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劇裏面,中國軍人習慣把侵華日軍喊作“鬼子”或是“小鬼子”,爲什麼把日軍稱爲“鬼子”而不是“貓子”、“狗子”呢?其實是有深刻歷史原因的。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長期落後於西方國家,最後被大炮轟開了大門,隨之而來的就是侵略,這些侵略者是白皮膚藍眼睛黃頭髮,當時清朝人看來這些侵略者跟迷信中的鬼差不多。

  加上“鬼”代表的是邪惡和不吉祥,因此就把這些入侵的人稱之爲“洋鬼子”,後來八國聯軍侵華,兩次打進北京讓清朝震驚了,百姓出於仇恨,就罵其爲“洋鬼子”。

  值得注意的是,八國聯軍侵華之中有日本人,於是就稱日本人爲“東洋鬼子”,意味來自東邊的洋鬼子,尤其甲午海戰之後,清朝上下無不對日本恨之入骨,“東洋鬼子”這個叫法也流傳開了。

  後來爲叫着方便,就乾脆直接叫“鬼子”,到了抗日時期“鬼子”也就成了侵華日軍的專用代號,這兩個字流露出中國軍、民對日軍仇恨,也帶有羞辱性的辱罵之意。

  抗戰時期中國官方也曾這樣稱呼侵華日軍,如《大刀進行曲》的歌詞,“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歌詞中的“鬼子”指的就是侵華日軍,而且是專指。

  在抗戰時期對侵華日軍的叫法有好幾種,如“日本鬼子”、“小鬼子”、“小日本鬼子”等,主要是軍、民爲了發泄心中的仇恨所叫的,這些稱呼中都含有一個“鬼”字。

  在“鬼子”前面加個“小”字顯得更加具體輕蔑之意,也是根據實際情況加上的一個“小”字,主要是侵華日軍士兵普遍比較矮,根據資料顯示,二戰期間日軍的徵兵標準身高是1米55。

  按照日本的徵兵標準,侵華日軍士兵的平均身高僅爲1米6,而當時中國士兵的平均身高在1米8到1米7,相比較而言日軍是名副其實的“小”,爲此還有一種針對日軍矮小的戰術。

  中國士兵在挖戰壕時把壕溝挖的很深,中國士兵剛剛能夠得到地表進行射擊,待日軍士兵進攻時,中國士兵故意撤出戰壕,結果日軍士兵佔領戰壕卻發現自己完全夠不着地面。

  小鬼子雖“小”,可是他們的野心卻很大,在清朝康熙時期,康熙帝就曾對日本人有過精準的評價,原話是“倭子國,反覆無常,其人卑賤,不知恩義,只畏於武力。”

  康熙一句話揭露日本人的本性,也指出了對付日本人的方法,可惜這句話鮮爲人知,即便知道了也沒有做到,以至於日軍橫行中國14年,但願歷史不會重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