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本文是華爲終端崛起之路系列文章第一篇:狼狽入局。

該系列文章一共分爲狼狽入局、白牌時代、終端戰略、高端之路、榮耀獨立、麒麟爭鋒等幾篇,文字陸續更新,對內容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我,文中有錯之處歡迎指出,好及時糾正以免誤導更多讀者。謝謝。

據公開資料,華爲跟手機的緣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

1997年,華爲無線產品部在推出GSM系統時,向公司申請研發GSM手機,以避免之前發生的因缺少手機配套導致系統推廣受阻的狀況,但是任正非以專注通信設備爲由堅決反對。

同年,國家爲了發展自主知識產產權的手機終端項目,主動邀請華爲進行手機終端的自主研發和生產,給華爲發放GSM、CDMA手機的生產、研發、銷售牌照,也被任正非堅決拒絕了。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1998年底,華爲話機事業部做出了高檔無繩電話機,話機配合C&C08程控交換機在中國電信銷售,由於各種原因質量非常差,據說打雷一次壞一批,送禮都被嫌棄,客戶調侃華爲連無繩電話都做不好,還好意思說能做好基站?

華爲終端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偶然的,因爲專注通信設備的華爲開始根本就沒打算做手機。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小靈通之父:徐福新

1996年,浙江電信下屬的餘杭電信局局長徐福新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日本在搞的PHS技術,於是第二年專程去日本考察。

PHS技術,全稱是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是一種個人手持式無線電話系統。

當時主流的2G技術是GSM和CDMA,PHS可以說是一種被淘汰的非主流2G技術,這種技術可以通過微蜂窩基站實現無線覆蓋,將用戶端(即無線市話手機)以無線的方式接入本地電話網,使傳統意義上的固定電話不再固定在某個位置,可在無線網絡覆蓋範圍內自由移動使用,隨時隨地接聽、撥打本地和國內、國際電話。

類似於無繩電話。

徐福新想到的是把PHS嫁接到固定電話網上,用中國電信已經比較發達的網絡,前端再接上PHS的無線技術,就成了一個建立在固定網上的小手機。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小靈通漫遊未來

徐福新將這種小手機命名爲小靈通,”小靈通“一詞來自八十年代風靡全國的少兒科幻讀物《小靈通漫遊未來》,徐福新也因此被譽爲“小靈通之父”,並且尋找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這項技術。

他找了數家國際通信企業,希望合作開發,奈何對方均以小靈通技術落後爲由,拒絕合作,其中華爲、愛立信對此曾認真做過專項研究,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吳鷹

這時候UT斯達康出現了,創始人吳鷹看到了潛在的商業價值,兩人一拍即合共同開發。

1998年1月,浙江杭州餘杭區正式開通小靈通,標誌着小靈通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2000年4月,電信拆分出移動,移動和聯通都有移動牌照,大力發展手機業務。

但是電信沒有獲得移動牌照,固話業務已經沒有利潤增長點,同時又面臨業務增長的考覈壓力。,中國電信不得不抓住“小靈通”這顆救命稻草。

移動和聯通認爲PHS是移動通信技術,認爲中國電信是無照經營,去信息產業部告狀。

中國電信則堅決聲稱這是固定電話技術,不違法。

雙方爭執不下。

2000年6月,信息產業部下發通知,將小靈通定位爲“固定電話的補充和延伸”,這標誌着限制小靈通發展的政策有所鬆動。

於是,各地電信局紛紛上馬小靈通業務。

縱然小靈通有着信號差、易掉線的缺點,但是憑藉着短號碼、資費便宜、單向收費等特點迅速風靡全國。

2006年10月,用戶數量達到歷史頂峯,9341萬。

不過,這跟華爲做不做手機有什麼關係呢?

這就涉及到UT斯達康這家公司了。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UT斯達康小靈通

UT斯達康成立於1995年,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硅谷,是由做數字環路設備的Unitech Telecom公司和做技術顧問以及電信設備代理的Starcom公司合併而成,合併13天后,孫正義投資了3000萬美金。

說句題外話,後來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正是UT斯達康的吳鷹引薦的。

在瞭解到PHS技術後,吳鷹敏銳地抓住了其中的商機,果斷買斷了這項技術,並且消化技術研發生產了PHS佈網的全套設備:PHS手機、基站、軟交換、網絡接入設備,以實現端到端的業務承載和大幅降低成本,使得PHS放號的每用戶成本從4000元降到1000元,使PHS能低成本本地快速建設和放號運營,迎合中國市場需求。

1999年,小靈通獲得快速發展,成本300元的小靈通一度批發價賣到2000多元,在北京等市場甚至一度火到要託關係才能買到.

