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收購Nest時,選擇成爲“索取者”而不是“給予者”。

原作者 Seyi Fabode

原出處 Medium

承諾vs現實

Google在2014年收購Nest時,這是史上對能源技術公司最大的一筆收購。當時Nest已經佔領了恆溫器的市場,讓恆溫器變得非常有吸引力。這是第一個讓公用事業公司覺得“客戶可能真的在乎這個玩意!”的智能家居產品。

每個能源科技公司籌資ppt中都會提到Nest。在那段時間,我至少看到過50個以Nest的案例作爲模板而Google作爲潛在收購者的籌資ppt。看起來一切都棒極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收購Dropcam後,Google才驚覺整個公司是Fadell這個暴君的一言堂。然後,Nest在被收購後的幾年都未能出貨一款產品。然後Tony Fadell辭職了。而現在,即使在Nest的聯合創始人Matt Rogers離開了公司的情況下,Nest也能作爲Google品牌的一部分迴歸市場。

收購價32億美元,資本成本(大概)約10%的Nest需要獲得約3.2億美元/年的額外稅前息前折舊前攤銷前利潤,才能使這筆交易盈虧平衡。Alphabet的其他投資在2017年產生了7.94億美元的收入,這筆收入主要來自於Nest、Verily和Fiber。即使該收入的1/3來自Nest,它也一直未能達到Google在收購它時所期望的成倍的增長。那麼是哪裏出了問題?

Google收購Nest不盡如人意的一個重要跡象就是,Google/Alphabet不斷以自己的品牌發佈新的互聯產品,而將Nest作爲一個獨立的業務運營。Google以及Nest一直在推出能夠兼容但非互補的智能家居產品。在這方面Google比Nest做的要多一點。這就像兩家公司在自己單打獨鬥。

Amazon在智能家居市場中採取的是平臺加一體化控制中心的方式,這種做法較可能是智能家居市場上的贏家。Amazon以一個便利的平臺(Echo)主導了智能家居市場。不管再怎麼唱衰HomePod,也不得不承認Apple正在嘗試着把娛樂用例套用在智能家居上。

但Google的平臺策略是什麼呢?可能是聯合Nest主打舒適(三個智能家居用例中的最後一個)。但這種優勢正在消失,因爲Google在收購Nest時,選擇成爲“索取者”而不是“給予者”。

Google從未不是一家硬件公司。雖然它最終會被定論爲我們這個時代最成功的軟件公司之一(一家商業模式僅爲基礎的公司),但它在收購Nest時,想的卻是從Nest那裏“索取”專業知識。這在收購中是行不通的。大多數成功的併購交易,也就是被收購方與收購方的結合達到了收購的預期收益,都是出於以下情況的:

收購方的戰略方向與被收購方一致,並且只需低廉的資本就能使被收購方得以發展。考慮到Google / Alphabet在智能家居市場的野心,收購Nest是合情合理的。當Google變成Alphabet後,Google對其投資的其他公司開出的空頭支票就宣告無效了,所有問題都是從這裏開始的……

收購方正將內部相關技能轉移給被收購方。這麼看來,Google收購Nest註定會失敗。Google在將內部技能轉給Android這件事上相當成功,使其成爲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但這是在軟件的領域,我們知道Google在這方面所擁有的戰略優勢和專業知識,是大部分公司無法比擬的(甚至永遠無法趕超)。

但遺憾的是,硬件方面並不是Google的強項。那麼這會帶來什麼不同呢?

收購方要提供的東西比自己得到的還多。這是Google在收購Nest這場交易中失敗的癥結所在。正如HBS這篇文章所述,Google在收購後向Nest提供了上述的兩樣東西,以及管理監督。一旦Google決定開始發佈自有品牌的智能家居產品,且只想讓Nest爲其盈利創收之後,情況就變了。

要出售Nest嗎? 當然。

如果猜想是真的話,我們生活中的互聯設備要變得多的多,甚至超出了本身的需求。Gartner認爲我們將擁有750億的互聯設備。PWC則認爲截止到2020年,我們在互聯設備上將花費236億美元。Google想要從這個的市場中分一杯羹的方式有兩種。

將Nest賣給另一家公司。是的,我說出來了。一種明智的方法是把精力集中在爲智能/連接設備構建開源操作系統。或者買下一家專門做這種系統的公司。這跟Android收購/收購後的戰略一致。它將充分利用Google現有的深厚專業知識,來幫助公司進入它迫切想要進入的市場,這一招到目前都很奏效。

對於所有擁有硬件產品的小公司而言,使用Google利用人工智能和語音架構搭建起來的開源平臺並不是一個糟糕的主意。即使Google決定不使用開源的方式,也可以採用AWS這樣的方式來獲得底層基礎架構。

真正讓Nest成爲Google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將它算作Google旗下的公司以挽回面子或收回打水漂的成本。應該將當前分配給約12個硬件產品的所有資源專用於Nest,並將目前所有Google智能家居產品轉換爲Nest品牌的產品。這將與價值125億美元、卻徹底失敗的Motorola併購中採取的策略完全不同。

Google / Alphabet現在擁有的一個競爭優勢是,隨着人工智能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互聯設備中軟件的地位直線上升,而不是硬件。而很少有公司能像Google/其子公司這樣製造軟件。特別是DeepMind。

從我不科學的調查來看,沒有多少人正在換掉自家的Nest設備,它還不像是iPhone那樣引得所有公司紛紛效仿的產品。但是,考慮到針對低收入(美國)和全球消費者的硬件設備仍然存在巨大市場,留在硬件設備市場中是值得的。

我認爲Google/Alphabet一定明白這一點。不斷擴大的市場是他們的優勢,雖然這個市場上沒有什麼真正的競爭,而且也沒有足夠的歷史數據/專業知識來形成一個制勝的戰略。關鍵問題在於,Alphabet是否能夠接受,軟件開發上成功的“推出和迭代”策略恰恰是硬件總是不行的原因?Google是否願意改變其策略來贏下硬件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