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我的故鄉,是中原大地上的一個小村落,名叫許小樓村,歸屬商丘市民權縣龍塘鎮。一馬平川的豫東平原,一個村落緊挨着一個村落,一代又一代的鄉親,就生活在這個人口密集的空間裏。

如今,記憶最深的是過年。雖然在新疆漂泊了近30年,我仍能從兒時最深的記憶裏聞到濃濃的年味。那種味道,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裏,也一直瀰漫在我思鄉的腦海裏,並讓我牢牢記住:故鄉就是根,過年就是對根的思念。

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初識年畫:充滿好奇和崇拜

當到了中年之後,回憶走過的路,我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兒時和少年的過年。那時候,我和夥伴每天都盼望着快快過年,因爲過年有好吃的好玩的,更重要的是,還能掛年畫貼門神,看着門神威武雄壯的樣子,心裏滿是崇拜和敬仰。

從記事起,故鄉每逢過年,家家戶戶要操辦年事,大人們都會到集市上購買很多年貨,富家殺豬宰羊,張燈結綵,窮點的雖不能大魚大肉,但規矩還是要面面俱到。俗話說,有錢沒錢,都要過年。

故鄉有句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過年的規矩和程序,即是:二十三,祭竈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要打酒;三十兒,包扁食兒;初一兒,撅着屁股亂作揖兒。

後來,我覺得這個順口溜還是有點缺憾,就是沒把掛年畫貼門神編進去。故鄉的規矩很多,如果誰不守規矩、不懂事的話,就會被村裏人稱爲“傻屌”或“二球”。那麼,在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不用提醒,都會主動掛年畫貼門神,這就是亙古不變的過年規矩。如果誰家不掛年畫貼門神,那就是誰家的老人剛剛去世,不然就會遭到親人和鄰居的怒罵。

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父親是教書匠,家裏和鄰居家的對聯,全部都由父親去寫,只有年畫和門神從集市上去買。大年三十天黑之前,記得六哥帶着我,端着用面熬的漿糊,拿着笤帚頭和年畫門神,在院落大門樓的木門前貼門神。

六哥先把兩扇門關上,上下、左右比好距離,然後用笤帚頭蘸上漿糊,輕輕地刷在畫在紅紙上的門神背面,四個角還多蘸了些漿糊,這樣可以粘得更牢固。貼完門神,還得貼兩邊和上方門框上的對聯,橫聯和上聯一定要對稱,並且和門神的位置要協調,看起來既美觀大方,還顯得喜慶祥和。

小時候,看到年畫上的門神,我們小孩子就會纏着大人講門神的故事,特別是三國的關羽和張飛、隋唐的十八條好漢中的秦瓊和尉遲敬德,從抱打不平到劫貧濟富,又到羣雄起義推翻隋朝暴君統治等等,以及宋朝的岳飛、韓世忠、梁紅玉、牛皋等英雄名將,包括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條好漢,還有鍾馗伏魔捉妖的傳說等等,這些江湖英雄人物與傳說中的神仙,讓我們聽得如醉如癡,並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節之中。

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裏,江湖俠士,除暴安良,正義神仙,除妖伏魔,等等代表正道正義的人物,深深地影響着兒時的求知慾望,甚至於嚷嚷着跟父母要錢,或者揹着父母“偷錢”,然後和小夥伴一起跑到鎮上的新華書店,購買連環畫看心目中英雄好漢的故事。

不知不覺中,在年畫的影響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早已根植於我們兒時的思想裏,並教會了我們辨別美與醜、善與惡的能力,潛意識地影響了我們最初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模仿門神:舞槍弄棒,做英雄好漢

每張年畫中的門神,他們都是手握兵器,亮擺出一種武術中的姿勢,顯得瀟灑與威武,充滿了一股浩然正氣的英雄氣概。

記得印象最深的是,爲了模仿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兵器,我和夥伴們照着年畫上的門神,用木頭和菜刀做成鐗和鞭,由於年齡太小,使用起菜刀不方便,往往把左手給割傷。那時,我覺得即便是手上的傷口流着血,也阻擋不了我們製作兵器的動力,因爲我們要當秦瓊和尉遲敬德一樣的隋唐英雄,根本不害怕掉塊皮或流點血。

有一年過年期間,我們燃放完鞭炮,開始玩戰場廝殺的遊戲,十幾個小夥伴分成兩個隊伍,一隊扮演隋唐英雄好漢秦瓊、尉遲敬德、羅成、程咬金等,另一隊扮演隋朝的官兵。

隨着一聲“開始戰鬥”的令下,雙方手握“兵器”戰在一起,只聽到噼裏啪啦的木頭碰撞的聲音,接着又聽到了哭喊聲……混戰中,有的小夥伴被“兵器”砸傷,痛得像鬼哭狼嚎一般,然後大人們聽到哭聲跑過來,看見我們舉着棍棒打在一起,就怒氣衝衝地把我們給驅散,一場激烈的戰鬥就這樣結束了。

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當過了一把英雄好漢的癮,結果回到家裏,難免要挨父親的罵,嚴重的屁股上就被狠狠地揍一頓。記憶猶新的是,一次捱過父親的打後,奶奶扒開我穿的棉褲,發現屁股上都是紅紅的血印子,就心疼地罵開我的父親了。

