掣肘罷了,所以內閣都成了擺設。難道一個皇帝好不好,一個國家好不好,是在於某些結黨營私的官吏們過得好不好麼?我怎麼覺得朱元璋大殺當官的,剝皮萱草,一鍋煮了,百姓過得倒是更舒服更安逸?當然朱元璋不是現代人,沒有建立更合理的制度,不懂什麼三權分立,不能從制度上制止貪腐行為,他之後,官僚們的好日子又來臨了,不交稅,不納糧,想貪就貪,逍遙自在,地方上天大地大不如進士舉人士紳老爺大,沒辦法這是時代侷限,但至少朱元璋時代沒幾個當官的敢貪,敢胡作非為!而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刑不上大夫,貪污再厲害,再魚肉鄉裏,也只是貶官外放,老百姓那才叫一個慘呢!史書是文人寫的,話語權在他們手上,但他們講不講節操,能不能公允說話,那就真的很難說了,所以凡是文人們所說的什麼聖明之君,都得好好思量一二再說。

所以,所謂的「弘治中興」到底是大明朝的中興還是儒家官僚們的中興,我相信多分析分析史料的人自有計較。


讓他在去看幾遍書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