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中國前漢的王朝年號紀年制度,延續了兩千多年,目前世界上據說只剩日本還在使用。4月1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宣佈,“令和”被選爲日本新元號。也就是說,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開始啓用“令和”爲元號。

當地時間4月1日,日本政府舉行記者會,由官房長官菅義偉公佈新元號:令和。

元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年號。在此前的消息中,日本現任明仁天皇(即下文中的平成天皇)宣佈將於“生前退位”,讓位於皇太子德仁親王。這也是明治以來,首次因爲天皇退位而宣佈“改元”。根據日本媒體報道,早在去年,關於元號的討論就已經非常之多,參與者認爲選取元號絕非易事。而啓用新元號,還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比如需要修改電腦程序、表格等,刻制壓造硬幣的模子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年號紀年的歷史在我國頗爲久遠,漢武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建元(公元前140年也被稱爲建元元年)。直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國改用民國紀年,才改變了其兩千多年的沿襲歷史。日本的天皇元號,則起自中國唐朝,一般認爲其創立與當時日本全面學習唐朝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大化改新”,這裏的大化,便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元號,大化元年也就是公元645年。

當然也有人認爲,從文武天皇5年的“大寶”(公元701年即大寶元年)開始,日本才持續使用元號。之後,日本的元號使用便一直延續至今。平成之前最近一次的元號,就是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昭和。從明治開始,日本就是“一世一元”,也就是說一代天皇只用一個元號,並且諡號也一樣。但在之前,一代天皇可以多次改元。

在日本,新元號的準備工作極爲祕密,這一規定是裕仁天皇(即下文中的昭和天皇)在1979年制定的。首先需要由首相委託有識之士提出候補方案(一般需要提出二到五個候補方案),再由官房長官按照一系列原則對候補方案進行研討,並向首相彙報。如果方案提出者過世,其方案就會從候補中取消。比如現在日本使用的元號“平成”,在當時也只有首相竹下登、官房長官小淵惠三、文部省審議官和內閣審議長四個人知道。

撰文|馬挺

(任教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

明治以來首次讓位“改元”

今年5月1日,鄰國日本將“改元”。

目前日本的元號是平成。從明治開始,都是天皇駕崩,新天皇登基才更換元號。但這次是因爲現任天皇將於4月30日讓位,而現皇太子德仁親王將於次日5月1日登基成爲新一代天皇。按照日本“元號法”,就需要“改元”——從5月1日零時開始使用新元號。

德仁皇太子(左)和明仁天皇(右)。

自明治以來,都是天皇駕崩後,才決定新元號。最近的一次就是三十年前昭和天皇駕崩,現任平成天皇登基時決定的。而這次是現任平成天皇讓位——明治以來的第一次——就可能於新天皇登基前一段時間決定新元號了。

政府決定4月1日就公佈新元號。日本有一部分人不同意提前決定新元號,還有人提出,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節,容易被人鑽空子。但因爲日本的政府機關,以及各種機構、團體,都只使用,或者與公曆並用元號,那修改電腦程序,表格等就需要時間。日本的硬幣上是刻有元號的,比如“平成二十三年”,但改元后就要用新元號,但刻制壓造硬幣的模子要一個月。據說昭和天皇駕崩(昭和64年1月7日·1989年)後,標有“昭和六十四年”硬幣的製造其實一直延續到當年3月。

新元號的準備工作是極爲祕密的。其過程是於1979年,昭和天皇將要78歲時規定下來的。先是由首相委託有識之士,如漢文或日本國文學者、日本學士院成員,或文化勳章受勳者,提出2-5個候補方案,並附帶意思和出典等說明。

再由官房長官按照六個原則(詳見下)對候補方案進行研討,向首相彙報。候補方案藏在內閣官房副長官輔佐室的元號專用保險櫃裏。當時知道“平成”是元號候補的,只有首相竹下登、官房長官小淵惠三、文部省審議官和內閣審議長四個人。如果方案提出者過世,那麼其方案就將從候補中取消。

元號漢字的選擇,被認爲是要注意到六點:字意好而又符合日本國民理想;漢字兩個字;易寫;易讀;過去的元號和諡號沒有使用過的;未經一般俗界使用的(日本人奉天皇爲神,故民間即爲俗。戰後,昭和天皇“非神宣言”後,天皇纔不是神了),比如常用姓名、地名、公司名稱等等。

選定元號的條件,還要注意日語讀音的羅馬字拼寫的首字母。因爲填表等略寫時,就用一個字母表示。比如昭和25年(1950年)爲S25。近現代的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分別爲M、T、S、H。那麼,新元號就需要避開這四個字母。昭和改元,其實有三個候補:平成、修文、正化。後兩者的首字母都是S,與昭和相同,所以就採用了平成。

避開這四個字母,就等於日語五十音圖中以サ、タ、ハ、マ四行讀音爲首的漢字,都不能用了。據報道,目前民間猜測推出最多的幾個新元號中,安久、安永、安始、永安、永和等,都是以ア(A)行讀音開始的。

到了改元之前,受首相指示,由總理府的總務長官、官房長官、內閣法制局長官開會,研討候補方案。選出數個,經全體閣僚會議協商,再徵求衆參兩院正副議長的意見。最後,新元號作爲政令,由內閣議決、公佈。

元號濫觴,

日本迄今爲止已有274個元號

日本最初的元號被認爲是“大化”,始於有名的大化改新的公元645年。但也有人指出,出土木簡等表明,當時還是使用來自大陸的干支紀年。直到701年,從文武天皇5年的“大寶”開始,日本才持續使用元號。

