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不可破解?我國這位院士找到截獲的新方法,看西方人評價

量子通信

一直以來,中國在量子領域取得的成就讓西方十分眼紅,在中國完成水下量子通信實驗時,美國以共享GPS爲由,要求中國像美國一樣爲全世界的通信安全共享量子通信技術,隨後日本也多次請求加入中國量子技術研究項目中來,爲什麼量子技術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在量子領域,中國起步雖晚,但憑着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悉心鑽研,中國量子科技躋身世界領先水平,毫不誇張的說,在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中國量子技術仍然會佔據主導地位。從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試驗衛星,一年後該衛星圓滿完成量子糾纏分發、量子祕鑰分發、量子隱形船臺三大實驗任務,同年9月4日,中國國家級量子通信保密幹線“京滬幹線”通過驗收,並在月底投入使用,這意味着中國從量子領域的追隨者轉變爲領跑者。

據中國科學院首席科學家、“量子之父”潘建偉表示,中國“京滬幹線”主要是對量子技術應用進行一個初步的驗證,目前距離大面積使用還需要一個緩衝時間,未來量子技術會成爲新興科技的發展溫牀,再過10到15年,量子技術有望進入千家萬戶。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我國這位院士找到截獲的新方法,看西方人評價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教授

據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中國量子通信技術領先國際同類型研究4-5年左右,且中國量子技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發展,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未來10到15年,中國量子技術成爲了世界量子科技的“領頭羊”。

量子通信技術的價值就在於量子祕鑰在分發時,單量子具備不可克隆的特性,這和傳統的加密方法有着本質區別,不過有人表示,量子加密技術並非鐵板一塊,一旦有人在中途竊取了信息,接收方可立即察覺,從而及時規避風險。量子通信被稱爲幾乎不可破解的通信技術。

也有人迴應稱,再堅固的堡壘也怕從內部攻破,即便量子是無可破解的,但不能不考慮人的因素,尤其是在軍事技術領域,例如美國F-35隱身戰機的機密數據遭到黑客竊取。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我國這位院士找到截獲的新方法,看西方人評價

量子技術

科技改變未來,中國在量子領域雖穩坐頭把交椅,所以在大環境下沒有可持續發展計劃的話,很有可能被其他國家彎道超車,所以,缺少外部競爭並不能阻擋中國人對量子科技的熱情,在內部矛盾鬥爭中,同樣可以保持業務水準的提升。

據中科院1月4日發佈消息稱,中科院院士兼中科大教授郭光燦教授攜其團隊對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單光子探測器開展實質性研究,該團隊利用雪崩過渡區非線性特性實現量子黑客攻擊,找到了截獲量子的新方法,一方面中國可以通過新的模型填補量子祕要分發的漏洞,另一面爲量子破譯進行技術儲備。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我國這位院士找到截獲的新方法,看西方人評價

截獲量子原理圖,圖爲雪崩過渡區相關數據

據美國人驚歎到:“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和5G網絡三者湊到一起,你根本想不到接下來中國會發生什麼,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已經進入科技大爆發時代。”(疆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