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上學晚,八歲才上小學一年級。上學晚不說,開竅也晚,學習上總是不如同齡的甚至比自己小的孩子。所以每次一到作業不會,或是考試沒有考好的時候,父母親或哥哥姐姐就會來這麼一句“你這個屬豬的”。

現在到網絡上搜索一下關於豬的成語、歇後語、俗語還真有不少。什麼“豬朋狗友、豬狗不如、泥豬瓦狗”,什麼“豬八戒坐飛機——醜上了天、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什麼“人怕出名豬怕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可是仔細看看,想想沒幾句好話,我還真替豬老弟委屈、難過。唉!這豬還真不知道到底招誰惹誰了?招來如此不堪的罵名和羞辱。

說“豬”事,迎“豬”年,“豬”事如意萬年長

豬八戒坐飛機——醜上了天。

說“豬”事,迎“豬”年,“豬”事如意萬年長

你可別小看了豬老弟這醜。單不說不說別的吧,我們從豬老弟的長相來看:圓臉,大耳,闊嘴,小眼,短手短腳,豐滿的臀部,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不急不躁,倒也是一副憨態可掬,討人喜歡的模樣。就從豬老弟的長相來說,那可是福相。從面相學角度來看, 臉大得信於人,鼻大富貴吉慶、嘴大福旺運昌、耳大頭腦清晰聰明智慧。

中國曆來崇拜豬,豬具有肥頭大耳的特徵被百姓視爲美好和美滿的象徵,並把耳朵大作爲吉人天相的重要標誌,認爲耳朵闊大的人有福氣。據清代畢沅的考證,聃(dān)的意思是大耳下垂。老聃的意思就是長着下垂大耳的老思想家。相傳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老子就長着垂肩的大耳朵,所以他的名字叫李耳,諡老聃。看來醜有醜的好處和福氣,而列居前位的衆多生肖誰又能當此殊榮。怕是看了此言,列爲看官都會偷偷生出讓自己有豬老弟這大富大貴的面相來的想法吧?

說“豬”事,迎“豬”年,“豬”事如意萬年長

豬狗不如。說豬笨就更不科學了。豬的聰明,首先在於它的笨。它吃了就睡,靜能養慧,慧能生智啊。造就了一身肥肉,供人們食用,因爲它有用,所以豬的後代得於延續。老虎聰明嗎?當人類滅絕的時候,最有可能成爲地球霸主的就是豬。還有什麼大塊頭的動物比豬多?

有人對豬的生活習性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研究之後,證明豬是一種善良、溫順、聰明的動物。它既不像牛、馬那樣俯首貼耳,也不像山羊那樣蠻橫兇狠;既不像貓那樣忘恩負義,更不像狗那樣諂媚乞憐。在很多方面,狗還不如豬聰明呢!

經過專門訓練的豬,不但能像狗一樣掌握各種技巧動作,有的會跳舞、打鼓、游泳;有的會直立推小車;有些比較機靈的豬還可以當“豬犬”使用;有的甚至還能用鼻子嗅出埋在土裏的地雷。而且豬的受訓時間比狗要短。

說“豬”事,迎“豬”年,“豬”事如意萬年長

豬還有極其發達的嗅覺。在法國的一些地區的地皮下,生長着一種價格非常昂貴的食用菌類植物——黑塊菌。當地的農民把豬當作收穫黑塊菌的有力助手。豬在6米遠的地方,就能嗅到長在25—30釐米深的地底下的黑塊菌。狗雖然也可以擔當這一工作,但訓練狗要比訓練豬困難得多,而且還得天天讓狗去搜尋,如果間隔幾天,它就要忘記。而豬在這方面要比狗能幹得多,即使每星期只搜尋一次,它也不會忘記學會的本領。 豬並不笨,人們應當爲它洗冤。自此,我不由的竊笑,原來當年父母哥哥姐姐的一句“你就是個屬豬的”還真沒有錯,細細想一想我身上還真有不少豬的這種智慧呢。看來家人們那時真是慧眼如炬,早就洞穿了我的一切。

豬朋狗友、 豬突豨勇 。用這樣的詞語來貶低朋友和那些不怕死的人就是以偏概全,更是有失公允。一部《西遊記》廣受天下人喜愛,書中的唐僧、沙和尚,豬八戒、孫悟空的形象更是婦孺皆知。而這一羣以唐僧爲首的,所謂的“豬朋狗友”、“ 豬突豨勇 ”卻是歷史上最成功的的項目團隊。唐僧德者居上,目標明確,以德化人;孫悟空能者居前,運籌帷幄,敢想敢做;豬八戒智者在側,大智若愚,灑脫不羈;沙和尚勞者居下,心細如絲,任勞任怨。就是這樣一支“豬朋狗友”、“ 豬突豨勇 ”神仙團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關鍵在於這個團隊的成員能夠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優勢互補、目標統一,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效用,所以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堅強的團隊。而我國的阿里巴巴、得力電器等著名企業,哪一個成功的團隊能少的了一羣“豬朋狗友”和“豬突豨勇”之士。

