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8 月,知識星球做了個小創新,將「社羣」和「付費」結合,為有粉絲、愛分享的老師們提供了付費社羣工具。Slogan 「連接一千位鐵杆粉絲」源自凱文·凱利的:任何從事創作或藝術的人,只要能獲得一千位鐵杆粉絲,就足夠生計無憂,自由創作

很高興的是,知識星球獲得了騰訊的投資,騰訊的聯合創始人張志東認為「知識星球是很有意思的小產品」,還鼓勵我們:

可以看到知識星球的星星之火了。 知識星球的機制,很巧妙地跟星主站在一起,用戶原來對 APP 的耐心一般不超過 30 秒,現在因為這些知名創作者的背書,他們對知識星球的耐心,從最初的 30 秒延長到了 10 分鐘。 你們要繼續深挖用戶需求,做好魔鬼細節。如果用戶能給知識星球更多時間,甚至願意天天給,那就算站住腳了。

我在向老師們介紹知識星球時,常被問到一些問題。所以想用一篇文章說清楚。如果咱們的理念一致,你或許更願意陪伴、幫助我們,一起成長。

為什麼會做知識星球?

回顧知識星球,我發現,可能可以從十幾年前說起。

我是文科生,但畢業兩年後,卻做起了技術工作——搞電腦,而且是看起來很酷的信息安全、黑客攻防——國內頂尖的黑客乃至騰訊阿里這些公司的安全負責人,很多都是我的好朋友。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畢業後我在南方工廠當銷售,剛接觸互聯網時,對網路攻防技術生起了極大的好奇心——怎麼就能通過一根電話線,看到別人電腦裏的東西?那時這方面的書很少,主要靠從國外網站拖回來有限的資料硬啃。那時上網按分鐘計費,所以需要撥號、快速打開幾十個網頁,內容打開後趕緊斷網,將內容分類整理閱讀學習。 後來慢慢地在聊天室裏,認識了一幫同樣沉迷安全的朋友,一起做了個小小的論壇。在論壇裏,我們每天熱情地翻譯自己看到文章、分享自己理解的技術、對彼此的觀點無保留地批評和討論。學習探討之餘,也灌水聊天嬉笑怒罵,交了很多好朋友。 這些朋友,有人帶我進入安全行業教我怎麼寫方案做服務,有人跟我一起創業至今,有人從創業之初就給我各種幫助乃至投資——現在我最的好朋友裏,仍有很多是當年的網友。

所以我很懷念當年論壇裏的氛圍,也一直覺得,社羣是基於共同興趣聚在一起的一羣人,他們在一起:

  • 共同學習,能達到單個個體夠不著的高度;
  • 在學習過程中,人們可以在社羣裏從陌生到熟悉,能積累深厚的感情;
  • 某個個體,哪怕處於三四線城市,也能同樣接觸到新鮮事物,眼界一旦打開,朋友圈一旦拓展,能力圈也隨之拓展;
  • 如果說微博是陌生人社交,朋友圈是熟人社交,知識星球在兩個巨無霸之間留下的狹小夾縫裡,你可以稱之為興趣社交、親密社交。

所以,說回做知識星球的初心,是:社羣對渴望學習的人們很有價值,知識星球希望通過提供易用的社羣工具,讓更多人沉浸到學習討論的氛圍裏。

誰適合用知識星球創建社羣?

一開始,知識星球是希望能夠成為微信羣的有益補充——能夠有效沉澱內容。所以,可以將知識星球理解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羣論壇和微信公眾號論壇,每個認真經營的微信羣和微信公眾號,都應該配上一個知識星球

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論壇被羣(包括微信羣和 QQ 羣)消滅了。當我們歡快地在各種羣裏便捷地溝通時,一些問題出現了:

  • 內容不能有效沉澱;
  • 大羣喧鬧,導致多數人加羣之後就是先關閉羣通知;
  • 羣的運營和管理艱難——尤其到了幾十甚至幾百個羣之後。

舉一個例子,一家互聯網家裝行業的公司,運營人員每天跟用戶在微信羣裏互動,往這些羣裏發布信息、調動氣氛、管理髮言,最後還需要將這些羣裏有價值的討論記錄匯總反饋。一開始還行,慢慢地人越來越多,羣越來越多,到了幾十上百個羣時,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後來,一個知識星球就解決問題了。

