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之前對定焦鏡的畫質印象不錯,又買了定焦鏡Sigma 50F1.4與85F1.4ZA,也開始練習人像攝影。

DSC00395-2.jpg

去年參加A99的體驗被毒到後,就開始盤算要如何入坑。但公司售價要88000元,實在很不親民,我盤算一下手邊的全幅鏡只有上述的50F1.4,之後又要如何應付鏡頭的支出呢?所幸這時日幣匯率不斷下探,帶水貨的價差可達上萬台幣,原來的A33與鏡頭出掉,還可以拿回4萬塊左右,於是就從代購網站帶了一台日文的A99。3/19正式到手,本來想說再刷語言成中文就好,沒想到沒那麼簡單,A99的國內版與海外版韌體不相容,刷又有死機的風險,就乾脆硬著頭皮,將每個日文功能都摸到熟。

P_20130319_202505.jpg

我這種風景掛的,買了全幅沒有廣角鏡16-35怎麼受得了?之後就陸續添購了2手的16-35ZA, 85ZA, 135STF, Sigma 35F1.8 Art等鏡頭。買A33時下的決心早就拋到九宵雲外。

DSC03038cc.jpg

有了16-35ZA,A99才算真正解除封印。器材可說到頂了,還拍不好,應該就是相機背後的腦袋有問題了。上了十面埋伏的攝影課,攝影的觀念和技術,像最佳曝光時機,黑卡等反差控制在這個時候才算略知一二。以前以為照片的夜晚天空藍色的是靠修圖,現在才知道,要利用blue hour來進行晨昏的拍攝。

DSC04484.JPG

6月底,我辭了工作,離開了每一盞燈都寂寞的台北。7月6日的二寮日出,成像黑卡遮得有點多,但擋不住陽光的熱情,像是鼓舞著我,勇敢踏出去。7月11日,我離開台灣,正式開始歐遊與愛爾蘭打工度假的生活。和我一起出國的機絲,是A99與16-35ZA,Simga 50F1.4與腳架。

接下來的1年,是神的恩典。我先歐遊,去了法義,圖為戰神廣場的法國國慶煙火。

firework.jpg

來到愛爾蘭,很幸運找了個還算穩定能夠溫飽的工作,又可以在規劃下請長假到處旅行。9月的愛爾蘭,7點20左右才日出,這讓難早起的我拍攝簡單許多。剩下要對抗的,就是日漸孤傲的寒風了。

DSC03858-2.jpg

2014

這張照片不能不放,在我的個人攝影史上,可說是極具重要性的一張。1月中的倫敦旅行,我在過份專注攝影的情況下,忘了放在身後長椅的背包,回神時整個包包早已不翼而飛,損失了裡面的Manfrotto碳腳還有保溫瓶與英鎊現鈔等物品。這張照片,價值約2萬台幣!最後搭機回到愛爾蘭時,我只能用超市購物袋裝行李登機。機組員應該沒看過像我行李這麼少的旅客吧!

DSC00588

倫敦,你的饋贈與掠奪我都會謹記在心。

英格蘭的意外並未限制了我,3月再度一個人的旅行,到達冰與火的奇幻國度,在零下4度的雪地裡,見到最美麗的幻彩斑斕。

AuroraBorealis-32-s.jpg

投稿了數張滿意的照片參加第一屆全愛華人攝影比賽,這張是唯一入選的照片,擺在市政廳展出,也是我第2張公開展出的作品。

DSC09904-2

6月我終於離開喧鬧吵雜的都柏林,來到愛爾蘭西部偏遠的凱里郡,在inch這個濱海小村落安定下來,靠著hitchhiking,真正體驗到愛爾蘭的美。

dunquin1-1-s.jpg

同年8月歐遊8國後,月底回到台灣,我一度茫然不知何去何從。按下快門,是滿足,也是逃避。12月24日,我在日月潭水社碼頭拍日出,刷黑卡刷得正起勁,旁邊的攝影前輩出借他的漸層減光鏡給我,說可以更容易做反差控制。我才開始轉入漸層減光鏡的世界。漸層減光鏡和黑卡各有利弊,高檔的漸層減光鏡所費不貲,1片動輒4千元上下,但看了前輩的毒照,又讓我心癢癢,於是也跟著敗了一套。

DSC02499.JPG

2015

漸層減光鏡又是另一門學問,它可以避開黑卡因手感產生失敗率的問題,在明暗反差的過渡區裡,也可以更平滑,但一樣需要好好測光,依當時的亮暗部反差來決定要用幾格的漸層減光鏡。且在廣角焦段上,較易有邊角失光的問題。4月19日下午,陽光呈現不可思議的放射,我在省道不由得踩深了油門,心跳和時速同步上升。抵達北門井仔腳,奇幻的陽光仍在,這是第一次拍到大景。