無論出生在任何年代的孩子,他們所受的思想影響,都銘刻着一個時代的印痕。作爲七十年代出生的我,那時的豫東平原還是很封閉落後,但中國的傳統思想和文化,卻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上開花結果。

最初是看鄉村舞臺豫劇,包公的隨從王朝馬漢,腰間掛着刀劍,威風凜凜地殺得惡賊的家丁慘叫哀嚎;隨後,劉蘭芳、單田芳在收音機裏,開播古典和武俠小說評書,門神中那些英雄好漢人物被兩人說得活靈活現,聽到精彩片段時,內心深處就升騰起一股英雄豪氣,雙手就覺得很癢癢,想拿起自制的“兵器”舞弄一番。

當八十年代過年,農村的一部電影《少林寺》放映後,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習武的高潮。在年畫、豫劇、小說和電影的影響下,我內心對江湖充滿了渴望和嚮往,江湖究竟在哪裏?外面的世界又是什麼樣子?那些英雄好漢,是否還存在不存在?等等心裏的疑問,讓我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新鮮。

上小學四年級時,因爲看不慣一名姓李的癩子同學,欺負班裏的女生,我便挺身而出,衝上前去阻止,不料他拿起一根木桌子腿,迎面向我打來,我當即擡起左臂一擋,右手迅速用鷹爪鎖住他的喉嚨,讓他疼得喘不過氣,並哭喊起來。

我放開手後,他哭着跑回家裏,拉着他的媽媽找到學校,要跟我評理。我說你兒子欺負班裏女生,我去阻攔,他還用桌子腿打我,那我只好行俠仗義收拾他。看我理直氣壯,他媽媽就跑到我家裏去評理。

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誰知那麼巧,我父親剛好在家裏,他氣得衝到學校,把我拉進校長辦公室,左手拉住我的一隻胳膊,右手拿起鞋子,用鞋底狠狠地抽打我的屁股。我疼得大哭,嘴裏喊着“快來人啊,救救我……”任憑我大哭大叫,竟然沒人敢進來攔住父親落下的鞋子。

捱了一頓揍,放學後,我不敢進家門,生怕父親再揍我一頓。隔着院落大門的門縫往裏面看,我想看看父親在不在家裏。突然,我的目光就停留在貼在門上的門神,當時內心就冒出了一個念頭,要去嵩山少林學武,然後行走江湖,爲民除害,專門收拾那些癩子和地痞。

我用手撫摸着年畫上的門神,雖然年過去了幾個月,但是那張失去鮮豔色彩的門神,卻勾起過年的開心和快樂。想起身無半文,去哪裏找到少林寺呢?如果離家出走,要是被找回來,肯定又被揍一頓,一時,我心裏交織着矛盾和幻想。

現在,當想起兒時的頑皮,想起年畫上的門神,我彷彿又回到了兒時過年的情景:濃濃的年味,天真無邪的快樂,煙花爆竹的火藥味,還有過年的美味,以及那一張張栩栩如生的各類武將門神,把我帶進了一個充滿熟悉而又陌生的文明國度。

而我,就像一尊門神,步履堅定、威風凜凜地行走在江湖大地之上……

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年畫文化:牽絆着對故鄉的眷戀和情愫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瞭解到,年畫不僅是中國古代一種寓意吉祥的形象,還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反映的不僅是華夏民族的風俗和信仰,還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自從當兵到遙遠的新疆,年味和年畫漸行漸遠,因爲部隊只貼對聯,而不張貼年畫及門神,無論怎樣,但這種民間藝術,卻仍然根植於我的內心深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因爲它,千百年來,一直澆灌與滋養着故鄉的根。

當脫下軍裝回到地方,經歷無數的磨難之後,我發現自己再也無法迴歸,那個少年時想逃離、老年時想落葉歸根的故鄉。當看到新疆的鄉村裏,有些祖籍內地的農戶大門上張貼的年畫,我的眼淚就奪眶而出,因爲我內心深處想念着故鄉的年味,更想念着故鄉年邁的父母和親人。

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眼下,馬上臨近過年,我想着父母又該忙碌着年事,因爲八十多年來,父母已習慣了過年的規矩,他們一定會在大年三十,開心地看着兒孫們掛年畫貼門神。然後大年初一,父母坐在堂屋的沙發上,幸福地等待着衆多的晚輩,都涌進屋裏給他們拜年與祝福。父母滿是褶皺的臉上,一定會綻放出溫暖如春的笑容,並伸出手去,把準備好的壓歲錢一一塞進重孫們的小手裏。

而我,只能在晶瑩的淚光裏,想念着父母,想念着故鄉的一切。

如今,在過年的前夕,我靜靜地坐在遠離故鄉的地方,品味着兒時的年味,品嚐着父母的牽掛和擔心,品讀着年畫裏,所包含的全部意義。

2019年,要過年了,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了。

年畫,門神,年味,爆竹,父母,愛人,戰友,同學……這一切,我要在新年的喜慶和祝福裏,把你們統統地融進我的生命裏,使勁揉進我的血脈裏。

這一生,我才活得無怨無悔。

年畫記憶:故鄉過年貼門神傳統,難忘兒時濃濃的年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