知識星球還做了很多細緻的工作,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比如:

  • 可以只允許特定用戶(比如星主、管理員、嘉賓)發言,其他人只能提問、評論,這解決了社羣水化的問題;
  • 可以禁止私聊、禁止查看通訊錄,這解決了羣聊裏「友商」——其實是競爭對手混進來拉人的問題。

當迭代到具備收費能力後,知識星球就進化成知識付費領域裡的好工具了。有粉絲,愛分享的人都適合創建知識星球——當然這個說法比較粗糙,細化一下是:

  • 微信公眾號大號(十萬粉絲以上)都有機會在知識星球有不錯的收入;
  • 微博、知乎、簡書、豆瓣、B 站、貼吧、頭條、喜馬拉雅、千聊……這些平臺裏的頭部大號,轉化率也不錯——你問我怎麼知道的,有人實踐過啊 :)
  • 暢銷書的作者,如果有辦法將星球信息發布並讓人知道這裡是「官方交流園地」,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 微信羣的運營人員,如果你運營著幾十甚至幾百個微信羣,那你一定明白這裡面的苦惱——激發活躍不易,一旦活躍了,馬上又無效信息泛濫,最後好內容也無法沉澱。知識星球其實是微信羣很好的補充——羣還在,只是把內容沉澱轉過來了。

社羣極富價值。知識星球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羣產品。希望在社羣裏和鐵杆們共同討論的人們,都應該試試知識星球。

更何況,在知識星球裏,粉絲都是自己的——鐵杆粉絲是會一直跟著你走的。

知識星球和其他的知識付費平臺有什麼不同

總被問起知識星球和其他知識付費平臺的差異點,其實很有意思——我們和大多數知識付費產品都不一樣,我們甚至可以為他們提供社羣服務——當然,也可以為他們平臺上的創作者、老師們提供服務。比如目前我們正在內測 OpenAPI 和 SDK,把「社羣」能力開放出來,讓企業、APP 可以快速接入知識星球的服務。

這裡提到的知識付費平臺都非常優秀,知識星球向他們學到了許多,也期待未來能夠有些合作,為創作者提供更多價值。

得到

得到和知識星球最大的區別是:得到抓頭部,知識星球聚長尾。

2016 年 4 月,有人提問羅振宇,「得到」會向用戶開放內容製作嗎?羅振宇的回答是: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我們不會向用戶開放內容製作。為什麼不會呢?因為它本質上不是一個平臺,它是一個頭部的產品。…… 只有頭部才最有價值。

得到將羅輯思維的經驗橫向擴展,請來一批牛人開專欄、做精品課,商業邏輯非常棒。

知識星球沒有自帶光環,很弱小,很難做到這點。但我想,大多數內容創作者都有與粉絲或讀者溝通交流的願望,甚至大多數人,都有內容創作的願望,上不了得到,可以開知識星球。Eric Raymond 在著名的《大教堂和集市》裏提到:有兩種建築,一是集市,開放在那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種是大教堂,美輪美奐,幾代人幾十年嘔心瀝血才能建成。

在我眼中,知識星球是一個開放的集市,任何人都可以進來搭個攤子,有些人嗓門大,有些人東西好,他們自然能吸引來更多圍觀者和參與者。我們更相信集市的力量,用集市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參與到內容創業、學習、教育裏,這件事如果做成了,我們會很滿足。