除了UT斯達康,中興和朗訊也選擇跟隨,這三家公司賺得盆滿鉢滿。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有限公司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股票1,000萬股,每股發行價18.00美元,共募集資金1.80億美元。

2000年5月,UT斯達康的小靈通用戶僅幾十萬,一年後就發展到901萬用戶,無論是小靈通的網絡設備還是手機終端,UT斯達康都處於絕對壟斷地位,2000-2002年的三年間UT斯達康的平均利潤率是324%,市值甚至一度超過思科。

小靈通的快速發展,讓電信運營商能快速獲得收益,客觀上推遲了中國3G牌照的發放,令已累計投入3G技術幾十億元的華爲損失慘重。

通過小靈通獲得豐厚利潤的UT斯達康並不滿足於此,UT斯達康以小靈通的高利潤作爲基礎,捆綁銷售軟交換、光網絡和無線產品,在寬帶接入、軟交換、3G技術開始做大手筆的投資併購,並獲得快速發展。

2002年9月,據統計,UT斯達康的寬帶接入DSLAM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二,軟交換產品市場份額居全球第一。

UT斯達康加入跟華爲主力產品的競爭,甚至超越中興成爲華爲的頭號競爭對手,雙方勢同水火。

UT斯達康還大舉挖華爲的人才,期間發生了著名的滬科案。

3名前華爲公司傳輸部技術人員於2001年7月底先後提出辭職申請,離開華爲公司自主創業,在上海註冊成立了上海滬科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新一代多業務光傳輸系統,與華爲已投入數億元研發經費的SDH光傳輸技術形成競爭之勢。此後UT斯達康收購該公司資產,3名技術人員成爲UT斯達康的員工。2002年10月,華爲報案啓動法律訴訟。

而此時的華爲可謂內外交困。

2000~2002年,IT泡沫破碎帶來互聯網基礎設施通信設備市場的萎縮。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任正非和李一男

1999年,任正非錯判形勢,在華爲啓動內部創業計劃。

2000年,李一男帶着價值1000萬的設備以及200多名業務和技術人才創立北京港灣網絡,開始是以華爲企業網高級分銷商的身份銷售設備,不到一年時間港灣網絡推出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全系列交換機,成爲華爲在數據通信領域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同時公司壯大後,內鬥激烈,逐漸走向僵化,大量研發骨幹出於對公司失望紛紛出走。

而華爲的冬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任正非的三大戰略決策失誤。

一是錯過CDMA

2G主流技術有兩種,一是歐洲電信設備商和運營商共同制定的GSM,另一種是高通發展壯大的CDMA。

2000年,由於GSM網絡設備長期被愛立信、諾基亞等國外巨頭壟斷,中國政府決定學習韓國通過引入CDMA這項新技術來扶持中國企業。

2002年3月,中國聯通的CDMA項目啓動200億元進行網絡建設,並宣佈此後五年,因CDMA引發的網絡建設、手機終端和服務市場加起來將會達到5000億元。

中興、TCL、大唐以及三星、LG分別在網絡設備和手機招標中獲利頗豐。

由於此前華爲一直押寶GSM設備上,直到聯通CDMA招標臨近才匆匆上馬,結果可想而知。

二是錯失PHS技術

各地電信局曾經多次向華爲提議開發PHS網絡系統和設備,但是因爲華爲在GSM和3G設備上投入巨大,也看不起PHS技術,所以一直無視,只等着國家給中國電信發放3G牌照,好啓動大規模無線建設。

導致各地電信局紛紛選擇與UT斯達康合作以對抗移動、聯通,客觀上促進了UT斯達康的迅速崛起,華爲錯失幾百億市場。

三是不做手機

1998年以前,中國的手機市場是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三分天下。

1999年,信息產業部發放了9張手機牌照,領取牌照的公司包括熊貓集團、波導、TCL、夏新等廠商立刻殺入手機市場,當時主要是貼牌,即把國外的手機貼上自己的品牌出售。

1999年,國產手機13萬部,產量和銷量都佔全國手機市場的2%左右;

2000年,國產手機440萬部,佔全國總產量的5%,銷量達到8%;

2001年,國產手機1048萬部,佔全國總產量的13.2%,銷量達到15%;

到2002年,國產手機產量和銷量都達到30%左右,TCL的“鑽石手機”、波導的“手機中的戰鬥機”風靡一時,打破了國外品牌的長期壟斷。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

