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裏有部分藥物名稱相似,功能近似,但在臨牀運用中還是有區別的。比如半邊蓮和半枝蓮,雖然它們的名字僅差一個字,但是功效各有差異。那麼它們區別在哪?請看以下介紹。

一、來源不同

1、半邊蓮:又名「半邊花,細米草、急解索」,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 的乾燥全草。

2、半枝蓮:又名「並頭草,狹葉韓信草、牙刷草」,為脣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on [S. rivularis Wall]的乾燥全草。

二、形態不同

1、半邊蓮:本品植株常纏結成團,表面呈棕黃色,莖為圓形狀,全株光滑無毛,呈平臥,葉互生呈狹長針形,邊沿有疏而淺的點,花梗細長,花小,單生於葉腋,花冠筒內有白色茸毛,因花瓣均偏向一側,像一半的蓮花而得名。

2、半枝蓮:本品株高可達55釐米,叢生密集,花繁艷麗,根纖細,莖四棱形,表面黃綠或暗紫色,質軟,易折段,葉對生,成卵狀披針形,上面深綠,下麵灰綠色,枝頂有偏於一側之總狀花序,因開花時,整株草只在一邊開花而得名。

三、功效不同

1、半邊蓮:本品甘淡滲利,寒能清解,主入心、小腸與肺經,既善清解蛇毒與熱毒,為治毒蛇咬傷與熱毒瘡癰之要葯,民間有「家有半邊蓮,可以伴蛇眠」之說。又能利水消腫,治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等症。

2、半枝蓮:本品辛能行散,苦寒清泄,入肺、肝、腎經。既清解熱毒與蛇毒,又散瘀涼血止血,還清熱利水而通淋消腫,尤善治毒蛇咬傷、瘡腫、咽喉腫痛與癌腫。

總之,半邊蓮與半枝蓮同是清熱解毒藥,具有利水消腫作用,為治大腹水腫,面足浮腫,小便不利的常用藥物。但半邊蓮偏於利尿消腫,而半枝蓮偏於清熱解毒,並具化瘀血之功。所以說兩者不能因為相似而混用!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倫俊傑提供)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有關於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在中文語境中,這兩種植物因為有相似的發音和詞意,所以極易讓從未見過或瞭解過的這兩種植物的人分不清楚。甚至會覺得它們是一類植物。

其實在植物學上,這兩種植物的差別極大,就類似於動物世界中,雖然都叫「馬」的河馬和斑馬一樣。在分類系統中,半邊蓮所在的桔梗科來自於菊目(Asterales),而半枝蓮所在的脣形科來自於脣形目(Lamiales),它們無論是從學名、分類系統中的位置還是它們的形態,都完全不會讓人把它們聯繫到一起的。

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是桔梗科Campanulaceae半邊蓮屬Lobelia的多年生匍匐小草木,也是中國南方各種城市鄉村的小草坪上最為常見的一種可愛的小雜草。半邊蓮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其實是它小小的花,它的花冠是粉紅色或白色,花冠的背面會裂至基部,基部筒狀,然後上部5裂,偏向一邊裂片全部平展於下方,呈現出一個平面,所以,小夥伴們經常笑稱它是「半邊臉」,其中2側裂片披針形,較長,中間3枚裂片橢圓狀披針形,較短。半邊蓮全草含多種生物鹼,主要有山梗菜鹼 (lobeline)、山梗菜酮鹼 (lobelanine)、異山梗菜酮鹼 (isolobelanine)、山梗菜醇鹼 (lobelanidine),這些植物化合物有藥用的價值,但誤食就可能引起生命危險。

而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是脣形科 Labiatae黃芩屬Scutella的草本植物,脣形科最大的特點就是花冠脣形,上面由二裂片合生為上脣,下面三裂片多少結合構成下脣,另外莖四棱、二強雄蕊也是許多脣形科植物的特點,半枝蓮同樣如此。它的花冠紫藍色,冠檐2脣形,上脣盔狀,半圓形,下脣中裂片梯形,全緣。雄蕊4枚,前對較長微微露出,後對較短內藏。(圖:劉軍)


半邊蓮和半枝蓮都是中草藥,雖然名稱相近,功效也相似,要辨別還是很容易的。

半邊蓮屬桔梗科植物,葡附於地,呈曼生型,莖細葉小,農村也有人稱之為麻雀肚腸草。功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可用於肝硬化腹水,解蛇毒及瘡癤癰腫等。

半邊蓮為脣科植物,直立生長,莖方形,上部半邊開花,又稱牙刷草(形如豎著的牙刷),並頭草。功能活血去瘀,清熱解毒。可用於肝炎,毒蛇咬傷,瘡癤疔毒等。


半邊蓮的花只有半邊有花瓣,另一邊沒有花瓣。味道很香。比半枝蓮濃鬱。枝幹比較細嫩。植株矮小。生於河畔,潮濕地。地表上枝幹很少分叉,都是一小株,旁邊羣生一些。半枝蓮花朵紫色,植株比半邊蓮要高大些。葉子比半邊蓮的花朵還要大許多。


看此圖有點不怎麼清楚,但是我採用過半邊蓮。跟此圖很像,半邊蓮有解毒作用,對蛇毒傷有一定作用,外用,內服有毒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半邊蓮與白花蛇舌草的葉、枝相像但半邊蓮不分枝,開白花而且只有一半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