DSC06258-1 copy.jpg

5月3日,我爆肝12點開車從高雄到三仙台拍日出,認識一個至今都還到處衝景的好攝友阿家。拍完日出他揪我一起爬三仙台,那天睡眠不足的我簡直遊魂。

DSC06711cchdr.jpg

11月到日月潭補考,這次和上次拍的比起來質感好很多,應該跟空氣通透度有關。有人在一個地方拍得滿意,就說可以畢業了。我對這種說法十分不以為然,除了出景的機率,自已攝影的觀念、對器材的掌握度也很重要,如果沒有多拍幾次,你怎麼能夠說服自已這次的風景就是最美麗的呢?

DSC09729-t.jpg

2016

今年2月下旬去了東京,晴空塔下偷跑盛開的櫻花讓我不用再到上野公園賞櫻。

DSC00383.JPG

回歸一個人的生活後,拍照幾乎成為生活的重心。從鵝鑾鼻到金瓜石,我恣意享受著攝影的樂趣。也開始思索,照片人人都會拍,要如何拍的跟別人不一樣?開始反思後,我減少非最佳曝光時機的快門次數,也不再於反差超過相機寬容度太多的場景進行拍攝,這些照片進到電腦,說實話只是看縮圖就刪除的第一批,不然也只是永遠躺在硬碟裡而已。

DSC02167-1s.jpg

2017

購入了ND減光鏡,增加了溪流攝影的機會。有人說先想好要拍攝什麼題材,再來準備設備,我正好相反。這樣也有風險,有可能買了用了那幾次就永遠塵封了,我溪流攝影次數不多,但有ND鏡在手,至少每次要出門,都可以把溪曝納入攝影行程裡,這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DSC06227.JPG

今年最滿意的照片,是在北極圈內的羅浮敦群島。

「走遍世界,也很難找到像羅浮敦的獨特景色。」
6月的旅途裡,愈往南走,愈覺得旅人的話所言非虛。
山不高卻尖聳矗立,直挺挺的插在海上,冰河時期的切割讓它顯得光禿又險峻,但山和海又是如此衝突又和諧的共存著。淪為配角的人類一點餘地也沒有,漁民們只能掙扎著在僅存的海島上,挨著海岸線建起一座座的漁屋。

DSC07420-st.jpg

2018

今年完成終身大事後的蜜月旅行,去了瑞士德國與丹麥。在3100公尺高的飯店Kulmhotel Gornergrat,我從日落拍到半夜又拍到日出,真是拍得過癮!雖然房價所費不貲,不過不用挨寒受凍就有美麗照片,實是一大快事!

DSC00312-1.jpg

從去年開始換相機的想法就沒停過,主要是A99對焦性能相比熱賣的A7M3遜色很多,再者就是我的旅行與攝影很難在我的生活中區分。有旅行就有攝影,在這樣的情況下全幅機+鏡+腳架對旅行,特別是國外的自助旅行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幸好財政部長沒反對,我從4月開始就陸續出清陪伴我4年之久的相機與鏡頭,6月22日捧著白花花的現金,迎回了現役的A7M3+16-35GM。一機一鏡言猶在耳,這一年又多了55F1.8ZA和Tamron 28-75標準鏡QQ"。

DSC00041.JPG

今年我夸父追日的次數比往年少了許多,並非攝影的熱情減少,而是嘗試更多不同的題材。8月的六十石山金針花季,把塵封許久的閃燈拿了出來拍壓光,等待光線久了,偶爾來創造光線也是很好玩的。

DSC04559-1.jpg

這個點在大樓頂樓,不算什麼熱門點,我有點畏縮的詢問管理員,沒想到他爽快的叫我押個證件就可以上去了。

DSC03885-gpst.jpg

從2008一直到2018,我從傻瓜相機幫進入單眼界,從黑卡刷刷樂變成漸層減光鏡愛用者,隨著器材的添購,可以對應各種題材,使用最能夠駕馭的設備,照片的質感與豐富度也持續進步。一路看下來,可以發現我偏重左1/3或右1/3的黃金點構圖,且常常在前景的部分沒有著墨,導致照片雖然漂亮,卻有種空空不耐看的感覺。這也是今後我要持續突破的地方。

硬碟裡的照片大小整理如下,從2010年年底進入單眼相機的時代後,檔案逐年增加,在2014年愛爾蘭、冰島、歐遊8國下,相片資料逼近150GB,2016、2017維持在85GB上下,2018有了蜜月之旅,檔案才又突破120GB。

2018-11-08 22_13_29-歷年數位照片檔案累計 - Google 試算表.png

繼續走吧!我的攝影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