喜馬拉雅、千聊、荔枝微課

他們產品以「課程」為主——可以是一節課,也可以是系列課,而且都是「聲音產品」——滿足耳朵的,用戶主要在通勤(開車、地鐵)、健身、睡前收聽。

課程的特點是相對短平快,對內容創作者來說,可能花一週乃至一個月打磨課程,此後推廣就行。

而知識星球是社羣,無論你有多少聲音產品有多少課程,你的粉絲還是可能需要有一個交流園地的,知識星球就是一個專業的園地。

小鵝通、有贊知識付費

他們是 SaaS 服務,提供一個平臺,讓創作者可以賣自家的產品,做自己的得到、喜馬拉雅。所以他們的產品線需要很長,需要什麼功能都有。

我們還是很簡單,做好社羣,讓用戶願意在這裡面討論。

所以,無論你在以上任何一個平臺開了課,都可以再試試同樣開一個知識星球,讓你的粉絲到這裡來交流、沉澱——創作者可以嘗試將知識星球作為一個積累鐵杆粉絲的流量池,到這裡的用戶,值得更深入交流。

如果你要創建社羣,就應該用知識星球

目前市場上除了知識星球之外,也有些團隊跟進做同類社羣產品。當然我還是更建議你先考慮知識星球,有這麼幾個原因:

  • 更高的市場佔有率:現在市面上這些產品中,知識星球應該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雖然每天 2-3 萬的新增用戶(其中 6-8k 左右的 APP 用戶)其實很少,但其他產品目前壓力還會更大些。用戶略多,我們纔有機會傾聽到更多用戶的聲音,我們可以不盲目給產品做加法,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在保持簡潔易用的情況下迭代改進;
  • 更高的付費轉化率:我們很在意付費轉化率——用戶每次打開付費頁面,到哪步卡住了?什麼地方的描述更精確些可以有效提升?哪個按鈕應該是什麼顏色、多大、擺在哪個位置轉化更高?如果你做過對比測試,應該能發現,知識星球就是會高些——因為我們有專門的數據團隊在做優化呀;
  • 更高的內容打開率:iOS、安卓、小程序、微信 H5、電腦版,一個都不能少——如果只有微信 H5 和小程序,用戶的注意力隨時會被聊天吸引。但要做 APP,市場佔有率就非常重要了——日活數十萬和日活幾千的 APP,打開率差別可是相當大;
  • 更健康的商業模式:知識星球一開始設計的收取 5% 手續費,其實希望用最低成本長期服務好內容創作者——收費保證我們能活下去,收儘可能低讓對手的進入更困難些。將時間週期拉長來看,我其實不看好那些打著「免費」甚至「補貼」的牌做拉新的產品。

所以,如果你不建社羣也就罷了,如果要建,別錯過知識星球(哪怕剛開始錯過了也沒關係,記得時不時來看看,我們是不是更適合你和你的粉絲們)。

希望你放心,知識星球未來會這樣做

下面這張系統循環圖,可以大致解釋知識星球是什麼,知識星球將會如何發展,搞清楚這個問題,或許你在選擇社羣產品的時候會更放心選知識星球。

圖中循環著的四個部分分別是:

社羣產品

首先,知識星球是一款簡簡單單的社羣產品,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源自於此。

我們計劃,未來的一年左右時間裡,會精心做好的是「深度」這件事,希望能夠幫助創作者深度連接鐵杆粉絲——不僅僅是通過付費連接起來,而是有更多的工具,能夠讓這些人互動、交流,進而建立感情,更加親密。

此外,在兩年的運營過程中,我們發現「小圈子,更親密」。有門檻的社羣,讓用戶更珍惜、熱愛社羣,或許知識星球的這種「親密社交」,能夠區別於微博的「陌生人社交」和微信朋友圈的「熟人社交」,成為另一種彼此信任,由陌生走向熟悉的溝通渠道。

創作者成功

我們由衷地希望創作者成功。

知識星球的一個特質很有意思:創作者成功,我們纔有機會成功。這決定了我們和創作者是站在一起的。下圖是知識星球裏付費用戶的增長情況:

社羣產品越優秀,內容創作者、運營者越有可能在社羣裏獲得成功——不同人對成功的定義可能不同,比如收入更高、社羣活躍人數更多、交到了好朋友、自己學到了更多本領……

讓創作者、運營者能夠和粉絲們在一起充分互動,讓他們有機會輸出更好的內容,有更好的討論氛圍,掙到更多的錢,這件事就算在進步。為此我們設立客戶成功經理職位,尋找輔助創作者成功的外部增長團隊,整個運營部門都圍繞協助創作者成功來工作。

