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可以從一下兩點說明:

(1)不是高雅的大家的作品老百姓不欣賞,不認可,而是普通人根本沒有能力和時間去見到和買到大家的作品。所以低成本的普通畫工的作品在市場的氛圍更好更多。一些故作高深的作品除外,因為他們的「陽春白雪」過了頭,大部分美術工作者都理解欣賞不了。

(2)真正流傳下來的大家作品(高雅作品),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雅俗共賞,經典共好的。


謝謝邀請,作為一個山水畫家,我感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別說普通人欣賞不了高雅的國畫作品,就是一些搞收藏的朋友也欣賞不了。高雅謂之曲高人寡。我有兩點看法:

1.畫家創作的作品不貼近生活,不貼近普通百姓,一味追求自己的藝術個性,雖高雅,創作走入另一個極端,畫出來的作品不受人待見,誰都看不懂啊!

2.普通人由於各方面的條件制約,教育程度,知識背景,經濟能力均是,也就只有看看通俗的國畫,日積月累,眼光越看越低,養成俗的陋習,把俗氣的國畫當好畫。

反觀我們的審美活動,就能得到答案,你上美術館博物館的大門蹲守下,進門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專業人士,還有百分之十的小學生,我們的普通人呢?也難怪了。

普通人要提高眼力,必須從日常開始,多看展覽,多求教,欣賞水平才會慢慢提高。高雅的國畫作品也是需要培養觀眾的。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高雅)和(俗氣)這兩個詞,很難來形容和確定,比如說有些作品無論那種層次的人,都會覺得很棒、很值得擁有,而有些作品只有少數人懂得欣賞,而大多數人心裡卻很難生起欣賞讚嘆之意。

所以我覺得大家認為好的作品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好作品,而相對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把一件作品進行過分的解讀,用一套不知所云的理論,來抬高作品的身價,再推薦給有錢有勢之人進行購買來提高自身文化涵養。

一件好的文化作品掛在家裡真的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嗎?我想這是錯誤的,不從心上、精神上進行道德文化的攝入,縱然家裡掛滿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書畫也是一個俗氣之人。

每每從媒體上曝光的人,家裡這幅作品值幾千萬,那件文玩值多錢,可自己的文化修養並沒達到那件作品的價值,實在是諷刺至極。

所以說高雅與俗氣是從人身上來,並不是從作品中來體現的。


高雅的國畫難懂而神秘,抽象而深奧,猶如騰雲駕霧的迷霧之感。普通人看不懂,不足為奇,甚至懂藝術的人也不一定能看懂。對於普通人來說,看不懂高雅的國畫,就乾脆不看它,不如去欣賞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藝術。

高雅的國畫是高深莫測的藝術,拒普通人大門之外。普通人由於文化知識水平低,沒有藝術修養,沒有接觸過國畫藝術,使他們欣賞不了高雅的國畫,只能看通俗易懂的大眾藝術。大眾喜歡看通俗藝術,而絕不是一些俗氣的作品。

大眾也有審美情趣,也有對繪畫藝術的審美追求。只不過現在的國畫高雅而難懂,讓大眾如同走進了迷宮。迫使大多數普通人喜愛看通俗的連環畫、年畫、攝影圖片等思想內容都是正能量的藝術,這些藝術形式不能說是俗氣作品。但也有些普通人喜歡看一些俗氣作品,這是他們多年養成的習慣,對待這些人要引導和教育他們,遠離俗氣作品,讓他們去欣賞有正能量的通俗藝術。


藝術要能分出高雅和俗氣的時候,整個藝術領域就已是走向衰落了,過去一字不識的農村老太太,都能一邊給孩子繪聲繪色地講故事,一邊靈巧地繡花,家裡再窮窗戶上也貼著窗花,揚白勞也知道給喜兒買根紅頭繩,藝術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巧拙,無分俗雅。經過破四舊,斷劣根,傳統文化似乎成了阻礙發展的禍首,被徹底拋棄,其中的審美當然也無法保留。現如今受利益的驅使,擁有冒似高雅的國畫,只是為了賣個好價,或向人炫耀一下自身的優越,在普通觀眾眼裡連國畫,油畫,版畫,是啥都分不清,辯別雅俗就更無從談起,情況就這麼個情況,事情就這麼個事情,感嘆也沒用。


