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冠心病,糖友還需警惕另一類心臟病

提到心臟病,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冠心病、心衰、房顫等疾病,其實還有一類心臟病影響着很多人的健康,這就是瓣膜性心臟病。

2018年8月召開的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的主題就定爲瓣膜性心臟病,會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吳永健教授報告了我國首個全國瓣膜性心臟病住院患者研究—“中國老年瓣膜性心臟病住院患者隊列研究”(China-DVD)。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瓣膜性心臟病將越來越常見。

除了冠心病,糖友還需警惕另一類心臟病

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瓣膜性心臟病發病率爲1.8%,而社區數據顯示中度以上瓣膜性心臟病發病率爲2.5%,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其中二尖瓣關閉不全最常見。有資料顯示,我國瓣膜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約爲2.5‰~3.2‰,這個比例很可能是被低估的,即便如此,按14億人口算,患病者超過350萬人,每年需要進行瓣膜手術的患者達20多萬例,佔成人心臟手術的第一位。

此病並非孩子的專利

除了先天性瓣膜病及幼年感染風溼熱引起的風溼性瓣膜病,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發病率正在不斷增加。

除了冠心病,糖友還需警惕另一類心臟病

“中國老年瓣膜性心臟病住院患者隊列研究”(China-DVD)納入了近九千名中度以上瓣膜性心臟病老人患者(60歲以上),研究顯示,66%患者爲單瓣膜病,34%患者爲複合瓣膜病,其中二尖瓣返流最常見,其次是三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一半的主動脈瓣疾病是由於瓣膜發生退行性變引起,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二尖瓣關閉不全的主要病因包括退行性變、功能性、風溼性和缺血性,但我國瓣膜性心臟病患者退行性變的總體比例明顯低於歐洲患者,而二尖瓣狹窄主要爲風溼性。

該研究還發現, 70歲以上患者的老年瓣膜性心臟病幹預治療率明顯低於70歲以下患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高齡患者手術風險大,而且患者常合併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使得外科手術風險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不少患者因恐懼而拒絕外科手術。吳永健教授提到,隨着治療技術的改進,老年瓣膜性心臟病的治療率會得到明顯提高,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質量。

吳永健教授領導的團隊正在進行第二個瓣膜性心臟病的全國流行病學研究,即中國瓣膜性心臟病註冊登記研究(China-VHD),該研究將人羣擴大至18歲以上成人,我們將對中國瓣膜性心臟病的患病情況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此病究竟是怎麼回事

除了冠心病,糖友還需警惕另一類心臟病

大家知道,心臟分爲四個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在相通的心房與心室之間以及心室與相連的動脈間都存在瓣膜——二尖瓣(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主動脈瓣(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三尖瓣(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肺動脈瓣(右心室與肺動脈之間)。血液能夠在心臟的推動下永不停歇地循環流動,瓣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常的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打開,從而阻止了血液迴流,確保血液順一個方向循環流動。如果心臟瓣膜出現結構或功能的改變,正常的血液循環自然會受到影響,即被稱之爲瓣膜性心臟病。

瓣膜性心臟病可分爲先天性和後天獲得性兩類。先天性瓣膜性心臟病指胎兒在母體內孕育時,心臟發育出現缺陷,導致畸形。後天獲得性瓣膜性心臟病指的是原本擁有健康心臟的人因爲各種原因而發生的瓣膜病。

瓣膜性心臟病根據結構異常的不同又可分爲三類: 瓣膜狹窄、瓣膜關閉不全、瓣膜狹窄合併關閉不全。瓣膜狹窄指的是瓣膜張開的幅度不夠,這會導致血流受阻;瓣膜關閉不全顧名思義就是瓣膜關閉不嚴,這會造成部分血液返流;瓣膜狹窄合併關閉不全即兩種情況同時存在。瓣膜狹窄和關閉不全幾乎在四個瓣膜均可發生,其中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因承受的壓力最大而最易受累。

此病常見病因有哪些

除了先天畸形,後天引起瓣膜性心臟病的病因有很多,大致可分爲四類:

風溼性

年幼時感染風溼熱所致瓣膜變形,常於20~40歲發病,多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動脈瓣,也可同時累及二尖瓣、主動脈瓣和三尖瓣,累及肺動脈瓣者很少見。

退行性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易出現瓣膜鈣化,瓣膜增厚變硬導致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多數患者首先累及主動脈瓣,二尖瓣也可受累。

感染性

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疾病可破壞瓣膜結構,導致瓣膜性心臟病。

其他原因

如冠心病、外傷性腱索斷裂等疾病也可導致瓣膜性心臟病,其中冠心病會引起心臟增大等問題,而造成瓣膜相對關閉不全,而外傷造成的腱索斷裂會引起急性重度返流。

該病要如何早期識別

症狀

早期常表現爲耐力下降,活動後會出現心慌、胸悶、氣短等症狀。當然,由於病因、病程、受累瓣膜的不同,瓣膜性心臟病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如出現以下症狀,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出血、肺淤血等問題,應立即就醫。

*反覆噁心、食慾不振

*傷口紅、腫、熱、痛

*不明原因的發熱

*明顯心慌、氣短

*浮腫

*咳吐粉紅色泡沫樣痰

*心律不齊

*突然暈厥、偏癱

*下肢疼痛、發涼、蒼白

檢查

由於輕度瓣膜病變可沒有任何症狀,因此每年體檢很有必要,如出現心慌、胸悶、氣短等症狀,哪怕只是在較劇烈的活動後纔會出現,也要及時就診,醫生可能會讓您接受以下檢查。

心電圖 看心臟節律是否出現異常。

胸片 看是否存在心臟擴大、肺淤血等病變。

超聲心動圖 診斷瓣膜性心臟病有效且無創的檢查方法,可瞭解瓣膜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並評估病變嚴重程度。

冠脈造影 患有冠心病或存在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等)的人,尤其是年齡超過50歲者,醫生可能還會要求行造影檢查,目的是瞭解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爲瓣膜外科手術做準備。

隨着近年來治療方法和器械等方面的改進,瓣膜性心臟病如果能夠早發現,早治療(外科手術、介入治療等),患者將獲得更好的預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