用戶數量

創作者越成功,用戶增量就越多,在社羣裏積累的內容也會越多。下圖是知識星球裏每日活躍用戶數量:

現在的用戶逐步從一線城市往更大範圍滲透,三四線城市愛學習的人們,他們一樣渴望能夠走近更成功的人,近距離觀察學習他的視野與生活,他們一樣渴望走近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成長。

有了更多內容之後,我們有機會通過數據分析,搞清楚什麼類型的社羣最受歡迎,怎麼定價最合適,什麼樣的輸出頻率是恰當的,社羣裏恰到好處的禮儀是什麼……

對社羣工具的理解

有更多用戶時,我們就能從數據裏,從反饋中找到更多用戶需求。越理解用戶,就越理解社羣,越能幫助知識星球這個社羣工具改進。

在系統循環圖中,這是個典型的增強環。產品越好,創作者越容易成功,用戶越多,對社羣工具的理解越深,於是產品更好。但是,反之也成立——也就是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變成「惡性循環」。

希望大家能幫我們一起越做越好。

大家的故事:他們是這樣用知識星球做社羣的,你可以參考

我並不想把這篇文章變成某些星球的廣告,但是考慮到案例的重要性,為了更有說服力,我列一些我覺得玩法有趣、有效的星球:

  • 齊俊傑的粉絲羣:t.zsxq.com/e2znUFe
  • 劉潤進化島:t.zsxq.com/Bmi2r7Y
  • 帥張和他的朋友們:t.zsxq.com/FIMfuF2
  • 老關的營銷圈:t.zsxq.com/i6UVB6e
  • 旁友圈 PPT 學習:t.zsxq.com/uzZ3fM7
  • 小道消息和他的朋友們:t.zsxq.com/7MRFYbm
  • caoz 的小密圈:t.zsxq.com/nYNB2fU
  • 每日運營熱點案例:t.zsxq.com/J2B6UNV
  • 生財有術:t.zsxq.com/Rvnmiaq
  • 碼農翻身:t.zsxq.com/B2VfmQf

這些創作者中,有得到的專欄作者,有喜馬拉雅的頭部用戶,有暢銷書作家,有微信公眾號大號,有運營人,有碼農,有設計師……他們的玩法也各不相同,你可以在知識星球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他們的故事,也可以直接加入他們的星球揣摩他們的玩法。

數千位創作者,千萬用戶都在用的產品,你不妨試試。

如果你在知識星球創建了社羣,但遇到了問題,歡迎你加我的微信 hacklook(請寫上你的星球名稱,否則恕不通過)——也可以通過微信掃碼,加入我的付費知識星球「WLJ 的創業筆記」。

去年我在文章裏寫了這麼一件事:

春節,她給我發了個紅包,寫了「新年快樂,謝謝你!」。我並不認識她——微信上加了幾千位知識星球用戶,沒敢領。 我回:「不用客氣,新年快樂」。 她打了長長一段話:「我教英語。以前想開培訓班,一想到場地、招生、競爭就頭疼。看到知識星球,建了圈子,在裡面講題、教寫作文、解答任何英語相關的問題,我自己的學生免費(算第一批用戶),他們覺得好,就推薦給朋友,現在有點人氣了。」 我回:「真棒,加油,祝越做越好。有任何問題,隨時找我」,還是沒領紅包。 她過了一會兒,發:「收了紅包唄,一點心意,謝謝你們做了知識星球。兩個多月,一萬多,夠給女兒買鋼琴,我們都很高興。」 我領了紅包。我也很高興,甚至比其他大咖在知識星球裏收入幾十萬都高興。

我就用這有點溫暖的故事作為文章的結尾吧。萬物之中,希望至美; 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KK 的《失控》裏提到了分散式生存、模塊化生長、自下而上控制……變自生變,我期待知識星球成為一個小小的系統,創作者、學習者們在裡面生長、變化、演進、循環,大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價值。

如果你想創建一個社羣,先試試知識星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