波導這家公司在1992年成立,1995年成功研發尋呼機,1998年就做到了國產尋呼機市場第二,1999年開始生產手機,2000年就成爲國內銷量第一併延續到2002年,公司還冠名了北京波導足球隊,成爲一代人的記憶。

國內的GSM手機廠商通過OEM等方式趕上了中國GSM手機市場的井噴機遇,到2002年TCL的GSM手機年銷售額達100億,利潤達15億,佔TCL集團利潤的80%以上。

華爲無線產品老大陳朝暉曾經多次建議做手機,任正非也心動了,就去諾基亞考察,對方介紹有多達5000名手機研發人員!任正非一聽頓時氣短,就擱下了。

2002年10月,華爲3G業務小組的張利華女士在無線產品討論會上提議華爲應該儘快立項3G手機,否則會失去巨大的市場機會。

任正非一聽,啪地怒拍桌子說:華爲公司不做手機這個事,已早有定論,誰又在胡說八道!誰再胡說,誰下崗!

無線業務部立項手機項目的報告,經不同負責人連續六年輪番上報,全被任正非否決。

2001年,華爲全年財報顯示華爲出現1988年創立以來的首次停止增長。

2002年,華爲迎來創立以來的首次虧損。

之後,步履艱難的華爲讓任正非開始反思對終端項目的固執,他開始帶頭展開自我批評,及時承認並糾正錯誤。

2002年底,華爲正式召開手機終端的立項研討會,任正非提出拿出10億元來做手機。

經過一番折騰,確定華爲進入2.5G彩信手機不可行,唯有快速自主研發3G手機這條路。

2003年7月,華爲成立手機研發部,任正非決定同時進入PHS小靈通手機和手機市場。

2003年11月,華爲終端公司正式成立。

因爲3G纔是未來,所以華爲只調撥2億資金做PHS小靈通手機,目的就是爲了打擊競爭對手UT斯達康。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華爲小靈通

華爲迅速推出華爲小靈通,由於不追求利潤,華爲小靈通出貨價拉低到300多元,僅僅是此前UT斯達康小靈通的成本價,而此前其銷售價高達2000多元。

藉助運營商的渠道,華爲小靈通迅速攻佔市場,很快市場佔有率達到25%,同時極大地拉低小靈通的市場價格。

這對之前已佔據市場份額60%的UT斯達康是巨大的打擊,利潤大幅下滑,股價大跌。

經過2004年的價格戰,UT斯達康從盈利到鉅虧數億美金,被迫停止了之前已投資十多億元的3G技術WCDMA,從此一蹶不振。

2008年,中國電信獲得聯通的CDMA網絡,對小靈通投入越來越低,隨着手機資費的降低,小靈通也逐漸被淘汰。

到了2014年10月1日,所有小靈通基站才最終被關閉,小靈通業務徹底消失。

華爲終端也在做小靈通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番外

其實華爲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手機並不是華爲小靈通,而是CDMA450手機,俗稱大靈通。

華爲終端崛起之路(一)

華爲 CDMA450

CDMA450技術,經評估是解決用戶分散地區通信的最佳選擇。

2002年,因爲華爲CDMA全線敗走,所以華爲CDMA研發轉向CDMA450技術,希望獲得細分市場。

華爲基於無線設備CDMA450做出的第一款CDMA450手機,名字就叫做“村村通”。

經國家領導人批示後,華爲在西藏開展業務,那時候移動、聯通在西藏都沒信號,只有華爲的CDMA450手機纔有信號。

據一位參與者回憶:當時西藏的牧區還沒有通電話,我們坐了一天的車,把“村村通”產品送到牧民家裏時,他們都很驚訝,有的牧民還拿出厚厚的紅布想把產品包起來,生怕這個“寶貝疙瘩”磕着碰着或者弄髒了。我們連忙告訴他們,這樣不利於散熱,讓產品“裸着”就好。

這個產品的成功奠定了華爲進軍手機的信心和基礎。

雖然華爲投資數億研發的CDMA450在國內沒有獲得多少市場,不過在海外卻取得巨大成功。

2004年,配合CDMA450系統網絡設備銷售,華爲CDMA手機累計銷售達到200萬臺,海外市場需求強烈。

參考資料:

《華爲研發》第三版 張利華

《華爲終端戰略》 芮斌、熊玥伽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爲》 田濤、吳春波

《華爲手機往事》 周掌櫃

《一位前華爲人親歷的華爲手機發展史:最牛產品是如何煉成的》 戴輝

如果覺得內容還不錯想看後續部分,請記得點贊、評論、關注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