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草雞名字的起源是因為這種雞就是普通的雞,但因為它被放養在草場里,以蝗蟲,小昆蟲和草籽為食,所以人們稱之為蟲草雞。

一、放養蟲雞脫溫前的飼養管理

放養蟲草雞脫溫前的飼養階段為1~42日齡,這一階段應把好五關:

1.雛雞質量關

放養雞一般挑選體格結實的健康肉雜雛雞飼養。健康的雛雞手握感覺充實有彈性,蛋黃吸收良好,臍口閉鎖平坦,泄殖腔口附近羽毛乾淨,絨毛豐滿整潔,色澤鮮艷且長短適中,叫聲清脆,眼睛明亮有神。

2.雛雞的飲水、開食關

雛雞帶回育雛室進行短暫休息後,給其先飲水後開食,第一次先飲1:5000的高錳酸鉀水,後飲溫開水,1周後逐漸供應一般生活用水。雛雞出殼後12小時開食,因此出殼的時間一般安排在白天,以便有足夠的時間訓練採食。把全價飼料拌濕,乾濕程度以手攥成團、鬆開能散為好。第1周將飼料直接撒在紅色塑料布上,1周後逐漸轉變成乾粉料,用雛雞食槽飼餵。喂料次數:第1周每天7-8次,以後不少於5次,並提供足夠的飼料和飲水,以便每隻雞按需汲取。

3.網上平面育雛關

將雛雞從孵化場接回後,放在育雛室內距離地面60厘米高的塑料網或鐵絲網上飼養。

4.育雛環境關

育雛室內溫度要保持相對穩定,避免忽高忽低,1日齡時35℃,第1周時33℃,第2周時30℃,第3周時28℃,第4周時25℃。第5周時23℃,從第6周開始,應根據當地溫度的變化情況,訓練脫溫,白天先不給溫,只在夜間給溫,晴天不給溫,陰天溫度偏低時給溫,然後逐漸減少每天給溫次數,最後完全脫溫。在脫溫期間,飼養人員夜間要注意觀察雞群,以防止擠堆壓死。相對濕度:1至10日齡時保持在65%至70%,10至30日齡時保持在60%至65%,之後保持在55%至60%。1至3日齡全天光照,3日齡後逐漸縮短光照時間,15日齡達到僅利用自然光照,不再給予人工補光。適時通風換氣,以保持舍內的空氣清新。及時調整飼養密度,確保雛雞健康成長。隨著雞齡增大,不斷減少單位面積的雞隻數量。第1周為50隻/㎡,第2周為40隻/㎡,第3周為30隻/㎡,第4周為25隻/㎡,第5周為20隻/㎡。

5.飼料飲水關

保證充足的飼料及飲水是確保雛雞健康成長的關鍵。放養蟲草雞的配方為:玉米60%,蠶豆(小豆)25%,麥麩5%,魚粉8%,骨粉1.7%,鹽0.3%。

二、放養蟲草雞脫溫後的飼養管理

放養蟲草雞脫溫後的飼養階段為43~120日齡,這一階段應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加強雞的管理。雛雞脫溫後轉入成雞舍,要及時訓練雞隻全部上架棲息。盡量減少干擾,保持環境安靜。

2.適時放牧。放養前做好信號訓練,以哨音為信號,在吹哨時同時給予飼料,讓雞採食,經過一周的訓練,當雞聽到哨音時,就可以立即返回飼養員身旁,以確保雞群及時聚集。加強對雞的看護,防止暴雨、獸害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春天至晚秋放養時,應該選擇無風的晴天。在放養的頭幾天,每天放2到4個小時,然後逐漸延長時間。雞放養不宜太遠,一般控制在1公里以內。進行分區放牧,將一定面積的草地劃分為幾個放牧小區,由1.5米高的尼龍網或籬笆相互分隔,每個小區內採用滿天星隊形放養。合理組織雞群,強弱分群放養,每群以250至300隻為好,雞群不宜過大。一般來說,根據山地草場類型和牧草的數量與質量而定,放養密度每667㎡草地25~30隻。

3.科學補飼。根據牧地青草生長及營養狀況,給雞群用料桶或食槽科學補飼,第1周,早、中、晚各喂1次,第2周開始早晚各1次。每隻雞放牧後日補飼量為50~150克。經過兩年多的生產試驗,補飼日糧配方:玉米(小麥)60%,蠶豆(小豆)23%,苜蓿粉16.7%,鹽0.3%。

三、疫病防治

1.在每批雞進入雞舍之前,舍內地面和牆壁應進行徹底清掃、沖洗、晾乾,然後將室內各通氣孔密封並進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容積加入30毫升甲醛和15克高錳酸鉀,置於瓷器中,室內溫度保持在25~27℃,熏蒸24小時,然後打開門窗通氣48小時,然後即可進雞。

2.雞舍門口設有消毒池,消毒池內盛裝1%的來蘇兒溶液。在雞舍周圍牆壁、場地四周用5%的來蘇兒或0.1%的新潔爾滅溶液進行一次常規噴霧消毒。

3.進行預防接種疫苗7次為宜。即:1日齡肌肉注射馬立克疫苗,7日齡飲水接種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二聯苗,14日齡飲水接種傳染性法氏囊疫苗,21日齡飲水接種雞雞新城疫H系疫苗,35日齡飲水接種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H52二聯苗,9周齡肌肉注射新城疫I系疫苗,11周齡接種傳染性喉氣管炎弱毒苗。以上預防接種免疫能取得良好的防疫效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