中國王朝的年號之濫觴也有諸說。一般認爲始於約公元前140年的漢武帝時代,曰建元。日本因爲是引進中國的方式,其用字也引自漢籍(中國古典)。如“大化”出典《尚書·周書》“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大寶”自《易經》“……聖人之大寶曰位”;“昭和”亦出《尚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平成”來自《史記》“內平外成”以及《尚書》“地平天成”。但對於今後元號的出典,日本一部分人提出,也可以考慮從《日本書紀》、《萬葉集》等日本古典中引用。

日本迄今爲止的274個元號,共計使用了504字/次漢字。一般都是兩個漢字,只有奈良時代(約710-794年)有“天平感寶”等5次是四個漢字。但使用過的漢字只有72個。其中次數最多的爲“永”,29次;“元”與“天”是27次……只使用過一次的有“白、朱、昭、成……”等約三十個。使用時間最長的元號爲昭和,62年零13天;最短的是暦仁,兩個月14天。因其讀音同“略人”,會聯想到人口減少,就改了。

日本從明治開始,是“一世一元”——一代天皇就用一個元號,並且諡號也一樣。但之前,一代天皇可以多次改元。史上改元次數最多的是後醍醐天皇。在位21年中8次改元。改元的目的,除了天皇即位等喜慶,碰到大地震、疫病流行等災害時,也會以改元來冀求安定繁榮。

不過,飛鳥時代的“大寶(701-704年)”,原是爲了慶賀在日本對馬島發現了金礦,後來才知道是造假。但時值“大寶律令”實施之前,只好就這麼用了。(“大寶律令”參考唐律制定,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律令”齊備的法律文書。有“律”6卷、“令”11卷,共17卷。)

還傳說奈良時代的元正天皇(女性)到美濃國洗溫泉後,覺得皮膚圓潤光滑,就命令改元“養老(717-724年)”,至今那個溫泉的招牌上“美肌”還是名列功能之首。

過去天皇還在世時,

猜測元號被認爲犯忌

以前,在天皇還在世時就猜測下一個元號,被認爲是犯忌的。但這次人們就可以放開遐想了。甚至還有懸賞:葡萄酒公司獎給猜中者1989年(平成元年)產500ml裝葡萄酒;印刷公司拿出2019000日元,平分給猜中者……

其實,以前暗中猜測新元號的不在少數。尤其是報社,很希望能爆出個獨家新聞。大正15年(1926年)12月25日凌晨,大正天皇駕崩,當天的《東京日日新聞》(現《每日新聞》前身)獨家報道:“樞府會議決定,元號爲‘光文’”,《讀賣新聞》、《萬朝報》等都跟着報了。但實際上發表的是“昭和”,遂成日本新聞史上一大誤報。結果,日日新聞編輯局主幹(總編室主任)辭職。據說是當時的宮內省因消息泄露,就馬上將“光文”改爲“昭和”了。但其他一些報紙,在當天晚些時候的號外上已經報道是“昭和”了。

“昭和”改“平成”時,《每日新聞》時隔63年又盡力打探,發表當天的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下午二時許,有記者告訴當時《每日新聞》駐官邸首席記者:是“平成”!但因有過前車之鑑,編輯部決定再找證據。下午2時30分,記者找到出席了決定新元號的閣僚,得知“是‘平成’”,但5分鐘後的2時35分,當時的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已經向記者公佈了新元號“平成”,號外沒有來得及發。

其實,作爲全國性報紙的《每日新聞》,當天的晚刊確實報出了“平成”。日本報紙晚刊一般是在中午前就開印了,所以《每日新聞》是將其作爲“驚人的爆料,時隔63年雪恥”載入社史。但晚刊何時到讀者手裏不一定,這一“成功”的爆料,就很少有人提起了。

改元“平成”,正值電視時代。當天凌晨6時33分,昭和天皇駕崩。政府馬上開始決定新元號的程序。召集有關有識之士開會,選出三個方案報告竹下首相。被徵求意見的兩院正副議長和參加決定元號臨時內閣會議的閣僚,都被要求在原地休息,以防止消息泄露。但如上文,其實還是泄露了。

不過官房長官小淵更加迅速。內閣會議一結束,傳達新元號的電話就從首相官邸打到總理府內閣內政審議室。在隔壁等待的河東純一,是專門負責書寫任命書等文書的。他馬上揮毫寫下四張“平成”,將最後一張裝入預先準備好的白色鏡框中,裝進盒子,包上紫色包袱皮,用車送到一路之隔的首相官邸,放到了會見記者用的桌子上。

小淵官房長官先是掀起鏡框,確認了一下,然後舉起鏡框宣佈:新元號爲平成。雖然這是寫在吸墨性很好的奉書紙上,但墨跡似乎還未乾透。這一瞬間NHK的收視率高達21.4%。重視電視傳播的公佈方式受到好評。

日本戰後憲法規定,天皇不能幹政。所以皇太子沒有參與新元號的制定。但讓即將即位的皇太子通過電視才能得知元號,也不好。據悉是官房副長官在臨發表之前,才通知了宮內廳長官的。

本文節選自馬挺所著的《日本皇室散記》,較原文有改動,章節標題由編輯所加。作者:馬挺;摘編:何安安;編輯:安也;校對:翟永軍。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書友轉發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