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從正常的交往角度來講,朱棣和方孝孺不會相互喜歡,姚廣孝(道衍和尚)和朱允炆也不會相互對眼兒。

朱棣自由出身軍旅,耳濡目染的都是行軍戰陣和江湖波譎。這樣的人最看不起的就是方孝孺這樣的剛正文人,而方孝孺也是羞於與這樣的人共舞。

朱允炆則是飽讀詩書,文質彬彬,相信忠孝可以治理天下的理想主義的熱血小青年,他有理想單不切實際,他有熱血但缺乏智慧,他能夠發現問題卻不能把握主要矛盾。對於這樣一個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人來講,肯定也不是姚廣孝選擇的對象。

也許朱棣並不算姚廣孝心中最理想的皇帝,但卻是當時條件下他能做出的最佳選擇。也許朱允炆就是方孝孺心中那個最最標準的仁君人選,但終究只是儒家那些理想主義光環下的一場過眼雲煙罷了。

靖難之役的勝負的關鍵是朱棣和朱允炆他們叔侄二人,至於是誰輔佐並非決定性因素。

無非是方孝孺相助下的朱棣可能不會那麼過快的贏得戰爭,以及在戰爭之後不會那麼的殘酷暴虐。而朱允炆也不會在姚廣孝的幫助下顯得那麼的稚嫩和舉足無措,也不會在失敗以後不知所蹤,而是壯烈殉國吧。

總而言之,結果不會改變,但可能會多少改變後世對他們叔侄二人的評價吧。


不會,封建社會,領導者自身決定著結果。即使不是朱家叔叔奪權,也可能是另外個朱家人奪權。朱允炆做不好一個守天下的帝王。


感謝邀請。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而歷史他不容,假設也不容重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