繪畫很難從技術上界定高雅低俗之分,公正講是形式和內容易於感受。技術含量高的作品就算形式內容偏俗,也同樣受人好評,這是其一。其二,若缺少美感的畫法語彙,欣賞者必然少,只能迎合小眾與自我偏好,不能怪大眾審美觀差。因此技術好壞的鑒別才是問題關鍵;普通百姓不具專業知識吃不準屬正常。所以展覽和媒介宣傳普及繪畫知識十分重要。可遺憾的是,重未見過策展方在展覽現場向觀眾講解其畫美在何處?表現技術為什麼美妙?而只是在文字介紹上極盡吹噓炫耀,用名聲地位頭線誘導觀眾,造成普通人形成只要有名是大師便是好畫的錯誤共識。長此形成思維定式,不僅難以正確區分良莠畫作,而且形成審美混亂與錯覺,更別提見別高雅和低俗了。國內畫界跟文化宣傳包括教學對美育缺少科譜活動,大眾欣賞水平大多處於原始狀態,是低俗作品廣泛占居市場,高雅之作只屬小眾的原因所在。再有,所謂高雅作品拋開內容,如果不是技術層面的高端,而只是形式上的標新立異,也很難折服人,但這又往往是繪畫走捷徑者的慣常作法。看不懂,象娃兒畫的,在觀展時時有所耳聞。而有些被院派視作的"俗畫",也未必就欠缺技術含金量,本身美感也不差勁,只是被自命不凡的所謂正統畫派有意貶毀,其價值應該肯定。國畫不論雅俗,有技術含金量才有擁躉者;單靠自我拔高,靠身份名頭,靠風格宗派感動不了人。一是水貨經不起時間檢驗,對粉絲和藏家無疑於矇騙;二是能夠歷經不衰的畫作,絕對是精品跟極品。


人對藝術認識的差異是非常大的,繪畫也是認識水平,這個不是本能,需要修鍊才會知道些,不要一味強調老百姓能不能看懂,老百姓對高級的思想不感興趣,老百姓出發點就是本能,看畫還不如看個大美女電視劇快活,審美是有層級的,迎合大眾的畫家大部分是為了生存,其實畫的東西自己可能也不喜歡,藝術最大的天敵是迎合,畫家會費掉,回不來了,美術館開展,就算你畫的老百姓喜歡的畫,也不會看更不會買,有那錢還不如買頭豬來的實在。

我發現喜歡畫的人大多社會層次較高,越是層次高的越不忘議,越是不是

不懂越謹慎,而且會有尊重,社會階層分化會越來越嚴重,一個人的言行基本上能看出一個人的階層,這個標題我想說的是,沒必要非要普通人看懂愛因斯坦相對論,叔本華,黑格爾,康德,馬克思,看懂那個就看那個,要是真喜歡,就謙虛點,多請教高手,很多人罵街就不對了,跟不能道德綁架,大部分藝術家是真誠的,是有追求的,凡事不要一刀切。

喜歡吃餃子不能踢翻燒餅攤子。


這個問題好幾十年了,總在說普及與提高的問題……但這幾十年里確實藝術得到很大的普及,群眾可見的東西多了,視野也開闊了很多!在美術領域裡也是這樣,但提高也是某一方面,因為好的藝術常常超越群眾視覺……群眾審美常停留在美好、漂亮、鮮艷的畫面。但作為中國畫中端群眾審美也有了相當的提高,一般也能看出水平高低……但也必須有點顏色。但涉及到購買力的問題,比較現實。一般收入比較中低的大眾購買都在三四千之內。動則上萬、幾十萬、上百萬……以上想都不會想!因此欣賞水平與社會收入、文化水平尤其美學教育得不得到提高?有很大的關係!總的說來是趨上升的態勢!


其一是高端的國畫作品流傳什少,難得相見,就是碰到有買的高端真品,價值昴貴難以接受,只能夠買那些適宜的作品。

其二一件佳作主布局合理,而合理的布局要靠構思,當然沒有靈感怎樣構思,所以對於一個沒有藝求細胞的人來說,可能難以賞閱高端作品,他們對作品的用筆和一些章法根本無法體會。從而也就識別不了那幅是佳作。

還有就是一幅高端佳作,不一定人人都喜歡,人的喜好不同,他不喜歡你的風格,自然而然不認為是佳作。


有一個藝術學院的畢業生,他說他很喜歡抽象變形藝術,「高雅"藝術可是別人看不懂,也不喜歡。他現在很苦惱,馬上就畢業走向社會,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生活,這該怎麼辦?我說,這很好辦,想辦法到畫院工作,或者留校任教,生活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這!他沒有後話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