說“豬”事,迎“豬”年,“豬”事如意萬年長

泥豬瓦狗。說豬卑賤、粗鄙就更是毫無道理。單從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簡單地說豬全身都是寶:豬腎--補腎填精;豬苦膽--輔助消炎;豬肚--消積益胃;豬肝--養血益目;豬肺--化痰止咳;豬皮--美容潤膚,凡豬骨、豬蹄、豬血、豬心、豬肺,豬肉,既可食用又可入藥。豬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說“豬”事,迎“豬”年,“豬”事如意萬年長

從其經濟價值上來看自古就有記載爲證。從秦漢出土的冥器來看,陶器中的房子也好,糧倉也好,都有豬的成分。從皇家出土的玉器來看。死者口裏含的是玉蟬,手上握的是玉豬。人死了,要把財富的享受帶到陰間。可見,豬是財富的象徵。在達官顯貴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三國時期曹操孫權都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唯獨劉備缺兵少將,錢糧匱乏,在起兵之時多虧燕人張翼德慷慨解囊,張飛哪裏來的錢呢?原來他是一個大屠宰商,殺豬賣肉,而且賣的是純種極品的豬肉,同時也經營名酒和果園,劉備是傍了這樣一個養豬大款才解決了初期的軍費問題。這足見豬肉的經濟價值之高。《董正別傳》說:“時人呼爲水鏡,嘗有人妄認徽豬,徽便推豬以與之,後數日,亡豬者得其豬,既以豬還徽,乃叩頭自責,徽又厚謝之”這是一個典型的貴族規模化生態田園養豬。如果只養一頭豬就不可能發生認錯豬的個案。而唐代杜甫:“家家養烏金,頓頓食黃魚”更是不惜筆墨直接讚美了豬的價值。看來豬老弟絕非“泥豬瓦狗”。因此被人們稱作“搖錢樹”、“聚寶盆”,家中大量養豬,增收致富,也就不足爲奇了。

關於豬的傳說和故事從古至今更是數不勝數:古詩:“年逢亥歲紅運開,人遇賢君定發財。擡頭見喜迎富貴,肥豬拱門送福來。滿腹經綸題硃筆,進士及第添光彩。”在唐代的新科進士,要在慈恩寺大雁塔題名。題名用“朱書”,因“豬”與“朱”同音,“蹄”與“題”同音,豬成了金榜題名的使者,豬家族從此走上了逆襲之路。當時每逢學子進京趕考,親朋好友都要贈送豬蹄祝福趕考學子“硃筆題名”。這種習慣逐漸流傳下來演變成新年時也要送豬蹄豬因此成爲吉祥的代名詞。

說“豬”事,迎“豬”年,“豬”事如意萬年長

而現實生活中關於豬的愛情則更是感人至深。從前有兩隻小豬,相親相愛,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吃飯時公豬總是先讓母豬吃,每天晚上他總是給母豬放哨,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母豬日漸長胖,而公豬則一天天瘦下去。有一天,公豬突然聽見主人說要把白白胖胖的母豬殺了,公豬傷心至極。於是從那天開始公豬性情大變,每天總搶上去把東西吃得一乾二淨,並且要母豬每天爲他放哨。漸漸地,母豬覺得公豬越來越不在乎她,而公豬還是若無其事地過着安樂的日子。時間很快過去了,主人帶着屠夫來到豬圈,他發現一個月前肥肥壯壯的母豬瘦得沒剩下多少肉,而公豬則長得油光發亮。屠夫把公豬拖走了,在拖出豬圈的那一刻,公豬朝着母豬笑着說:“以後別吃這麼多!”母豬傷心欲絕,拼命地衝出去,但圈門被主人關上了,隔着柵欄,母豬看着閃着淚光的公豬。

那晚,母豬望着主人一家開心地吃着豬肉,母豬傷心地躺倒在以前公豬每天睡的地方,突然她發現牆上有行字:“如果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願意用生命來證明”!母豬看到這行字肝腸寸斷。

說“豬”事,迎“豬”年,“豬”事如意萬年長

豬年說豬,別有一番情趣。豬作爲人類最早馴化圈養的動物,位列六畜之首,在家庭中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家”字寶蓋頭的下面爲“豕”(“豕”爲豬),可謂無豬不成家。俗語云:“豬入門,百福臻”。在中國人的心裏,豬不僅代表着財富,代表着家庭,還代表着人的性格,人的品行,人的精神。這就是豬文化的精華。由此看來,豬因此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就順理成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